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markdown_views">
<p>该博客主要以TensorFlow提供的ResNet代码为主,但是我并不想把它称之为代码解析,因为代码和方法,实践和理论总是缺一不可。 <br>
GitHub的地址,其中:
resnet_model.py为残差网络模型的实现,包括残差模块,正则化,批次归一化,优化策略等等;
resnet_main.py为主函数,主要定义了测试,训练,总结,打印的代码和一些参数。
cifar_input.py为数据准备函数,主要把CIFAR提供的仓数据解码为图片张量,并组合批
为了保证行号的一致性,下面的内容如果涉及到行号的话,均以github上上的为准,同时为了节省篇幅,下面如果出现代码将去掉注释,建议在阅读本博客是同时打开的github网址,因为下面的内容并没有多少代码。
既然是在说残差模型,那么当然就要说resnet_model.py这个代码,整个代码就是在声明一个类--ResNet:
第38行到55行:
class ResNe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hps, images, labels, mode):
self.hps = hps
self._images = images
self.labels = labels
self.mode = mode
self._extra_train_ops = []
- 1
- 2
- 3
- 4
- 五
- 6
- 7
- 8
- 9
上面是构造函数在初始化对象时的四个参数,实例化对象时也就完成初始化,参数赋值给类中的数据成员,其中self._images
为私有成员此外汉语中类似的定义了一个新的私有数组成员:self._extra_train_ops
用来执行滑动平均操作。
构造函数的参数有hps
,images
,labels
,mode
。
hps
在resnet_main.py在初始化的:
hps = resnet_model.HParams(batch_size=batch_size,
num_classes=num_classes,
min_lrn_rate=0.0001,
lrn_rate=0.1,
num_residual_units=5,
use_bottleneck=False,
weight_decay_rate=0.0002,
relu_leakiness=0.1,
optimizer='mom')
- 1
- 2
- 3
- 4
- 五
- 6
- 7
- 8
- 9
其中的HParams字典在resnet_mode.py的32行定义,变量的意义分别是:
HParams = namedtuple('HParams',
'一个batch内的图片个数',
'分类任务数目',
'最小的学习率',
'学习率',
'一个残差组内残差单元数量',
'是否使用bottleneck',
'relu泄漏',
'优化策略')
- 1
- 2
- 3
- 4
- 五
- 6
- 7
- 8
- 9
- 10
images
和labels
的英文cifar_input返回回来的值(115行),注意这里的值已经是批量了,毕竟图像和标签都加了复数。
mode
决定是训练还是测试,它在resnet_main.py中定义(29行)并初始化( 206行)。
除了__init__
的构造函数外,类下还定义了12个函数,把残差模型构建中用到功能模块化了,12个函数貌似很多的样子,但是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功能,甚至有一些只有一行代码(比如可以看下65行),之所有单拉出来是因为功能是独立的,或者反复出现,TensorFlow提供的代码还是非常规范和正规的!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是:
build_graph(self):
构建TensorFlow的图
_stride_arr(self, stride):
定义卷积操作中的步长
_build_model(self):
构建残差模型
_build_train_op(self):
构建训练优化策略
_batch_norm(self, name, x):
批次归一化操作
_residual(self, x, in_filter, out_filter, stride,activate_before_residual=False):
不带瓶颈的残差模块,或者也可以叫做残差单元,总之注意不是残差组!
