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DCCI联合发布《2017网络隐私报告》

2017年是我国《网络安全法》实施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提高了隐私保护意识,但网络中的隐私窃取行为依然广泛存在。

近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

该报告对1129款手机APP获取手机用户隐私权限情况的统计发现,移动网络隐私的泄露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渠道。隐私泄露往往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用户没有被告知,更没有同意。

针对手机软件获取情况,研究团队对核心隐私权限、重要隐私权限及普通隐私权限等三类隐私权限的获取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发现在2017下半年,有98.5%的Android应用存在获取用户隐私的行为,比上半年有2%的增幅。

“核心隐私权限”:包括获取位置信息、读取手机号、读取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

“重要隐私权限”:包括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发送短信、发送彩信、拨打电话等;

“普通隐私权限”:包括打开WiFi开关、打开蓝牙开关、获取设备信息等、打开数据网络等。

研究还发现,获取手机里各种隐私信息的相关应用里,网络游戏与常用工具是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分别达到获取隐私权限总数的24.4%和18.8%。影音娱乐、投资理财也有所增长。

不仅安卓应用存在获取隐私的行为,苹果应用也同样存在隐私泄露问题。

调查显示,2017下半年iOS应用获取的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相较于第一季度有所上升,达到81.9%,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其中,通讯社区、影音娱乐类APP为100%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此外,常用工具、图像美化、投资理财类的软件获取比例也有所上升,均达到90%以上。

《报告》指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具体可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

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

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

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

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