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安装与使用

Zookeeper 的下载(我们以 Windows 为例)

1. 先到 Apache Zookeeper 官网(Apache ZooKeeper)进行下载。进入官网后,我们点击 Download

2. 下一页面进行版本选择,我们选择最新的版本进行下载。

3. 在下一页面,我们点击下载链接进行压缩包下载。

4. 下载完成后解压到电脑上。解压后我们可以自己整理一下路径,本人 Zookeeper 的根目录如下所示。

5. 接着我们设置一下系统的环境变量。依次点击:右键我的电脑 -- 属性 -- 高级系统设置 -- 环境变量,然后我们在系统变量中添加 Zookeeper 的根目录变量,新建一个 ZK_HOME 变量,变量值设为刚刚安装并整理后的 Zookeeper 的根目录路径。然后我们在系统变量 Path 的变量值的尾部加上 %ZK_HOME%\bin,这样我们在 cmd 中就不需要每次启动 Zookeeper 都得先进入到 Zookeeper 根目录下的 bin 文件夹里面,我们可以直接在任何路径下访问 Path 中各路径下的文件。Win10 以下注意 Path 的多个变量值之间使用分号(;)来分隔开。配置好后点击确定来保存我们的配置。

5. 接着我们到根目录下的 conf 文件夹里面创建一个 Zookeeper 配置文件 zoo.cfg

6. 然后打开 zoo_sample.cfg,把里面的内容复制到新建的 zoo.cfg 里面。然后我们配置好 dataDir 路径参数,指向根目录下的 data 文件夹,用于存放数据文件。我们可以不在根目录下创建这个文件夹,若没有创建,当 Zookeeper 需要用到时会自动创建。

此处注意的是:Linux 系统的路径分隔符使用 /,Windows 系统的路径分隔符使用 \\

7. 保存好配置文件,然后我们就可以在 cmd 中执行 zkServer 命令来启动 Zookeeper 服务器。如果执行后没有出现错误,且进入不可输入状态,说明我们的 Zookeeper 服务器启动成功。

前面我们添加了 ZK_HOME 环境变量指向 Zookeeper 根目录,并在 Path 的变量值添加了 %ZK_HOME%\bin,即 Zookeeper 根目录下的 bin 文件夹。那么我们执行 zkServer 命令时会到 Path 各个变量值的路径下寻找,当在 Zookeeper 根目录的 bin 文件夹下找到 zkServer.cmd 文件时,会执行它。

8. 接着我们另外打开一个 cmd,输入 zkCli 来启动 Zookeeper 客户端。当我们进入可输入状态且进入 zk 命令行时,说明我们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成功。我们可以执行 help 命令来查看 Zookeeper 的命令,接着我们可以执行 ls / 来查看一下 Zookeeper 的根节点 / 的子节点内容。

9. 到此,我们对 Zookeeper 的安装、简单配置与启动就成功完成了。

Zookeeper 集群

测试完单个 Zookeeper 服务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更实用的 Zookeeper 集群功能。

1. 首先在三台机器上安装好 Zookeeper,此处作者没有三台机器,就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测试。首先分别在三个不同的路径下分别安装 Zookeeper。

2. 接着同样到三个 Zookeeper 安装目录的 conf 文件夹下分别创建一个 zoo.cfg,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好 Zookeeper 集群信息。要使集群能运行成功,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配置信息。

  • 其中 clientPort 是用于配置监听 Zookeeper 客户端的端口,也就是客户端连接服务器时所访问的端口。由于作者是在同一台机器中部署三个服务器,所以该端口在三个配置文件中分别设置为 2181、2182、2183,这样才不会造成端口冲突(当在三台机器部署时,由于 IP 不同,可以都配置为默认的 2181 端口)。
  • 接着是集群配置,该配置在三个 Zookeeper 的配置文件中都是一样的。server.1server.2server.3 分别代指三个服务器,后面配置各个服务器的 IP 和交互端口。同样由于都在同一台机器上,后面两个端口配置得分别设置为不同的端口:2888、2889、2890 和 3888、3889、3890。前三个端口用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用于同步数据时等进行信息交互。后三个端口用于服务器之间的 Leader 选举。其中 server 后面的 1、2、3 为各个服务器的编号,可以自行指定。

