雷军-2022.8小米创业思考-6-互联网七字诀之极致:极致不是自嗨,而是投资未来,建立领先优势和护城河

第六章 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就是我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也是我对互联网思维的高度概括。

极致


极致既是一种产品观,又是竞争策略,还是经营策略。

这三类都包含其中的总结,我首先想到的是“谷歌十诫”,我当初曾要求金山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背诵。时至今日,我还能很轻松地背出来。这十条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仅仅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仔细揣摩一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从谷歌搜索到Gmail,再到谷歌地图等,当年谷歌几乎每个产品都让用户癫狂——因为极致。

那么,什么叫极致?我的理解是,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在实践中,“极致”有两重含义:

1.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

2. 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极致首先是一种精神与意愿,表现为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了获得最出色的结果,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发现、总结。在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没有“够好了”,要的是“再努一把,能不能更好”。过去有句话叫“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极致就是“始终更高标准,玩命更严要求”。

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GaN(氮化镓)充电器

追求极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难的不是创造极致的过程,而是能发现很多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不美好、不完善,同时对这些不美好、不完善决不妥协、决不容忍。

小米决定做笔记本电脑后,我就提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在保障性能、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把充电器做小、做轻、做好看。终于,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际,有了一个让我满意的优雅的解决方案。得益于材料科学的进展,我们的研发团队跟上游合作伙伴一起,经过几年的尝试,终于做出了足够优雅、精美的笔记本充电器。

这就是我们推出的GaN(氮化镓)充电器,它的尺寸甚至比很多手机充电器还小,但它的充电功率高达65W,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对一般手机而言,用它充满电只要50分钟左右;而对于搭载了支持65W以上快充技术的手机,充满电则只要40分钟左右。它不仅能给手机充电,还能给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各种Type-C充电口的消费电子产品充电。这意味着出差时你只需要携带一个充电器,就能满足所有的充电需求。

随着我们的大力推动,仅用2年时间,GaN技术就在全行业高端产品线中迅速普及。但让我骄傲的是,小米推出的设计、制造方案,依然是全行业最为精巧、优雅的。


传统笔记本充电器和GaN充电器(左一)对比

我非常乐意向我的朋友和客人们推荐这款产品,这是真正能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产品,是真正让我满意、让我自豪的产品。

对不完美不妥协,对一切丑的、难用的产品和服务细节不容忍,并且有巨大的热情和动力去改变,这是极致的前提。

哪怕只好1%,也愿意多投入100%:不锈钢中框

对专注的核心目标不惜心力、不惜代价地投入,是实现极致突破的关键。比如眼下年轻人喜爱的气泡水,我曾问过一家本土领先品牌的高管,在同类健康饮品中胜出的关键是什么?对方回答说,是率先应用新的代糖工艺和在口味调试方面下功夫。

在气泡水流行之前,主打零糖概念的碳酸饮料早已存在,国际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推出过不含糖的可乐,但在中国市场都算不上特别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这些饮料使用的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其特点是产量大、成本低、使用广泛,但缺点是口感跟人类天然倾向的蔗糖、果糖差距比较大,不好喝。而这家新兴品牌为了追求0糖的同时更好喝,选择了一种之前没有被应用过的天然代糖“赤藓糖醇”,但缺点是贵,贵多少呢?是阿斯巴甜等的至少50倍。当然,保障天然代糖的供给,研发它在气泡水中的应用工艺,再反复调试口味,背后都有大量艰难的工作,但对极致口味的追求,奠定了一家现象级公司崛起的基础。

在小米的研发过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众所周知,旗舰手机最大的一块成本来自以SoC(CPU等构成的核心芯片组)为首的核心元器件。而一款售价1999元的顶级性能旗舰手机,除了SoC、内存等核心器件,仅仅一个金属中框的成本就占了400元。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小米真的这么做了。2014年7月,小米发布小米手机4,第一次在手机产品中引入了不锈钢中框。

有必要做一点解释。中框是手机结构的基本骨架,主板、各类元器件、屏幕和后盖等都是安装依附在中框上。过去,行业内使用最多的中框材料是塑料,高端机型会用铝合金,用得比较多的是6系航空铝,它架构更强、质感更好,少部分更讲究些的会用7系航空铝,但从未用过不锈钢。

