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模型详解

ssd论文原文:
https://arxiv.org/pdf/1512.02325.pdf
参考代码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models/tree/develop/PaddleCV/ssd
https://github.com/amdegroot/ssd.pytorch

SSD网络总体描述

网络组成简单结构,在ssd中输入网络的图片是经过augmentation以及其他预处理之后的像素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基础网络 (base networ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于学得特征,在中间卷积层中提取出6个feature map。
它是由改造后的VGG-16网络+convolutional feature layers(后面几个conv层)组成。一共从中提取出6个不同尺度的feature map。这样可以提取出不同大小的bbox,以检测到不同大小的object。

2.分类网络和边框预测网络
这两个网络是单独的网络,一个用来进行classification,一个用来进行bounding box回归。
在PaddlePaddle中编写好的ssd目标检测模型源码中,这两个网络都只包含一个简单的conv层,这6个feature map依次进入分类和bbox回归网络。

边框预测网络
输入:一个feature map (W,H,C)(6个feature map依次进行预测的,所以每个feature map的对应的分类conv应该是不一样的)
输出:(N,W x H x M,4)
其中M为每个pixel经过RPN后得到的以该pixel为中心的default bbox的数目,算是规定的数目,ssd论文中用的是6
边框预测网络处理完所有的feature map后的最终输出矩阵是:(N,total number of prediction bounding box,4)
bbox的四个输出值含义分别为(与相对应的default box的中心x坐标偏移,中心y坐标偏移,width偏移值,height偏移值)
其中total number of prediction bounding box是concat每一个feature map在边框预测网络中的输出矩阵,与default bbox数目一致。
total number of prediction bounding box的计算过程(设定在RPN中为第一个feature map为每个pixel生成3个default box(论文中是6个),其余各层6个)
Feature map1:(N,512,19,19) 边框预测网络conv层filters数3x4
Feature map2:(N,1024,10,10) filters num 6x4
Feature map2:(N,512,5,5) filters num 6x4
Feature map3:(N,256,3,3) filters num 6x4
Feature map4:(N,256,2,2) filters num 6x4
Feature map5:(N,128,1,1) filters num 6x4
分类网络输出shape(N,1917,4)
其中1917=(19x19x3+10x10x6+5x5x6+3x3x6+2x2x6+1x1x6)
可以通过下面一小段代码了解一下上述过程

      """num_bboxes为用RPN计算得到的每个pixel的default box的数目,在ssd中
        为6,在边框预测网络中就将卷积核数目设置成6*4,kernel_size和stride
        都设为1,所以卷积输出的channel是num_bboxes*4,每个channel的width和
        height不变
        因为该conv层最终输出shape:(N,num_bboxes,width,height)
        含义为输入feature map的每个pixel都生成num_bboxes个预测边框,4代表预测边框相对于
        default box的偏移值"""
        num_loc_output = num_boxes * 4
        mbox_loc = nn.conv2d(
            input=input,  
            num_filters=num_loc_output,  
            filter_size=kernel_size,   
            padding=pad,
            stride=stride)
        #(N,num_loc_output,width,height)reshape成
        #(N,width,height,num_loc_output)
        mbox_loc = nn.transpose(mbox_loc, perm=[0, 2, 3, 1])
        #将其展平成2d矩阵(N,width*height*num_loc_output)
        mbox_loc_flatten = nn.flatten(mbox_loc, axis=1)
        #将当前feature map运算结果存入列表中,最终将6个flatten的结果
        #concat成一个矩阵
        mbox_locs.append(mbox_loc_flatten)

分类网络
和上面的边框预测网络做法一样
输出shape:(N,total num of prediction bounding box num,class_num)

3.生成Default Bbox
论文中关于default box的解释,它和Faster R-CNN中的anchor boxes含义一样,都是通过Region Proposal Network生成的,不过在ssd中它是在6个不同的feature map中生成的
下面是论文中生成default box的公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论文中采用的smin=0.2,smax=0.9,每一个feature map 的default box的长和宽是根据上面框出来的三个公式得到的。随着layers层数的加深,default box的widthheight值会越来越大。
其中aspect ratio,即default box的宽高比(不同的宽高比代表不同的形状)是每个feature map共用的,只是每个feature map生成的default box的边框width
height不一样。
Default box的中心坐标可以根据上图红框中最后一个公式算出。
结合上面求出来的中心坐标和width以及height值,可以求出每个边框的bounding box

(minx,miny,maxx,maxy)这些坐标都是比例值,被规范在(0,1)之间,将计算得到的bounding box映射到原图像中,在原图像中画出这些边框,下面是简化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ath

#计算feature map的sk
def s_size(k=1):
    smin=0.2
    smax=0.9
    m=6
    ssize=smin+(smax-smin)/(m-1)*(k-1)
    return ssize