提到 Leader 选举,就得说到 Zookeeper 集群中服务器的三种角色:Leader,有且只能存在一个,可以进行读写服务,当挂掉时会重新选举;Follower,只可以进行读服务,可以参与Leader选举;Observer,只可以进行读服务,不可以参与Leader选举。当集群中有 3 个服务器时,角色个数分别为:1、1、1,当集群中有 5 个服务器时,角色个数分别为:1、2、2。

3. 配置好集群设置,接下来我们就得给各个服务器进行编号,我们到 conf 文件中配置的 dataDir 路径下创建 myid 文件,在里面输入服务器的编号,该编号对应着前面配置 conf 文件中集群配置的 server 后面的编号。分别在三个服务器的 dataDir 路径下创建 myid 文件,且分别输入 123

4. 接着我们把 Zookeeper 集群也就是三个服务器启动起来。当我们启动完第一个时,它会不断的去访问另外两个服务器,看是否启动。

5. 当我们三个都启动完后,就不会继续弹出连接错误提示,说明我们的集群已经启动成功了。

6. 接着我们启动客户端,看看我们是否能成功连接到我们启动的服务器。使用 zkCli -server 127.0.0.1:2181 去访问编号 1 的服务器。-server 后面的参数为服务器的 IP 和监听端口。连接成功后会进入命令行模式。

7. 接着我们执行命令 create /test hello,在根节点创建一个 test 节点,并赋值为 hello。接着我们就能查询到根节点下多了一个 test 节点,且它的值为 hello。

8. 接着我们再启动一个客户端连接到编号 2 的服务器,查看一下我们对服务器 1 写的数据是否有同步到服务器 2 上。我们能看到我们连接服务器 2 同样能够查询到我们刚刚在服务器 1 所添加的数据,说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是同步的。

前文我们说到集群中是只有一个 Leader 角色可以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剩下两个角色都是只能对数据进行读操作。但我们为什么连接三个服务器却都可以进行数据写操作呢。原因在于 Zookeeper 集群的内部机制,当我们访问非 Leader 角色却进行数据写操作时,集群系统会把该操作转发到 Leader 服务器上再执行写操作。

9. 接着我们把服务器 1 关掉,然后我们能发现剩下的两个刚开始会报错,但是过一会他们就会重新选举 Leader,然后恢复正常使用。

10. 当我们继续关掉其中一个服务器时,能发现剩下的一个服务器就会不断报错,无法继续正常运行。这时,Zookeeper 集群就挂掉了。当集群有 3 台服务器时,只允许挂掉一台服务器。当集群有 5 台服务器时,只允许挂掉两台服务器,超出后就无法正常工作。至此,我们对 Zookeeper 集群的搭建与测试算是圆满结束了。

Java 调用 Zookeeper

1. 首先要下载 Zookeeper 的 jar 包,此处作者使用 maven 进行下载调用,也可以自行到网上进行下载。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4.14</version>
</dependency>

2. 接着学习通过 java 代码连接 Zookeeper 并操作节点数据。

package connec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CreateMode;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dEvent;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ZooDefs.Ids;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ZooKeep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data.ACL;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data.Stat;

/**
 * @author: awang
 * @version: 1.0
 * @date: 2021年6月20日
 */

public class ZKConnect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onnectString = "127.0.0.1:2181,127.0.0.1:2182,127.0.0.1:2183";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ssionTimeout = 2000;
	private static ZooKeeper zk = nul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List<String> child;
			byte[] nodeData;
			String nodePath;
			StringBuffer printInfo = new StringBuffer();
				
			//创建节点
			nodePath = create("/test", "hello".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
			System.out.println("所创建节点路径:" + nodePath);
			
			//判断创建节点是否存在
			if (isExist("/test")) {
				System.out.println("创建节点成功");
			}
			
			//获取所有子节点
			child = getChildren("/", true);
			printInfo.append("/ 的子节点:");
			for (String childNode : child) {
				printInfo.append(childNode + ",");
			}
			System.out.println(printInfo.substring(0, printInfo.length()-1).toString());
			
			//获取节点数据
			nodeData = getData("/test", false, new Stat());
			System.out.println("test 节点的数据:" + new String(nodeData));
			
			// 版本传入 -1,会修改、删除该节点的所有版本
			setData("/test", "hello again".getBytes(), -1);
			
