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次世代游戏主机正式发表,全新的HDMI 2.1规格终于迈向普及化。综观整个HDMI 技术的发展历史,消费者不难发现,相较于过去的小幅度改版,HDMI 2.1才是真正为下一世代的电视、家用主机、电脑等等媒体播放装置,带来显著跃进和改变。
无论eARC、VRR、QFT、QMS、ALLM、DSC 等等新名词,也由于HDMI 2.1装置逐渐增加,开始有了不少讨论声浪。在这次的特别企划当中,我们将深入浅出的研究HDMI 2.1这项跨世代的影音规格,让读者能够了解它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为未来选购相关装置时,做好基础知识的准备。
HDMI 2.1主要目标
消费者目前非常熟悉的HDMI,中文称之为「高画质多媒体界面」,自2002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过至少十次的重要改版。目前在主要的播放设备上,例如电视、投影机、显示器等等所采用的规格,常见都为HDMI 2.0b 传输标准,足够应付到4K、60Hz与HDR 同时实现的影音需求,最大频宽则有18Gbps。但是,面对更高解析度的状况,例如8K、10K等等极度精细的影像,显然HDMI 2.0b 依然力有未逮。
为8K普及化作准备
事实上从HDMI 1.4版本开始,4K画质传输就已经被HDMI Forum 纳入官方标准,并于后来的2.0、2.0a、2.0b,陆续提高支援更新率,后续也接着加入HDR、HLG 等等特色,不过最高解析度依然没有提升。
从HDMI 2.1标准起,不仅4K画质支援的最高更新率,已被正式拉高到120Hz,就连显示解析度也加入了5K、8K(7680x4320)与10K(10240x4320)选项,整体规格理论频宽上限达48Gbps。
在8K与10K画质下,HDMI 2.1能够一口气支援到120Hz更新率,解决了4K以上影像,于终端传输时的采用标准问题,甚至还为将来近10年的影音媒体发展,预先做好了准备。
更先进的HDR体验
除了画质与萤幕更新率的提升,HDMI 2.1也终于支援了「动态元数据」(Dynamic Metadata)功能,而受惠最多的部分,自然是高动态范围(HDR)技术,它能使显示影像的明、暗、黑、白细节,全都变得更加丰富与清晰。
现有的HDR 标准包含HDR10、 HDR10+、Dolby Vision 及HLG 等等。其中,HDR10+与Dolby Vision 其实都支援动态元数据,但由于后者是私人企业的专属格式,为了避免垄断与权利金上的麻烦,因此开放性的HDR10+升级,配合HDMI 2.1规格更新,就有了绝对的必要。
全新HDMI 2.1标准7大特色
早在2017年底,HDMI Forum 就已经正式宣布了HDMI 2.1完整规格,但到开始有相关产品推出、支援和升级,却只不过是近期的事情。HDMI 2.1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新名词,举凡eARC、VRR、QFT、QMS、ALLM、DSC 等等,各自代表了一项,过往HDMI 界面未曾具备的全新特色。可以说,只要媒体装置采用了HDMI 2.1标准,就能带给消费者更为进阶的高画质影像体验。
特色1:动态HDR与各项升级
如前面章节所言,HDMI 2.1所支援的最高传输频宽,已经正式翻倍至48Gbps。根据官方规格书,在4K、5K解析度方面,HDMI 2.1可原生支援120Hz;8K原生支援至60Hz,但若要拉上100Hz与120H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