无论是结构强度、耐腐蚀程度还是质感,不锈钢的表现都更胜一筹,但也更贵,而且加工工艺难度高了好几级。这块309克的钢板和19克的边框采用的是奥氏体304不锈钢,经过40道制程、193道工序,经过锻压成型、8次CNC数控机床打磨而成,加工过程长达32小时。这样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是小米的工程师跟富士康一起做了大量联合研发后才敲定的。

采用这样复杂工艺的直接后果是,一块钢板的加工成本,在富士康就达到了每台400元,而铝材的加工成本只有每台几十元。由于行业里没有先例,小米不得不多投入了19亿元,用于采购最新的生产设备。小米手机4发布近一年后,富士康的制造成本还是难以下降,这让小米不得不在后期把这个工艺转给了另一个代工厂比亚迪,而比亚迪反复调试后的成本也只降了80元。


小米手机4的不锈钢机身带来的坚韧和质感是无与伦比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业界仅有小米和苹果使用不锈钢机身。当然,这项工艺小米自身也传承了下去,小米十周年之际发布的顶级旗舰手机小米10 Ultra就沿用了这一工艺。

小米为这类尝试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但是小米的工程师们有一句非常实在的总结:哪怕只好1%,我们也愿意多付出100%。

小米手机4获得了巨大成功,销量接近2000万台,更重要的是,它让小米成功地踏出了探索材质、工艺创新的第一步。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非常好: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

在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第12章中,记载了一个让所有产品人都灵魂震颤的故事:

乔布斯从父亲身上学到,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被做得很漂亮。这种理念最极端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之一,就是乔布斯会仔细检查印刷电路板。电路板上是芯片和其他部件,深藏于麦金塔的内部,没有哪个用户会看到它,但乔布斯还是会从美学角度对它进行评判。“那个部分做得很漂亮,”他说,“但是,看看这些存储芯片,真难看。这些线靠得太近了。”

一名新手工程师打断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机器能运行起来就行,没人会去看电路板的”。乔布斯的反应和往常一样:“我想要它尽可能好看一点,就算它是在机箱里面的。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几年之后,在麦金塔电脑上市后的一次访谈中,乔布斯再一次提到了当年父亲对他的教导:“如果你是个木匠,你要做一个漂亮的衣柜,你不会用胶合板做背板,虽然这一块是靠着墙的,没人会看见。你自己知道它就在那儿,所以你会用一块漂亮的木头去做背板。如果你想晚上睡得安稳的话,就要保证外观和质量都足够好。”

这样的想法在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真的被直接展示在用户眼前。1998年,第一次看到iMac G3果冻色透明外壳,看到内部精致的电路板结构时,我是真的被震撼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产品?那种难以想象的精致告诉你,这款产品跟所有的桌面电脑都不一样,这就是这个世界上你最想拥有的产品。

只有对细节的敏锐感知和对完美状态的孜孜以求,才能实现真正的极致,创造出超凡的作品。

改改改改再改改

极致只属于天赋异禀的天才吗?我完全不这么认为。相反,我始终相信,极致是可打磨、可训练的。要有一颗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的心,以及在枯燥痛苦的持续改善中始终追求完美的耐性。

我们的一位联合创始人阿黎(黎万强),早年就在金山负责UI/UE(用户界面/用户设备)设计,是国内互联网软件行业最早一批专职的UI设计师之一。在金山的时候,阿黎的团队就以疯狂打磨设计著称,经常拿着设计稿,在公司里到处找人测试、要反馈,从5楼找到1楼,最后连金山食堂的大厨都被他拽着不放。

到了小米之后,无论是带MIUI团队,还是带小米网电商团队,阿黎的团队依旧疯狂反复打磨,甚至在产品上线前几天还会把方案全盘推翻重来。

以小米手机包装盒为例,我们的包装盒不仅外观设计风格极简,还选用了当时全球结构强度最好也最贵的牛皮纸作为原材料。2012年,我们做过一次测试,两个体重加起来超过350斤的同事叠在一起站在盒子上,包装盒毫无损坏、稳如泰山。从此,叠罗汉踩盒子成了用户测试我们的包装盒的一个经典玩法。

