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就是竞争力
一家企业的老总请我吃饭,想与我聊聊他内心的苦闷,这位总经理最近被公司主管们搞得精疲力尽,大叹做事情容易,做人可是真难,他很有信心在市场信息的掌握,却越来越疲乏于在各部门主管间周旋。
他说公司里的每一个主管都有很好的能力,在部门里都有很好的绩效,他很庆幸公司网罗到非常优秀的人才,只是这几位主管却彼此不合,常常在背后抱怨其它部门,虽然公司这几年有赚钱,但各主管间的心结却有如定时炸弹一样,只要稍一撩拨,很有可能把公司组织炸得四分五制。
看着这位平常擅于在外开疆辟土的老总,此刻竟然为这一「家务事」而抑郁叹气,想想类似组织里的案例当不在少数,在一个强调专业分工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但是有才华表现的人却不一定能真诚相处在一起,反而有更多的可能是争功诿过、彼此猜忌、谁也不服谁,于是有人选择离开自创品牌,反而成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但好人在一起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吗?一个好的父亲、一位称职的母亲,对孩子而言是人间最大的幸福,但这并不代表父母亲彼此的相处是没问题的,也许家里的日子仍然不时有摔东西、咆啸或冷战的情节上演。
高希均教授曾说过一句很棒的话:「国家的竞争力来自社会的凝聚力。」这句话用在企业,我们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各部门的凝聚力;对家庭而言,这个家有没有竞争力,也同样来自每一个家庭成员对这个家有没有向心力。这股凝聚力可以让我们捐弃小我与成见,把共同目标的达成,视为个人最大的成就。
这位总经理的经验触动我想到一则寓言,于是在席间,我就与他分享这则古老的故事:
在深山里,有三位和尚不约而同的化缘到一间破旧的小庙,庙里的佛像都已倾圮,柱梁里也遭白蚁侵蚀,香炉里可以见底,想必这庙已荒废多时,连住持和尚也不见踪迹,不知那位和尚先叹了口气:「这庙地点还蛮清幽的,为什么竟然荒芜了呢?」
甲和尚回答说:「这一定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
乙和尚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一定是和尚不勤劳维护,所以庙宇不修。」
丙和尚想了一下:「不,我认为一定是和尚对人不恭敬,所以香客不愿上门。」
这三人都在为自己的看法辩护并且争论不休,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他们决定留在寺庙里亲身力行,看看谁才是繁荣寺庙的关键。
于是甲和尚虔敬念佛,从不迟延;而乙和尚勤勉打扫,让屋宇焕然一新,而两和尚逄人便和气应对,不时对香客讲解生活中的佛法。终于庙里的香火逐渐旺盛,附近县城里的信众都不辞辛劳的来到这所寺庙,看到这般荣景,每位和尚都高兴得不得了。
就在欣慰之余,甲和尚说道:「这都是因为我诚心礼佛,所以才有菩萨护佑。」乙和尚听了不以为然:「这都因为我每日全心打扫,让它一尘不染,所以应该是我的功劳。」丙和尚生气的说:「这都是我在外劝世奔走,而让寺庙声名远播,香客不绝。」这样的争吵开始一天天上演,终于,庙里的香客又逐渐稀少,再也听不到悠扬的梵呗,看不到洁净的桌椅,感受不到香炉里的温度,像是和尚彼此的冷模。
当庙里又回到他们刚来时的模样时,他们决定各奔东西,在分手之际,他们总算有了一致性的看法,那就是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诚,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谦,而是和尚不睦。
故事说完了,我也建议总经理将这则寓言讲给各主管听,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大道理,说理太多,只会造成关系的紧张,倒不如说个故事,让自己的道理去诠释,因为与顶尖人才的相处艺术,是找不到一本教科书可以含盖的,对这种理性的人,用感性的哲理与发人深省的故事,才是真正打开藩篱的有效方法。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简单的故事最有效,这是团队合作凝聚共识的故事,也是强化团队竞争力的火星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