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的人生走到了中年,和很多程序员一样从技术岗转到了偏管理岗,且经历了一些痛苦,我想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人人如此。
荣格对中年危机的刻画是这样: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它通常是要求新的心理调整、新的适应的时刻。这意味着我们的心灵组织了这场危机,制造了这种痛苦,因为伤害已经造成,改变必须发生。
荣格的观点很体系化,相对错误和正确的思路并存,管窥他的思想如同采铜于山,需要强大的底滤系统才能养好这样的大鱼。
我不知道是我在努力寻找的就是这样的答案,还是这样的答案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我,这样的思想预期同样在等待和召唤一个有缘人:人到中年,必须经历一场转变。
青年时代,我们的人格不过是对外界的反应的集合。我们还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学习的是身边大人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被要求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到了中年,我们才有了一点闲暇、精力和财力,自我才有了一些力量,可以琢磨着如何“成为我自己”。
心灵是一个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那便是求得圆满。对一个人来说,便是尽量实现完整性。一个前半生依赖性强的人,后半生需要学习自力更生;一个控制性强的人,后半生则需要学会顺其自然。
前半生追求绝对的理性,那么后半生就要学会感性的跳脱和灵动。
心灵以危机的形式,逼迫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直到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就中年危机的使命感。
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这是一个具有解放意义的命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生活中、家庭中、工作中)角色,我究竟是谁?我究竟是什么?什么才具有终极意义?我如何肯定我的前半生并从中吸取教训,成为未来的财富?这些经验具备普适性或者说合理性吗?
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此生短暂,请听从内心的召唤,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
许多人把生活比喻成一部小说。我们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但很多问题,如果你没提前揣度出造物主的真正用意,那么你翻到最后一页时也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