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总结

本文介绍了小波去噪的三种方法,包括基于高频部分去除的简单方法、阈值处理方法以及盲去噪方法。通过多级小波分解和阈值选择,实现图像的去噪。同时探讨了软阈值和硬阈值的区别,并提到了小波增强和小波图像去雾技术。附带了哈尔小波的C语言实现参考资料。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小波学习

小波去噪

方法一

原理:因为噪声通常位于图像的高频部分,去除图像的高频部分,使用低频部分恢复图像。
方法:对图像进行多级小波分解,舍去图像的水平细节子带,垂直细节子带,和对角线细节子带,只使用图像的近似子带去重构图像。
缺点:因为舍弃了细节子带的一些信息,也容易引起图像的模糊。

代码

%装载原始图像信号并图示 
X = imread('7.png') ;
subplot(2,2,1); 
image(mat2gray(X)); 
title('原始图像'); 
axis square; 
%============================== 
%生成含噪图像并图示 
init=2055615866; 
rand('seed',init); 
noise = 12*randn(size(X));
XX=uint8(double(X)+noise);
subplot(2,2,2); 
image(mat2gray(XX)); 
title('含噪图像'); 
axis square; 
%============================== 
%首先用sym4小波函数对XX进行2层分解 
[c,l]=wavedec2(XX,2,'sym4'); 
%实现低通滤波消噪 
a1=wrcoef2('a',c,l,'sym4',1); 
%再次实现低通滤波消噪 
a2=wrcoef2('a',c,l,'sym4',2); 
%============================== 
%图示消噪处理后的结果 
subplot(2,2,3); 
image(mat2gray(a1)); 
title('第一次消噪图像'); 
axis square; 
subplot(2,2,4); 
image(a2); 
title('第二次消噪图像'); 
axis square;

这里写图片描述

方法二

原理:因为噪声的集中在高频阶段,对高频部分进行阈值处理,使用wthcoef2函数。
方法:对图像进行多级小波分解,对每级的细节进行阈值处理。
缺点:阈值的设置需要人手动调节,往往是经验值,或者选取高频部分的幅值的百分比进行裁剪。

代码

load gatlin2; 
subplot(2,2,1); 
image(X); 
colormap(map); 
title('原始图像'); 
axis square; 
%生成含噪图像并图示 
init=2055615866; 
randn('seed',init); 
XX=X+8
  • 5
    点赞
  • 4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