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屏幕效果的好坏是用户选购手机主要关注的因素之一。手机屏幕也不仅仅只是尺寸和分辨率的区别,还分为不同的屏幕类型。比如三星的AMOLED技术以及HTC固守的LCD技术,业内关于哪种屏幕更好的争论也一直在进行着。那么,两种显示技术有什么区别呢?请您继续往下看。
技术原理
我们先从LCD讲起,这一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是液晶显示。液晶的特性有点复杂,我们只需要了解它就像百叶窗一样,当有电流通过时就会重新排列,并且让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配合两块水平和垂直偏光板我们就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控制通过的光线。
不过,液晶材料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需要背光。通过向网状集成电路上某个横纵坐标通电来控制每个像素。最后,采用红、绿、蓝滤镜,也就是所谓的子像素的混合来产生不同的颜色。
一个红色LCD像素的组成,从左到右依次为红色滤镜,水平偏光板,
玻璃基板,液晶,玻璃基板,纵向偏光板
是不是很复杂?AMOLED的原理说起来则简单多了,该技术是通过许多微小的彩色发光二极管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通过调整电压改变每个红、绿、蓝LED的亮度,我们就可以得到各种颜色。
色域
两种屏幕技术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它们所能显示的颜色范围。显示出的颜色集合被称为色阶,它是人眼可辨别颜色集合的一部分。
大多数媒介采用的是标准RGB(sRGB)色阶,LCD屏幕匹配的就是这一色阶。这也是为什么LCD屏幕通常看起来更加自然,因为它最匹配其他媒介采用的颜色范围。AMOLED可以显示比LCD更多的颜色,因此让图像看起来更加鲜艳。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技术的原理不同。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控制每个LED像素,因此可以通过主色的混合生成更宽的色域。AMOLED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对单个LED的调暗或熄灭,更精确地控制黑色的显示。
Galaxy S4采用的AMOLED屏幕和HTC One采用的LCD屏幕的色阶对比。曲线代表可见光谱,
黑线三角表示sRGB色域,而白色三角代表不同屏幕的色域。
注意到S4可以显示更多的绿色和蓝色。
不过,显示出更多颜色并不总是好事,因为这会让图像看起来色彩过浓,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图像略微变形。
但奇怪的是LCD生产商也不满足于LCD的颜色效果,他们也尝试让LCD屏幕看起来更加鲜艳,以便在市场上更好地和AMOLED屏幕竞争。有些LCD厂商就在色彩饱和度上动手脚,但也破坏了色彩平衡。如果你喜欢鲜艳的颜色,那么你最好选择色彩平衡控制得体的AMOLED屏幕,而不是一块色彩过饱和的LCD。
可视角度和屏幕响应速度
在LCD中,光线只能以一个受限的角度穿过液晶分子和偏光板,因此可视角度比AMOLED小一些。
另外LED的反应速度也要比改变液晶分子的电压来得快,因此屏幕响应时间也是AMOLED胜出。
功耗和寿命
LCD需要持续开启背光,OLED则可以在显示较暗画面时将部分LED关闭,因此功耗小于前者。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颜色LED的功耗不同,LCD则没有这一问题,因此电力消耗相比OLED更为规律,也更容易预测。
不同颜色LED之间的功耗也差异导致它们的寿命不同,比如,蓝色像素LED功耗最大也最短命。因此AMOLED屏幕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部分或整体屏幕的某种颜色变淡。
上图为不同颜色PHOLED(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尽管这种技术和AMOLED有一些不同,
但对于所有基于LED的显示技术来说,不同颜色的寿命差异是类似的。
那种技术更棒?