#根据feature map的sk和aspect ratio计算width和height
def w_h(ssize,k):
    width = []
    height = []
    aspect_ratio = [1,2,3,1/2,1/3]
    ssize2 = s_size(k+1)
    ssize2 = math.sqrt(ssize2*ssize)
    width.append(ssize2*math.sqrt(aspect_ratio[0]))
    height.append(ssize2/math.sqrt(aspect_ratio[0]))
    for i in range(len(aspect_ratio)):
        width.append(ssize*math.sqrt(aspect_ratio[i]))
        height.append(ssize/math.sqrt(aspect_ratio[i]))
    return width,height

def default_box(fk,k):
    #为每个pixel生成6个default box
    #因为卷积操作,实则是映射到原图上生成size不同的bbox的
    ssize = s_size(k)
    widths,heights =  w_h(ssize,k)
    bboxes = []
    #为第k个feature map的fk*fk的pixel生成6个default box
    for i in range(fk):
        for j in range(fk):
            center_x = (i+0.5)/fk  
            center_y = (j+0.5)/fk
            bboxij=[]
            for num in range(len(widths)):
                box = []
                #xmin,ymin,xmax,ymax
                box.append(max(0, center_x - widths[num]/2))
                box.append(max(0, center_y - heights[num]/2))
                box.append(min(1, center_x + widths[num]/2))
                box.append(min(1, center_y + heights[num]/2))
                bboxij.append(box)
            bboxes.append(bboxij)
            
            #以此坐标看画出来的6个bbox以哪个位置为准,
            #在下面画出第len(bboxes)个bboxes
            #if i==4 and j==4:
            #    print(len(bboxes))
    #bboxes[i*j][6][4]
    return bboxes

def main():
    img = cv2.imread('./pic2.jpg')
    pic = cv2.resize(img,(500,500),interpolation=cv2.INTER_AREA)
    #10是feature map的单边尺寸,第3个feature map
    bboxes = default_box(10,3)
    for i in range(10*10):
        if i==45:
            w=pic.shape[0]
            for num in range(6):
                x1 = int((bboxes[i][num][0])*w)
                y1 = int(bboxes[i][num][1]*w)
                x2 = int(bboxes[i][num][2]*w)
                y2 = int(bboxes[i][num][3]*w)
                cv2.rectangle(pic, (x1, y1), (x2, y2), (255, 0, 0), 2) 
            cv2.imshow('test',pic)
            cv2.waitKey(0)
            return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下面一张图是上面程序运行的结果:
39x39的feature map中计算出的default bbox,一共生成了39x39x6个边框,从图中可以看出边框size比较小,框不住大牛。但是小牛完全可以框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下面这张图是feature map的shape为(10,10)的情况下生成的边框,可以框住相对比较大的object,所以对于大的object,需要计算出更大的default bbox,并用边框预测网络不断调整default bbox与gt_bbox的差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边框预测网络的Smooth L1回归损失,另一部分是分类网络的Softmax损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下面是详细的公式,这两部分loss的计算都与default bbox和ground truth bbox的匹配有关,其中li是prediction bbox,g部分是为每个default_bbox匹配的ground truth bbox结果,d部分是default bbox,cx是bbox中心x坐标,cy是bbox中心y坐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通过分析ssd源码,简化理解default bbox与ground truth box的匹配

计算Lloc损失过程

df_bbox: (df_num,4) 因为default bbox每张图片可共用
gt_bbox shape: (N,gt_num,4) 假设每张图片的真实object数一致
设df_num=1917 gt_num=3
for i in range(N):
    1、计算出df_bbox与gt_bbox(i)之间的IOU矩阵
    iou的shape可为(gt_num,df_num),即(3,1917)

    2、根据iou计算出与gt_bbox匹配的df_bbox的边框序号
      即找出iou矩阵中每一行的最大值,得出它的列号。
      匹配得到的索引list为df_index,长度为3

    3、根据iou计算出与每个df_bbox匹配的gt_bbox的边框序号,则每个gt_bbox
    都有可能被多次匹配到。
    做法是选取iou矩阵中每一列的最大值的行号。
    匹配得到的索引list为gt_index,长度为1917

    4、保证第2、3步匹配到的结果是相互的,如第1个gt_bbox匹配到的df_bbox是第
    200个,第200个df_bbox匹配到的gt_bbox也是第1个,如不相符合,以第2步的匹配为准

    5、根据第3步得到的gt_index,得到df_bbox对应于gt_bbox的匹配矩阵
    即match=gt_bbox[gt_index],它的shape为 (1917,4),和df_bbox是
    一致的,这个match就是论文公式中的g部分。

