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三境界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bdv.bidvertiser.com/BidVertiser.dbm?pid=134769&bid=32583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对于教师,如何看待ppt也有三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雾里看花

属于刚入门的教师,喜欢看复杂、花哨的ppt,典型的表现是喜欢字多的,图形复杂的,这种ppt大多页面多,一不小心就超过100页,图形多且复杂,一般来说最起码超过2兆容量。当ppt很多的时候,选择因素极简单,按文件大小排列,小于2兆的不看。这种大容量的ppt可以极大的满足新教师的学习要求。这种情形有点像刚解决温饱的人,吃饭的要求就是实在。以己推人,这个阶段的顾问,在做ppt的时候,也是按照大而全的要求去做ppt。要么是对某个主题没有深入了解,通过大量的ppt页面来轰炸学生,在学生似懂非懂之际蒙混过关。要么是不注意学生的实际要求,想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灌输给学生。猛地往学生脑子里塞东西,殊不知,知识转移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合适的个人,不恰当的信息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反而成为学生学习行动的障碍。

第二重境界,小楼一夜听春雨

从第一重境界的兴奋过渡到清醒,终于明白过量的知识就是垃圾,渐渐的从表面形式转向到结构与逻辑。就像吃饭一样,从原来的量的要求更多的转向质的要求。在看ppt的时候,会更加关注整个ppt的逻辑主线,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思考每一张ppt在整个陈述中的作用,ppt之间是如何沿着合理逻辑延展看来,脑子里逐渐能够有一个“big picture”。这个时候教师的表现是,在阅读ppt的时候,时而快速如风的翻阅,时而停下陷入沉思。这个时候的阅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接收,而是一种带有自我思考的批判学习。而在教师本身的ppt制造过程,会更加注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力求保持整个ppt的清晰结构,在陈述中,自然转和,重点突出。

第三重境界,横空出世

随着所做ppt的增多,阅历的加深,终于明白逻辑是在ppt之外的。相同的ppt,背后是不同的故事,相对于一个结果,更重要的也许是具体的过程和对所处背景的真正了解。为什么有些明显不合逻辑的东西,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多么真正的符合逻辑。这些都是无法在ppt中找到答案。在对待ppt的态度上,看破红尘,知道ppt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手中无刀,心中有刀,ppt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事前对学生的把握、对背景的了解,在陈述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形式,加以发挥,打动学生的是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对自身实力、对学生充分了解的自信,ppt只是一种依托的形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