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
1 需求
1.1 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将购买的该商品的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Q
d
=
f
(
P
)
Q^d=f(P)
Qd=f(P)
P-商品价格,
Q
d
Q^d
Qd为商品需求量
1.2 需求曲线(右下倾斜)
为什么需求曲线中横轴为Q,纵轴为P?我刚开始学这块知识就存在这个疑惑,可能是约定俗成吧!
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是线,需求量是点。
1.3 移动
- 需求量的变动:点的变动
- 需求的变动:线的变动
2 供给
2.1 供给函数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Q
s
=
f
(
P
)
Q^s=f(P)
Qs=f(P)
P为商品价格;
Q
s
Q^s
Qs为商品供给量。
2.2 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
同理,供给是线,供给量是点
2.3 移动
- 供给量的变动:点的变动,如下图A点到B
- 这里主要源自商品价格变化
- 供给的变动:线的变动,如下图S1到S2
- 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供给曲线右移
3 均衡价格
均衡的含义: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3.1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使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 均衡的静态分析主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只定性地分析均衡实现过程及其条件。上述对均衡价格的分析,即为此。而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则是对新旧均衡的比较分析。例如,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市场均衡价格就会升高,即为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上图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2)
3.2 均衡价格的变动
①需求变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②供给变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③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
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以上通过画图理解,不用刻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