    6、根据match、df_bbox计算上面图片中红框框出的一部分,代表的含义是
    每个df_bbox相对于匹配到的gt_bbox的中心坐标偏移距离,以及width和
    height偏移。[ lg(a/b) = lg(a) - lg(b) ]
    计算结果为loc_enc,shape为(1917,4)

    7、在df_box中肯定有很多边框是背景边框,所以根据设定的iou阈值,选出用于计算Lloc损失
    中的Positive bbox,iou阈值可设为0.5。只选择计算Positive边框的损失。

    8、Lloc公式中的li值是网络的prediction值,值的含义是相对df_bbox的四个值
    的偏移,df_bbox的值本身是固定的,所以通过不断调整网络的prediction偏移值,就
    相当于不断调整df_bbox,使之不断逼近gt_bbox。

计算Lconf损失过程

pre_bbox: (N,pre_num,class_num) pre_num等于default bbox数目
gt_label: (N,gt_num) 假设每张图片的真实object数一致
设pre_num=1917 gt_num=3
for i in range(N):
    1、为prediction bbox打标签,根据上面计算Lloc过程中匹配得到的gt_index
    pre_label = gt_label[gt_index]

    2、设定iou阈值,将给df_bbox匹配gt_bbox的结果中iou小于阈值的边框
    设为Negative bbox,在此处是将其pre_label设置为0,即代表背景

    3、很大一部分df_box都可能被判定为背景,这样会导致负例太多,正负比例不均,所以需要调整正负比,
    可选择Pos:Neg=1:3 选择方法可以为:首先根据步骤2中的Neg和Pos计算出
    loss,再根据正负例比例,从中选出loss比较大的几个Neg边框(不确定是
    loss是较大还是较小,但感觉上取较大的比较合理)

    4、接下来就根据选出的Pos和Neg边框,计算交叉熵损失就得到Lconf了。

综上所述,default bbox根据IOU值被匹配到了gt_bbox,再计算每个default bbox与相匹配的gt_bbox之间的偏移距离,根据边框预测网络不断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偏移距离,使得Positive default_bbox不断趋近与其相匹配的gt_bbox。
根据匹配结果会为这些default bbox打上合适的标签,其中会有很多背景边框,标签为0,被判为负例,所以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按照比例找出Pos和Neg边框,再计算Softmax损失。
所以分类网络的输出结果是与每个default_bbox边框相对应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根据边框预测网络输出值的含义和Lloc计算公式也容易理解边框网络的训练就是为了让Positive default_bbox不断逼近与其IOU值最大的gt_bbox

5.augmentation 数据增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sd论文中数据增广的一部分过程,通过下面的函数理解

sampler(max_sampl=1, max_trial=50, min_scale=0.3, max_scale=1,
min_aspect_ratio=0.5, max_aspect_ratio=2, min_jaccard_overlap=0.1,
max_jaccard_overlap=0)

它表示从一张图片中截取1个部分,该part的scale为[min_scale,max_scale]
之中的一个随机数,生成part的aspect_ratio为[min_aspect_ratio,max_aspect_ratio]

中的一个随机数
,根据scale和aspect_ratio计算出随机截取part的坐标、width、height。并且一共尝试50次,每个随机生成的part都要与原图像中的每个gt_bbox进行jaccard比较,看其jaccard值是否在[min_jaccard_overlap,max_aspect_ratio]范围内,只要随机part
与其中任一一个gt_bbox的jaccard值不符合,该随机part就不在生成结果内,所以最终对于每个Sampler,不一定有50个随机part生成
在进行augmentation处理时,会定义多个sampler,会生成很多随机part,
从中随机选取一个Part,并将其resize成固定的大小。论文中对于augmentation
还有其他的细节处理,使模型对各种输入对象的大小和形状都能较好的使用。

6.base network中的两个细节小点
(1)基础网络(vgg-16)可以替换成其他的,比如MobileNet等,会相对轻量级一点。
可以将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好的网络(因为论文中说了base network是高质量的分类网络,所以可在ImageNet上训练,而且base network就是为了学的数据特征和分布)作为ssd base network的预训练网络。即将pretrain好的网络load到ssd的网络中,论文作者这样做过,获得了比较好的表现。

(2)为什么要将VGG的全连接层改成卷积层且在其后增加了几个卷积层
其中一个原因是卷积操作就像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模板操作,可以学得临域特征,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而且根据卷积视野这个角度理解,网络越到深层,conv操作相对于原始输入图像的卷积视野的size就是越大的(conv 的视野是可以累积看待的)所以说网络越到深层,一些小object的特征就会被慢慢弱化掉,留下的是一些比较大的object的特征。
因而,将不同尺度的feature map输入到分类网络中的做法是很有意义的,处于深层的,size小的feature map就是预测的大的object的类了。

  • 19
    点赞
  • 9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