这背后,是整个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遍结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有了小米手机包装盒令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这个风格的包装盒我们沿用了很久,后来在推进新零售战略时,为了适应线下渠道货架展陈的需要,我们才改变了外观设计,但坚固的品质传承了下来。

熟悉小米的用户可能知道一个梗,那就是“发布会前,雷军连夜说服高管调低价格”。这其实是事实,不是编的故事,当然价格只是其中一个话题而已。

其实,发布会前夜都不一定是“最后期限”。通常而言,对于产品是否发布、工厂后续产线安排的细节调整、产品销售运营策略和发布方法,可能直到发布当日的午间,我们还在做最后一次集中讨论修改。

我印象中最挑战极限的一次,是在2013年米粉节的发布会前。距离开场还有几分钟,我和团队在后台,大家突然觉得有必要再做一次讨论和关键内容修改。讨论完,业务团队马上通知后端执行的同事,市场部的同事马上改对应的PPT内容,我闭上眼深呼吸几口,然后走上台,发布会正式开始。

我们的设计团队曾经做过一张在小米内部非常著名的海报:改改改改再改改。不断修改和打磨对小米的团队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停止思考和打磨。


这些年来,我跟很多做出过精彩、伟大产品的团队交流过。尽管行业千差万别、个性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了不起的极致产品不是只靠一个天才的想法、一个突然出现的灵感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经历长期痛不欲生的修改,一点一点打磨出来。

事实上,产品的发布不是终点,产品的发售也不是终点。互联网方法论告诉我们,产品卖出去时,才是跟用户关系的开始。产品也需要持续更新,一代一代迭代改善,改改改改再改改,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

全身心投入,不留余地

在这些年的投资经历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过创业成功经验的团队二次创业的成功率往往不高。对创业而言,资源太多,反而是一种拖累。

这不是故弄玄虚。创业者一旦在创业之初就想着有多少资源可以借用,往往就不能在产品、体验和创新上百分之百地投入。没有其他资源,创业就是背水一战,反而更容易做出极致的产品。

“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对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里的这句话,我非常有感触。在开始创办小米时,我隐姓埋名了一年多时间,所有入职的同事也必须签保密条款,不让人知道小米是雷军的创业公司,严禁使用任何外部资源。这么做只为一条准则:一切靠产品说话,一切只靠产品说话。

前面说过,我们创业的朴素初心是“做全世界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格”。小米刚刚起步,我的设想是,只做一款手机,要做就要堆料堆到无以复加,性能上率先用全球顶级的芯片,配备超过当时主流容量一倍的大内存,同时所有的元器件非“苹果供应商”不用。

所以,我一直主张,在开发一个新项目、准备一个新产品时,先不要想你可以去外部找什么借力,或者同时做几款覆盖多少档位的后续产品,只考虑一件事:如何激发团队的全部能力,把这个新项目或新产品当作一局定生死的唯一机会,全身心投入,看看极致能到什么程度。

2011年时,我的一个创业者朋友在凌晨两点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终于明白啥叫‘极致’了,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竞争对手逼死”。“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我虽然不太喜欢这种过于强调竞争博弈的表达方式,但这种不给自己留余地的精神,就是极致的精髓。因为不留余地,所以必须惊艳,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无限追求最优解


什么才是极致的产品,我理解有两个条件: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二是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要满足这两点,就要无限追求每个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最优解就是当下的最大化用户价值,也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最优解是绝对竞争优势

在产品设计上追求极致的重要性在于,先行者占有很多优势,如果有极致的想法,往往能做出唯一答案。

这是一种能让竞争者绝望的优势。在指纹解锁技术成熟之前,小米的研发团队曾经设计了652种解锁方案,最后发现还是比不上苹果的滑动解锁。在那个时代,那个方案是唯一的解,是绕不过去的,是最好的,是最极致的。

