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内核中,网络协议栈的核心功能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函数实现,其中 inet_accept
是 TCP 协议接受新连接的关键入口。本文将深入分析该函数的实现逻辑,并探讨在实现自定义传输协议时如何权衡性能优化与代码简化。
一、inet_accept
函数解析
1. 功能概述
inet_accept
是内核中用于接受 TCP 新连接的函数,其核心任务是从监听套接字的连接队列中取出一个已建立的连接,并将其绑定到新的套接字对象上。该函数的主要流程如下:
int inet_accept(struct socket *sock, struct socket *newsock, int flags, bool kern) { // 1. 获取监听套接字关联的传输层协议对象(如 TCP) struct sock *sk1 = sock->sk; // 2. 调用传输层协议的 accept 方法(如 tcp_accept) struct sock *sk2 = sk1->sk_prot->accept(sk1, flags, &err, kern); // 3. 锁定新连接的套接字 lock_sock(sk2); // 4. RPS 流量记录(多核优化) sock_rps_record_flow(s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