_bottleneck_residual(self, x, in_filter, out_filter, stride,activate_before_residual=False):
带瓶颈的残差模块
decay(self):
L2正则化
_conv(self, name, x, filter_size, in_filters, out_filters, strides):
卷积操作
_relu(self, x, leakiness=0.0):
激活操作
_fully_connected(self, x, out_dim):
全链接
_global_avg_pool(self, x, out_dim):
全局池化
注意:
1。在代码里这12个函数是并列的,但是讲道理的话它们并不平级(有一些函数在调一另一些)。比如卷积,激活,步长设置之类肯定是被调用的。而有三个函数比较重要,分别是:build_graph(self):
, ,第一个是由于TensorFlow就是在维护一张图,所有的数据以张量的形式在图上流动;第二个决定了残差模型;第三个_build_model(self):
。_build_train_op(self):
决定了优化策略。
2.认为个人_stride_arr(self, stride):
函数不应该出现在该位置(65行),如果把它放后面,前三个函数就分别是构件图,构建模型,构建优化策略。这样逻辑上就很清晰。
3.这套代码没有常规的池化操作,一方面是因为凝乳酶本身就用步长为2的卷积取代池化,但是在进入残差组之前还是应该有一个常规池化的,只是这个代码没有。
4.这个代码有一个很不讲理的地方,第一层卷积用了3×3的核,不是7×7,也不是3个3×3(73行)
5.这套代码使用的是仓封装的CIFAR数据,所以要想改成自己的数据集需要把输入的部分换掉。
6.这套代码没有设终止条件,会一直训练/测试,直到手动停止。
到这里代码的结构起码说清楚了,带着上面的注意事项,我们就可以看代码。
图构建没什么好说的,我们直接进入_build_model(self)
好了(69行):
71-73行定义残差网络的第一个卷积层
。
75-82行使用哪种残差单元(带瓶颈还是不带瓶颈),并分别对两种情况定义了残差组中的特征通道数。
90-109行构建了三个残差组,每个组内有4个单元,这个数量是由HPS参数决定的。
111-124行是残差组结束后模型剩余的部分(池化+全连接+ softmax +损失函数+ L2),这已经和残差网络的特性没什么关系了,每个卷积神经网络差不多都是这样子。
126行将损失函数计算出的成本加入总结。
所以残差模型最关键的东西,最能表征残差特性的东西,都在90-109行,当然这十几行里是调用了其他函数的。这个本文的最后后再说,下面为保证代码部分的连贯性,先往下说_build_train_op(self)
(128行):
130-131行获取学习率并加入到总结。
133-134行根据成本与权系数计算梯度。
136-136行选择使用随机梯度下降还是带动量梯度下降。
141-143行执行梯度下降优化。
145行将梯度下降优化操作与BN操作合并(带运算的变量是一种操作)。
146行得到最后的结果,在这里定义了一个新的数组成员:self.train_op,而这个变量最终被用到了resnet_main.py中(113行):
while not mon_sess.should_stop():
mon_sess.run(model.train_op)
- 1
- 2
如果没有达到终止条件的话,代码将一直执行优化操作,模型是类实例化出来的一个对象,在resnet_main.py中的模型和在resnet_model.py中的自我是一个东西。
到这里重要的代码就都说完了,最后说回残差网络最核心的东西:残差两种单元
残差网络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不断的通过一组一组的残差组链接,这是一个resnet50的结构图,不同的网络结构在不同的组之间会有不同数目的残差模块,如下图:
举个例子,比如resnet50中,2-5组中分别有3,4,6, 3个残差模块。
朴素残差模块(不带瓶颈):
左侧为正常了两个卷积层,而右侧在两个卷积层前后做了直连,这个直连解释残差,左侧的输出为H( X)= F(x)中,而加入直连后的H(X)= F(X)+ X,一个很简单的改进,但是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效果。
至于为什么直连要跨越两个卷积层,而不是一个?这个是实验验证的结果,在一个卷积层上加直连性能并没有太大提升。
瓶颈残差模块:
瓶颈残差模块让残差网络可以向更深的方向上走,原因就是因为同一通道数的情况下,瓶颈残差模块要比朴素残差模块节省大量的参数,一个单元内的参数少了,对应的就可以做出更深的结构。
上面这样图能够说明二者的区别,左侧的通道数是64(它常出现在50层内的残差结构中),右侧的通道数是256(常出现在50层以上的残差结构中),从右面的图可以看到,瓶颈残差模块将两个3 * 3换成了1 * 1,3 * 3,1 * 1的形式,第一个1 * 1用来降通道,3×3用来在降通道的特征上卷积,第二个1 * 1用于升通道。而参数的减少就是因为在第一个1 * 1。将通道数降了下来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验证一下:
假设朴素残差模块与瓶颈残差模块通道数都是256,那么:
朴素残差模块的参数个数:
3 * 3 * 256 * 256 + 3 * 3 * 256 * 256 = 10616832
瓶颈残差模块的参数个数:
1 * 1 * 256 * 64 + 3 * 3 * 64 * 64 + 1 * 1 * 64 * 256 = 69632
可以看到,参数的减少非常明显。
再回到上面的图:
Resnet34余Resnet50层每一组中的模块个数并没有变化,层数的上升是因为以前两个卷积层变成了3个,前者的参数为3.6亿,后者参数为3.8亿。这样来看的话参数为什么反而多了?这是因为组内的通道数发生了变化,前者各组通道数为[64128256512],而后者的各组通道数为[256,512,1024 ,2048]。这也是残差网络在设计时的一个特点,使用瓶颈残差模块时,组内的通道数要明显高于使用朴素残差模块。
TensorFlow提供的代码也是这样,可以看下77行:
if self.hps.use_bottleneck:
res_func = self._bottleneck_residual
filters = [16, 64, 128, 256]
else:
res_func = self._residual
filters = [16, 16, 32, 64]
- 1
- 2
- 3
- 4
- 五
- 6
通过上面的理论说明,就可以再回头看下代码中的:_residual()
函数状语从句:_bottleneck_residual()
函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