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原理介绍

本文深入介绍了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的角色,以及它们在相互博弈中如何提升各自的能力。通过分析目标函数,阐述了GAN训练的目标,即生成器试图生成逼真的样本,而判别器努力区分真实和虚假样本。此外,还简要讨论了全连接层和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的网络结构及其在处理图像信息上的优势。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

一、引入

  GAN中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网络:生成器(Generator);判别器(Discriminator);

    生成器(Generator,G):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学习,能够生成一些以假乱真的样本;

    判别器(Discriminator,D):接受真实样本和G生成的假样本,并进行判断和区分。

    G和D相互博弈,通过学习和对抗,G的生成能力和D的判别能力都逐渐增强并收敛(纳什均衡)。

  生成器:
  输入服从随机分布的噪音 Z \mathcal{Z} Z,例如正态分布;通过一个复杂的映射函数(这里的映射函数,其实就是要得到的生成器神经网络,后面会详细说明),生成假样本。

x ^ = G ( z , θ g ) \hat{x}=G(z,\theta_{g}) x^=G(z,θg)

  判别器:
  输入为真实样本或假样本,通过另一个复杂的映射函数(同上),输出一个(0,1)之间的值,值越大表示越有可能为真实样本。

s = D ( x , θ d ) s=D(x,\theta_{d}) s=D(x,θd)

二、目标函数

  接下来,对于整个任务来说,我们先看看总体的目标函数,先看懂目标函数对后面的理解也会很有帮助。

min ⁡ G max ⁡ D V ( D , G ) = E x ∼ p data [ log ⁡ D ( x ) ] + E z ∼ p z [ log ⁡ ( 1 − D ( G ( z ) ) ) ] \min _{G} \max _{D} V(D, G)=\mathbb{E}_{x \sim p_{\text {data}}}[\log D(x)]+\mathbb{E}_{z \sim p_{z}}[\log (1-D(G(z)))] GminDmaxV(D,G)=Ex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