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详细的PACS系统详解

影像中心PACS系统源代码

PACS系统即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系统。它主要负责医院内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管理、传输和显示,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影像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它可以集成多种医疗设备,如 CT、MR、CR、超声、视频采集、X 光机、 心血管机、核医学等,将这些设备产生的数字影像转换成标准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核心功能与构成

PACS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影像设备:如CT、MRI、X光机、超声设备等,用于生成医学影像。

影像采集器:确保从这些设备中提取的影像转换为标准的DICOM格式。

存储系统:包括在线存储和长期归档存储,用于保存大量影像数据。

传输系统:利用网络技术,确保影像在医院内部或远程位置的快速传输。

影像工作站:医生使用的工作站,支持查看、分析和处理影像。

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相关的患者信息和影像元数据。

PACS系统作用与覆盖科室

PACS系统广泛应用于多个医疗科室,包括但不限于:

放射科:处理CT、MRI等影像。

病理科:辅助病理诊断。

内镜科:内窥镜检查图像管理。

超声科:超声影像的存储和分析。

介入科:支持介入治疗的影像指导。

核医学科:处理核医学成像。

业务流程与系统集成

PACS系统与HIS(医院信息系统)和RIS(放射信息系统)紧密集成,业务流程大致如下:

1. 临床医生通过HIS系统开具电子检查单。

2. RIS系统进行预约、审核和费用确认。

3. PACS与RIS通过HL7消息交换信息,调度检查。

4. 检查完成后,影像以DICOM格式发送到PACS系统。

5. 影像经过质量控制后存储,并可被授权用户快速调阅。

PACS系统的延伸

三维重建后处理

CT三维重建技术是指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将连续横断层扫描所收集的信息重建为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的一种影像学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更便于医生诊断病灶。

CT三维重建主要有六种基本后处理方法

多层面重建(MPR)

最大密度投影(MIP)

表面阴影遮盖(SSD)

容积漫游技术(VRT)

曲面重建(CPR)

虚拟内镜技术(VE)

多层面重建(MPR):MPR适用于任一平面的结构成像,以任意角度观察正常组织器官或病变,可以显示腔性结构的横截面以观察腔隙的狭窄程度、评价血管受侵情况、真实地反映器官间的位置关系等。

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大密度投影是将一定厚度(即CT层厚)中最大CT值的体素投影到背景平面上,以显示所有或部分的强化密度高的血管和/或器官。

最小密度投影(minlP):和MIP正好相反,反映的是一定层厚图像中CT值最低的体素,所以常用来显示胆道、气道等组织结构。

曲面重建技术(CPR):这种重建技术是在一个维度上选择特定的曲线路径,将该路径上得所有体素在同一平面上进行显示,可以一次评价曲度较大的结构如脾动脉、胰管、冠状动脉等管状结构的全长情况。

容积漫游技术(VRT):可以对动静脉血管、软组织及骨结构等进行立体塑形成像,也可以显示支气管树、结肠及内耳等结构,三维成像功能非常强大,形态及色彩逼真对于复杂结构的成像有一定优势。

表面阴影遮盖(SSD):表面阴影遮盖是将操作者的眼睛作为假设光源方向,投射到CT值在设定阈值以上的体素上则不再透过继续成像,仅呈现所有表面体素的集合立体图形,适用于显示CT值与其他结构相差较大的组织结构成像,通俗来说,SSD图像就像是黑白的塑形图像,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病变或是结肠CT重建。

虚拟内镜技术(VE):这种CT重建图像可以模拟各种内镜检查的效果,它是假设视线位于索要观察的管“腔”内,通过设定一系列的参数范围,即可看到管“腔”内的结构。

PACS系统支持3D阅片的原理

PACS系统支持3D阅片的原理基于从一系列二维医学影像(如CT或MRI扫描的切片)中重建三维模型的技术。以下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

数据获取:首先,从PACS系统中导出原始的二维医学影像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是DICOM格式,包含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和图像数据。