最优解通常出现在哪里?我们发现,最优解本身往往并不在于性能指标(按照摩尔定律,性能指标总是会不断提升的),而是源自基于用户需求的更简化或者更集成的实现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用户需要发短信给某个联系人时,一般系统需要6步操作,而MIUI只需要3步,这就是一个最小单元的最优解——因为通过精心设计,其他竞品已经没有办法精简到更少的操作步数了。

又比如,索尼在CRT(阴极射线管)显示时代的巅峰,源于特丽珑阴极映像管(又称单枪三束管)的独特设计工艺,而其他竞品中最接近的也要使用三根电子枪,这使得索尼的方案色彩表现力出色,而且色纯度和色平衡容易调节,这种极致的工艺给索尼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最优解地位。

而更集成的方案,是把复杂多样的需求先行解构,再重新结构化,用完备而可扩展的功能体系来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事实上,日本的消费电子业界在迈向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因为在架构的“系统体系性”方面丢掉了曾经的优势,导致无论是随身听还是数码相机等曾经辉煌的电子产品,最终都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一体化、数字化浪潮中消亡。

小米MIUI的开发团队早年经历过很多需要突破最优解的痛苦,但最后都拿出了很多最优解方案,比如在系统个性化方面的产品架构。

相比偏向封闭的iOS,安卓最大的特性是定制化程度高,这就使得用户更容易实现系统个性美化。小米的MIUI系统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做出了“百变主题”的方案,不仅建立了中国安卓定制系统领域中最庞大、最精彩的第三方设计主题生态,甚至还能按照桌面、图标、解锁方式、铃声、音效等来自不同主题包的方案进行自由搭配,让每个用户都能轻松做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系统界面。这就是更集成化最优解的典型案例。

这套产品方案在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前就做出来了,时至今日,仍然是安卓生态中系统个性化的最优解。

正是凭借做出了大量这样的“最优解”创新,MIUI一直引领安卓定制系统生态的风潮,有用户开玩笑地称“万物基于MIUI”,这也成为小米手机长期以来的强大卖点。

我们几乎可以确信,在每一个技术世代,在产品设计方面,对应每一个品类、每一种需求,都存在一个最优解。如果你专注的领域中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最优解,那么恭喜,你还有非常大的机会不断接近它,直到找到它,并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再不起眼的产品都有最优解,MIUI计算器

也许有人会怀疑,真的是每个品类、每个需求都存在最优解吗?在很多产品形态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没有变化的领域,也是如此吗?

以一个小到大家会觉得很不起眼的产品——小米MIUI系统自带的计算器App为例。乍一看,这个产品太过稀松平常了,自手机自带计算器以来,几乎就没什么可折腾的空间,能应付日常加减乘除不就够了吗?再讲究点儿,加上科学计算器功能,似乎就到顶了。毕竟,科学计算器平常又有多少人用得到呢?

不过,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在有着强烈互联网意识的团队眼中,计算器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工具,而是一个互联网服务入口。

MIUI系统的计算器非常好用,可以一直跟踪显示连续运算中的每一步,其中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被调用复制或修改。这意味着,进行一串复杂计算时,你随时可以复查任何一步的数字输入是否有错,并且马上修改。

到这里,这个App的强大已经秒杀了市面上所有的手机系统计算器App,对经常演算的用户来说,这就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痛点。但这只是开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跟数字和计算打交道最多的需求是哪些?我们做了个统计,无非是各种汇率、度量衡的换算,再复杂些的还有个税和房贷的计算。基于移动互联网LBS和各类服务接口的功能,这些需求MIUI的计算器App都能满足。

我们还集成了一项“亲戚称呼计算”的功能,比如“爷爷的哥哥的女儿叫什么?”,输入后马上就有答案——“堂姑”。这个功能在过年走亲戚时特别有用,被认为是最神奇的计算器功能。


MIUI计算器App的截图

这么一款不起眼的系统App,MIUI团队就挖掘出如此强大的新应用场景,而且还在随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让开发的同事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最优解。总结一下,首先,这款产品不是一个纯数字计算工具,而是一类基于数字计算和换算的互联网服务入口;其次,它把相关功能梳理为“计算”“换算”“税贷”三类,做到了整类应用的结构化建构。

