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5年的游戏,5年整个就是一个generation,这基本上什么技术都可以尝试了吧。
一般亚洲比较喜欢做事指那打那,目的性非常明确,手段追求快捷,山不山寨也无所谓。
这点上从亚洲的星际魔兽战网的风格也可以看出来,这边大家的战术丰富性很低,基本是职业选手证明的主流战术,雷同性非常高。
但是那操作细节刚刚地。
欧美战网,大家就是百花齐放,尽管战斗力不那么强,但是的确让人捧腹的招数很多。
老外很多时候还真的是随性和淡定,会跟着喜好来走,到gamedev技术开发上,就是什么不喜欢所以不用。
我们一般就是这个东西不快不强才不用,不会说看着别扭不用。
各有千秋吧。
hierarchy z occluding
sc5的这个和硬件的early-z或者叫hierarchy-z道理很像。
所谓hierarchy depth就是depth buffer构建好了之后做一些downsample,不过不是颜色那种平均,而是取最大值。
某些hardware上是降到1/16一组---也就是一个fragment存16个depth buffer的最大值。
然后还有一个1/4一组。
然后做depth test(pixel shader)之前,会和这个比较粗略的1/16的比,如果全fail就给这组fragment 判死刑。
如果不是在和1/4的比。
这个feature很恐怖,单凭这个就直接让this generation的render pipeline多出个depth pass来。
sc5这个是略有变化,也是降depth buffer的resolution,然后用object的boundingbox去做occlusion query。
而且这个depthbuffer是画一些简单的occluder,相对代价也很低了。
然后等待query结果,根据结果去launch draw call。
这个印象中大家普遍认为是occlusion query做visibility test是要下一帧采用这个结果,同帧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还真就用了,实际证明ok,20k的query,0.4ms。
AO,有点不感兴趣,跳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