			//修改后再次获取节点数据
			nodeData = getData("/test", false, new Stat());
			System.out.println("test 节点修改后的数据:" + new String(nodeData));
			
			//删除节点数据
			delete("/test", -1);
			
			//删除后再次获取所有子节点
			child = getChildren("/", true);
			printInfo = new StringBuffer();
			printInfo.append("/ 的子节点:");
			for (String childNode : child) {
				printInfo.append(childNode + ",");
			}
			System.out.println(printInfo.substring(0, printInfo.length()-1).toString());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获取zookeeper实例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ZooKeeper getZookeeper() throws Exception {
        zk = new ZooKeeper(connectString, sessionTimeout, new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 收到watch通知后的回调函数
            	if (event.getType().toString() != "None") {
            		System.out.println("事件类型" + event.getType() + ",路径" + event.getPath());
            	}

                //因为监听器只会监听一次,监听事件触发后,如果需要得自己重新添加监听。
                try {
                    zk.getChildren("/",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return zk;
    }
    
    /**
     * 创建数据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path 创建节点路径
     * @param data 创建节点数据
     * @param acl 创建节点的权限
     * @param createMode 创建节点的类型
     * @return String 创建节点的路径
     */
    public static String create(String path, byte[] data, List<ACL> acl, CreateMode createMode)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return zk.create(path, data, acl, createMode);
    }
    
    /**
     * 判断节点是否存在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判断节点路径
     * @return true | false 是否存在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xist(String node)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Stat exists = zk.exists(node, false);
        if (exists == null) {
            return false;
        } else {
            return true;
        }
    }
    
    /**
     * 获取子节点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path 所获取子节点所在路径
     * @param watch 所获取节点是否监听
     * @return List<String> 子节点列表
     */
    public static List<String> 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获取子节点
        List<String> children = zk.getChildren(path, watch);
        return children;
    }
    
    /**
     * 获取节点数据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path 所获取节点数据路径
     * @param watch 所获取节点是否监听
     * @param stat 所获取节点状态
     * @return byte[] 节点数据
     */
    public static byte[] getData(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Stat stat)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byte[] data = zk.getData(path, watch, stat);
        return data;
    }
    
    /**
     * 删除数据,不支持删除的节点下面还有子节点,只能递归删除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path 所要删除节点路径
     * @param version 所要删除节点版本
     */
    public static void delete(String path, int version)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zk.delete(path, version);
    }
    
    /**
     * 修改节点的值
     * @throws Exception
     * @param path 所要修改节点的路径
     * @param data 所要修改节点的修改后数据
     * @param version 所要修改节点的版本
     */
    public static boolean setData(String path, byte[] data, int version)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getZookeeper();
        Stat modify = zk.setData(path, data, version);
        if (modify != null)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3. 运行代码后控制台输出如下,我们能看到我们的创建、获取、修改、删除操作都生效了,且 Watcher 监听事件也触发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回答: ZooKeeper是一个用于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源协调服务。它可以用作配置中心、高可用协调服务以及分布式锁的开发工具。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ZooKeeper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从官网下载ZooKeeper安装包,并解压进入bin目录。然后,双击执行zkServer.cmd文件,如果遇到闪退,可以修改命令文件,在最后添加暂停命令pause,再次双击执行。也可以通过命令行执行start ZooKeeper命令。接下来,需要创建zoo.cfg文件,可以直接复制一份进行使用。最后,启动ZooKeeper服务后,可以通过执行zkCli.cmd命令启动客户端进程,并进行简单的测试使用。\[2\]在Linux环境下安装ZooKeeper的步骤类似,需要上传并解压tar文件,配置文件,然后启动ZooKeeper服务。\[1\]总的来说,ZooKeeper安装使用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理解来说,学习和熟练使用ZooKeeper是十分有必要的。\[3\]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zookeeper安装使用(win+linux)](https://blog.csdn.net/suixinfeixiangfei/article/details/122147864)[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1^control,239^v3^insert_chatgpt"}} ] [.reference_item] - *3* [安装以及简单使用zookeeper](https://blog.csdn.net/qq_31960623/article/details/121201392)[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1^control,239^v3^insert_chatgpt"}} ] [.reference_item]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