图像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噪声过滤、对比度增强等处理,以提高重建质量。这一步骤是确保后续三维重建准确性的基础。

图像配准:由于不同时间或角度获取的图像可能有微小的位移,需要通过配准算法将这些图像精确对齐,确保重建的三维模型连续且一致。

后处理与分析:重建后的3D模型可以进一步进行旋转、缩放、切割等操作,以不同视角观察,辅助医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诊断。

可视化与交互:通过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PACS系统能够实时渲染3D图像,医生可以通过鼠标或触摸屏进行交互,动态调整视图,从而获得更直观的解剖结构理解。

通过这些技术,PACS系统不仅存储和管理二维医学影像,还能提供强大的3D阅片功能,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PACS系统功能模块:

PACS影像工作站:

提供基于DICOM3.0协议的DICOM图片处理与非DICOM图片处理,主要集成了本地病人图片缓存、图片浏览、窗宽窗位调节、CT值测量、测量工具(距离、面积、角度、心胸比等)、图片处理(缩放、漫游、旋转等)、序列同步比对、定位线计算、多帧电影播放、蒙片保存、胶片排版打印等功能。

RIS分诊登记工作站

解决病人就诊时排队的无序、医生工作量的不平衡、环境的嘈杂等问题,将病人分流到各个科室;分诊工作站还提供与HIS对接接口、排队管理、分诊信息大屏幕显示等功能。

放射工作站:

支持调节医疗影像的窗宽、窗位。

支持测量图像上不同点的ROI值。

支持快速切换预置的不同设备、不同部位的窗宽、窗位。

支持以DICOM文件方式导入/导出患者检查图像。

支持将影像文件转换成BMP、JPG格式。

支持缩放、极大化、移动、镜像、反相、旋转等功能。

支持对医学影像的处理,如放大、缩小、旋转、拖拽、放大镜、区域均度值等功能,满足医生基本的图片二次处理需求;在基本图像处理功能之外,影像工作站还提供了定位线显示、胶片排版打印的功能。

支持箭头标注、直线测量、角度测量、文本注释、手画线、矩形、椭圆形、折线、封闭区域面积测量等功能。

支持影像与诊断结果分离、影像与诊断结果混排等多种报告格式,影像诊断报告的格式可以根据医院的要求定制。

超声工作站:

支持动态、静态、灰度、彩色图像采集;

支持标准的PAL/NTSC制式和各种非标准视频信号;

灰度图像10位采集,彩色图像9位AD转换,清晰度高;

支持复合视频、S-Video及RGB输入端口;

各种视频采集参数软件可调;

支持外触发、支持图像续采。很大程度地改变以前的静态图像的局限性,为以后病例分析及其医学诊断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资料。

内镜工作站:

支持实时视频采集、图片编辑、图片位置标注、报告编辑。

支持图片数据自由的导入和导出。

支持病历报告关键字变色提示。

病理工作站:

病理诊断自动生成切片条码标签,批量打印。自动计算蜡块数和材块数;产生病理号及病理号条码

例追踪:按检查日期、追踪时间、姓名、性别、追踪状态、病人ID、检查医生、符合情况、检查ID、追踪医生、病历标签等条件进行查询;对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实验室结果、出院诊断、其他追踪等资料进行补充。

统计:常用统计报表:系统自带常规统计报表,如:登记工作簿、玻片评级统计、报告及时率、诊断符合率、标记物使用统计等;统计结果图表化显示:表格、对照表、趋势图等多种方式显示统计结果,支持按需要自定义统计项目;

数据统计:

支持数据统计分析(费用统计、工作量统计、疾病统计、任务来源统计、阳性率统计等、标本查询统计、病理检查状态查询统计 报告查询统计)。

支持多形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输出。

支持统计未交费检查的人次、病人姓名、医生姓名、时间、金额等信息。

支持工作量统计,包括设备工作量,各类人员工作量等,用于量化考核与科室管理。

支持收费统计,包括检查类型统计、检查部位统计、检查方法统计、设备统计、人员统计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