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C存储器的基础知识、选型和应用

1、名词解释

eMMC: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

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 嵌入式多媒体卡

2、eMMC的结构和特点

eMMC=NAND Flash + 主控IC

eMMC增加了主控IC,省去了外围硬件电路,规避了主机直接连接到NAND Flash,通过控制器对外通信,采用的协议和SD卡、TF卡的协议是一致。

主控IC(控制器包括协议、擦写均衡、坏块管理、ECC校验、电源管、时钟管理、数据存取等功能。

设计人员不需要再处理NAND Flash的坏块等问题,eMMC实行内部管理,简化了设计。

                                                 

3、eMMC的工作原理和引脚

1)工作原理

2)引脚名称

序号   引脚名称       
1
2
3
4
5
6
7

4、eMMC的选型参数

1)时钟速率

2)通信电平

3)容量

4)读写速度

5、eMMC的应用电路

eMMC工作电压和上电过程

根据工作电压的不同,MMC卡可以分为两类:

High Voltage MultiMediaCard,工作电压为3.3V左右。

Dual Voltage MultiMediaCard,工作电压有两种,1.70V~1.95V和2.7V~3.6V,CPU可以根据需要切换

我所使用的eMMC实测工作电压VCC为2.80V~2.96V,VCCQ为1.70V~1.82V。

其中VCC为MMC Controller/Flash Controller的供电电压,VCCQ为Memory和Controller之间I/O的供电。

上电初始化阶段MMC时钟频率为400KHz,需要等电压调整到它要求的VCC时(host去获取OCR中记录的电压值,上面有说),MMC时钟才会调整到更高的正常工作频率。

 链接:存储芯片emmc、Nand flash、Nor flash的应用领域 - 知乎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要将eMMC存储器划分为多个存储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使用fdisk等分区工具,以MB为单位创建三个分区,分别为SPL+U-Boot、Kernel和Rootfs分区。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三个分区: ``` $ fdisk /dev/mmcblk0 Command (m for help): n Select (default p): p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First sector (2048-1507327, default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1507327, default 1507327): +64M Command (m for help): n Select (default p): p Partition number (2-4, default 2): 2 First sector (133120-1507327, default 133120):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133120-1507327, default 1507327): +128M Command (m for help): n Select (default p): p Partition number (3-4, default 3): 3 First sector (266240-1507327, default 266240):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66240-1507327, default 1507327): ```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分区大小为64MB,用于存储SPL+U-Boot,第二个分区大小为128MB,用于存储Kernel,第三个分区大小为剩余的空间,用于存储Rootfs。 2. 格式化分区。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格式化分区: ``` $ mkfs.ext4 /dev/mmcblk0p1 $ mkfs.ext4 /dev/mmcblk0p2 $ mkfs.ext4 /dev/mmcblk0p3 ``` 在这个例子中,分别格式化三个分区。 3. 挂载分区并将文件复制到相应的分区中。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文件复制到相应的分区中: ``` $ mount /dev/mmcblk0p1 /mnt $ cp SPL+U-Boot /mnt $ cp U-Boot /mnt $ umount /mnt $ mount /dev/mmcblk0p2 /mnt $ cp Kernel /mnt $ umount /mnt $ mount /dev/mmcblk0p3 /mnt $ cp Rootfs /mnt $ umount /mnt ``` 在这个例子中,将SPL+U-Boot和U-Boot复制到第一个分区中,将Kernel复制到第二个分区中,将Rootfs复制到第三个分区中。 4. 完成后,将eMMC从计算机上卸载并插入到BMC开发板上。 5. 启动BMC开发板,BMC系统将从SPL+U-Boot分区中加载SPL程序和U-Boot,然后从Kernel分区中加载Kernel,最后从Rootfs分区中加载Rootfs并启动BMC系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