我相信,只要是还没有出现被公认最优解的地方,就有巨大的机会和空间。而要追求和实现极致,就要持续追求最优解,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不要“来回拉抽屉”反复干。

没有永恒的最优解

替代一匹快马的,不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有可能是蒸汽机车。

经历过CRT电视机和显示器时代的人,还会记得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索尼特丽珑”。和随身听一样,特丽珑显像管是索尼对整个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发明之一,也是CRT时代电视机和显示器最佳品质的同义词。截至1994年,索尼卖出了超过1亿台电视机,是当时绝对的王者。

不过,所有的最优解都有极强的时代性。特丽珑是显像管时代的技术顶峰,但显像管也有功率大、体积难以做轻薄、分辨率提升难度巨大等一系列局限。当技术发展进入下一世代,前代的最优解价值就烟消云散了。事实上,索尼正是因为对特丽珑的最优解优势太过贪恋,才在平板显示时代到来之际落后于竞争对手的等离子、LCD(液晶显示屏)技术,丢掉了全球电视机和显示工业的绝对领先地位。

而前面说到的苹果滑动解锁的最优解,也随着指纹解锁技术的成熟而消亡了,被屏下指纹技术+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所取代。

对所有的后来者而言,前人的优势再完美,也总有机会弯道超车;而对曾经的极致创新者而言,如何保持持续追求最优解的能力,就成了对“极致”的本质理解。

任天堂为什么是“世界的主宰”


极致的最高境界就是认知领先于全行业,率先洞察、抵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毕竟,人无法做出超过自己认知的产品。只有认知始终领先,才能保障长期不断产出极致产品的能力和环境。

最典型的例子来自游戏行业。

游戏的本质是“创意”和“乐趣”。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在GDC 2005论坛上做的一次堪称经典的主题发言,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他谈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玩者之心”。一家游戏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营造热爱游戏的文化,每一个人都必须是游戏玩家!这样的公司才能获得持续长久的成功。

• 在我的名片上写着,我是一个公司总裁。在我自己看来,我是一个游戏开发者。在内心深处,我实际上是一个玩家。

• 你是否曾经为了一款自己都不愿意玩的游戏而辛苦开发呢?

• 即便我们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即便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即便我们吃着不同的食品或者饭团,即便我们在游戏中有不同的体验,但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点。这个相同点就是我们都拥有同样的“玩者之心”。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和其他公司的竞争时,他回答:我从来不觉得任天堂在和其他公司竞争;任天堂应该做的不是和其他公司竞争,而是关注玩家的感受;任天堂的敌人是“不关心玩家”的思想。

因为这样的投入与认知,任天堂持续拿出了无数的最优解,比如FC游戏机确立了游戏设备上的“十字按键”标准,比如1983年出品的《马里奥兄弟》定义了平台跳跃游戏的一系列范式,比如在N64设备上的《超级马里奥64》定义了3D游戏的视角等众多操作实现方式,比如Wii开启了全家参与的家用游戏。此外,任天堂最新的游戏机平台Switch创新性地开创了家用游戏机和掌机的融合形态,而它的首发护航游戏《塞达尔传说:旷野之息》赢得了业内顶级大奖TGA(The Game Awards)2017年度游戏、最佳游戏设计和最佳动作冒险游戏。在这款自由度惊人的开放世界游戏中,玩家们可以自由借助游戏中的各类场景,创造出点火产生上升气流飞天、砍树搭桥过河等各种超出想象又无比真实的玩法,从而产生“这里是个真实世界”的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如此的创意,实在是令人惊叹。

任天堂拥有百年历史,从做纸牌起家,后来也做过玩具、游戏场生意,对“娱乐”的理解算是刻在了这家公司的灵魂里。从以“Game & Watch”这样一块电子印刷屏掌机和“大金刚”这样的街机产品进入电子游戏行业开始算,任天堂在游戏行业沉沉浮浮50年。论体量,它的市值远不如索尼、微软;论游戏机性能,在新千年之初的GameCube(任天堂出品的一款游戏机设备)之后,无论是家用机、掌机,还是如今融合了家用机、掌机的Switch,任天堂的硬件产品都远逊于同时代的竞争者。比如在掌上游戏机领域,任天堂的NDS系列在性能、画质、多媒体能力方面远逊于索尼的PSP,但前者的全生命周期销量是后者的近两倍,软硬比(即硬件销量与软件销量的比值,软件销量越多越成功)更是遥遥领先于PSP。