个人认为哪种屏幕显示效果更好纯看个人口味。即使采用同一显示技术的不同屏幕在色饱和度、色域和校调上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每个人的选择往往是主观的。你甚至可能喜欢HTC的LCD屏幕但讨厌LG的LCD。
两种技术各有利弊,通常来说,喜欢更鲜艳颜色的用户可以选择AMOLED,而良好校调的LCD颜色有可能更加真实。如果希望屏幕寿命长一些,可以选择LCD,如果希望电池寿命长一些,则应该选择AMOLED。
全球AMOLED显示最新进展及市场分析
目前大多数的显示器,都是采用TFT-LCD,若想做到轻薄短小,方便随身携带,屏幕显示的信息量就不够;若想一次显示足够信息量,体积就太大而不易携带,也可能耗电太大。对于未来的显示器,消费者希望能够显示信息量够大,收藏起来方便,并且低耗电、摔不破、可弯曲折叠或收卷容易之产品。
除了优异的画质表现,由晶体管驱动的AMOLED,具备以上特质,完全符合未来信息社会对于行动装置显示器的需求。若与TFT-LCD技术比较,AMOLED结构简单,不须背光、扩散板、配向膜、间隙子等繁复零组件,同时有机发光层之机械特性较接近柔性基板,因此更适合用于制做可弯可卷的柔性显示器。
柔性AMOLED显示器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柔性AMOLED显示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接近0,不过从2013年起,接下来的7年内它将会获得巨大的增长,涵盖手机到建筑物外墙的大屏幕。至2020年间它的出货量将会达到250倍的增长。
柔性AMOLED显示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创造新产品,带来新的应用。IHS iSuppli的资料指今年柔性AMOLED显示器产品的出货量预计为320万台,而2020年将达到7.92亿台,另外市场收入也会从现在的10万美元升至2020年的413亿美元。Displaybank也表示,柔性AMOLED显示器2015年出货量约2500万台,2020年约扩大到8亿台的规模,约占整体显示器市场的13%。
不过,Displaybank认为“柔性显示”广义的定义为,使用不易破碎的柔软材料基板,替代易碎的玻璃基板的显示产品。狭义的定义柔性显示器,是一种统称不同于目前的产品,拥有轻薄、不易破碎、可弯曲或卷曲的显示产品,设计上的自由度高,且可替代纸张的信息显示产品。
图:全球柔性显示器市场出货量预测 (单是10亿美元及百万个)
柔性显示器潜力巨大,将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并帮助实现激动人心的应用,而在以前,这些应用都是不切实际或不可能的事情。从显示器围绕各面的智能手机,到采用包裹式显示屏的智能手表,到显示屏可以卷曲的平板电脑和PC,以及贴在天建筑物曲面墙壁上面的巨型视频广告,柔性显示器的潜在应用将只受限于设计者的想像力。
IHS公司把柔性显示器技术分成四代。第一代耐用的显示器面板目前正在进入市场。这些面板采用柔性基板,厚度极薄而且不易破损。但是,这些显示器是平坦的,不能弯曲或卷起来。第二代柔性显示器可弯曲并可随形,可以塑造成曲面,可以让智能手机等小尺寸产品的显示面积最大化。第三代是真正的可卷式柔性显示器,可以由最终用户随意弯曲。利用这些显示器将来能够打造节省空间的新一代产品,并且会模糊各类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比智能手机与媒体平板。第四代由一次性显示器构成,成本极低,可以用于代替纸张。
由于具有更薄、更轻和不易破损的特点,预计柔性显示器最初将用于比较小的产品之中,比如智能手机。但是,一旦可以做成大尺寸显示器,则柔性显示技术就会用于尺寸更大的平台,比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电视。
未来几年,柔性显示器的最大型应用将是个人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将以智能手机为主,2020年出货量将增至3.51亿台,而2013年预计还不到200万台。IHS公司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OLED每年都将是领先的柔性显示技术,2020年将占出货量的64%。
柔性AMOLED显示器的关键技术
柔性AMOLED显示器的关键开发技术包括柔性基板、柔性TFT背板、柔性OLED发光层与封装及保护层等(如图),以下即针对这几个关键技进行深入探讨。
柔性基板包括金属箔、薄化玻璃、与塑胶基板,金属箔因不透光使用上较具限制,薄化玻璃最大的问题在于易碎裂;以柔性的塑胶基板来取代传统如玻璃与金属基板,将面临两个重大技术问题。首先是基板本身的耐热、光学、机械以及阻水氧穿透等特性能否满元件应用需求,其次是TFT与OLED制程的兼容性。
塑胶基板的耐热特性包括热裂解温度、玻璃转移温度、热膨胀系数等,在TFT制程中,塑胶基板必须历经多次至少200℃以上的温度考验以及在真空镀膜时的电浆轰极,具备耐热稳定与本身化学性表现是成功的关键;光学特性则包括光穿透度、光色泽、折射系数等,作为显示器的显示面基板,优异的光学特性是成像质量的要件;机械特性包括表面平坦性与粗糙度、表面硬度,机械强度等,因为显示器必须能承受人为的使用触碰,收纳携带等严苛环境考验,所以使用过程能够不受损伤而有良好寿命也是重要的一环;至于阻水氧穿透特性,则包括水气穿透率(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WVTR)及氧气穿透率OTR(Oxygen Transmission Rate),此两个参数最常被用来说明基板与薄膜封装阻水能力的好与坏,例如文献即指出OLED寿命要达到10000小时以上,薄膜封装的WVTR须小于1×10-6g/m2.day,而OTR则须小于1×10-5g/m2/day。
OLED的亮度对水气与氧气极为敏感,传统AMOLED技术使用玻璃基板,可以有效阻挡水、氧气对OLED元件伤害,而现行塑胶基板阻水氧特性皆在1g/m2-day以上,因此柔性AMOLED须再搭配阻隔结构(Barrier)与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技术,达到有效的阻水氧穿透特性。如何在柔性显示器上制造类玻璃封装般之高信赖性封装结构与具备挠曲特性的制程,是提高柔性AMOLED寿命最重要的课题。
采用现有半导体制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