正是因为对“创意”和“乐趣”的深刻认知,任天堂的产品在“游戏性”方面做到了同时代产品的极致,尽管任天堂在20世纪末也曾遭遇危机,但都迅速再度辉煌,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电子游戏行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任天堂是世界的主宰”,这是对一家极致公司的最高褒奖。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


极致是一枚尖锐的钉子,我们铆足了劲儿敲钉子时,要小心钉错了地方。

追求极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动”,需要基于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以“专注”的方向为指导,时时校验,防止跑错方向。

小米创业的前5年可谓所向披靡,但那时我们的基础还很不扎实,对制造业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曾经闹过不少笑话。

2016年我接手手机部,发现小米手机的螺丝钉供应商只有一个,价格比同行贵5倍。找到那家供应商的老板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我们选料特别夸张,用的比别家好无数倍,而且每个螺丝钉上都铣出个小米的标识。我又问,您怎么进的小米供应链?他说因为我以前是苹果供应商。我说您现在还有哪几个客户?他说:“我现在只服务小米,我的东西好到连苹果都用不起了,只有小米能用得起。”

我哭笑不得,我们真的需要在螺丝钉上搞个小米标识,然后花同行5倍的钱吗?反正小米是傻乎乎地用了很多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手机包装盒中附带的卡针,同行中比较讲究的用铝合金,大多数中端及以下产品都是用塑料材质,成本不过几分钱。但从2011年起,不论什么样的手机产品,我们用的都是不锈钢铣出来的,成本要2元,甚至我们当时售价只有499元的红米入门机用的也是这样的卡针。2元在业内听起来简直是天价,尤其是当时一年出货量以五六千万台计时,就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有同事曾追问我,苹果不是也追求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得很好吗?为什么我们用这样精雕细琢的螺丝钉就不对呢?我们不是一直都说要极致,要不惜成本吗?

我回答,区别还是挺明显的。把电路板做得特别工整,展现出的是对产品品质的溢出式的追求,虽然看起来是“溢出式”的,但实际上保证了整体设计和品质一定是过硬的,这对用户而言是有直接价值的。而卡针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不少用户家里都有不止一个,花溢出的价值就几乎全是浪费,至于我们花成本在螺丝钉上铣小米的标识,对用户而言有一分钱的价值吗?这不是自嗨是什么?我们不要在自嗨上浪费宝贵的成本,应该用到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地方。

如果追求极致的努力不在用户需要的正确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专注的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气越大,离题越远,此时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沦为一种“秀情怀”的噱头,或者是一种无用的“炫技”,抑或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

我们不仅反对“自嗨”和“自我感动”,更要反对把“极致”做成华而不实的噱头。比如10年前的消费电子行业,有人在手机机身镶嵌宝石作为核心卖点,有人把数码相机机身采用所谓“哥窑瓷”等作为核心卖点,这些不过是为了炫耀所谓的“极致奢华”来谋求溢价,但产品本身却稀松平常。缺乏诚意的产品显然只会迎来失败。

乔布斯所说的橱柜的背后用料扎实、做工精美,前提是这个橱柜整体设计非常出色且质量过关。如果一个橱柜的全部亮点只是背面做得精美,无疑是一个蠢到家的笑话。

把噱头当极致,是自欺欺人的行为。用户不傻,他们会用脚投票。

所以,当你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我建议你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成为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所以,把钉子往哪儿钉,决定了“极致”的价值。钉的地方对了,像苹果率先拿出触控电容屏技术,支撑起了现代智能手机形态和交互方式;而如果错了,就像索尼当初力推的MD(Mini Disc)Player,无论它的机械结构多么精巧迷人,索尼的工程师们对它有多迷恋,都难逃迅速被MP3播放器淘汰的命运,消失在历史的黄沙中。

追求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


将“哥窑瓷”工艺作为核心卖点的数码相机,被看作是“拿噱头当极致”,那么,小米也出过一系列以陶瓷机身为卖点的手机,这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首先,小米的产品,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工艺,都是基于产品本身同档最强性能,这是任何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义属性;同时,作为这个时代“人最亲密的伴侣”,我们一天要拿起手机上百次,拿着手机的时间长达几个小时,材质、工艺带来的手感,是手机体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坚固耐磨、触感如玉、光泽优雅的陶瓷,显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材质,但过去为什么就没人在手机上试过呢?因为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硬度超高(达到莫式硬度8,仅次于刚玉和金刚石);二是工艺难度太大,要做成手机中框和背壳这样的大小、强度和精度,良品率太低,工程师说,一开始,烧一炉陶瓷出来全是碎的,心也跟着碎了;三是成本更高,是金属材质的3~4倍。所以,这种特殊的陶瓷过去只被用在高端烤瓷牙上,因为尺寸足够小、成型足够厚、价格足够贵。

初期没有太多进展的烧制试验几乎就是在烧钱,工程师们有点儿绷不住了,就来问我还要不要干。我反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么干有多大价值?工程师们认定,陶瓷材质将在未来持续提供无可取代的独特体验。我说,那就干吧,再烧5000万元,如果不成咱们再说。研发团队一下子又有了信心,驻场坚持反复试验,终于在小米手机5时代实现了量产。

第一道门打开,后面的路上就有了光。工程师们果然兑现了他们描述的未来,从小米手机5的陶瓷背壳,到小米MIX陶瓷“中框+背壳”、小米MIX 2的Unibody一体化陶瓷(中框跟背壳的一体化成型)、小米MIX 3彩色陶瓷机身,再到小米MIX 4轻量化陶瓷工艺,一路进化,现在陶瓷已经成为小米最高端手机产品MIX系列最具辨识度的代表性元素,在手机业内也独此一家,被认为是手机领域最好的材质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小米团队不仅把陶瓷工艺吃得越来越透,做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对新材质工艺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经验。后来,苹果在Apple Watch上也应用了同样的陶瓷技术。

2007年年初,乔布斯在台上激情澎湃地发布划时代的第一代iPhone时,在台下的台湾触控屏厂TPK的老板和技术负责人激动得放声痛哭。iPhone的多点触控电容屏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模样,但在这背后,苹果和TPK一起历时5年,经历了9次濒临放弃又重新坚定信心的奋斗,才拿出了这款划时代的技术。

触摸屏已经诞生超过20年了。从Palm OS的设备,到WinCE、塞班、Windows Mobile等系统,早就搭载了触控屏,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IBM就发售过带触控功能的CRT电脑显示器。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工业应用思维的单点触控电阻屏,只能一下一下地用笔或指甲点戳,跟苹果的手指点划的自然交互逻辑不可同日而语。苹果率先天才地提出了新交互的构想,并且以毫不放松的苛刻的要求,以及无比的耐心和坚持,实现了这样前所未有的体验。

看到未来的新可能,再以超越常人的投入把它实现,这样的路注定充满痛苦。但真正有意义的事,通常都不容易,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才算极致。小米工程师的“心碎”、TPK老板的痛苦,都是这条路上的常态,也都值得。

经历过这样试炼的团队,将收获更有力的竞争优势、更广阔的业务视野、更雄厚的产品能力和研发技术积累,对产品和用户将有更深的理解,团队成员也将更有经验、自信和雄心。这一切产生最大价值的时候,不是获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拥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所以说,今天对极致的追求,其实是在投资明天的竞争力。一家有强大生命力、创新活力、荣誉感、自尊心且有追求的企业,不会只盯着眼前一时的利益,而是能接受更长远的“延迟满足感”,这样才会有对极致的追求。

Ankie的评论:

1,极致的方向要对。不然就是自嗨,与用户无关。

2,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建立领先优势和护城河

3,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4,极致就是无限追求最优解。

  • 22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nkie(资深技术项目经理)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