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很少有人对技术保持热情,他们更关注可以带来钱的东西以及人和人的连接。由于人力过于充足,任何一个岗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过剩。对员工好的企业往往走不远,走的远的往往是压榨型企业。对于技术专家,有两类:一个是广谱类的,例如安卓大咖;另外一个是细分领域的,例如路由器。但第二种很惨。
一、35岁以后的人技术能力早就停滞了
二、而且激情开始消退
三、工资还死高,性价比极差
四、关键是现在的环境能轻松找到可以替代的人
五、绝大部分人没法成为领域不可替代的专家
六、小公司学不到核心竞争力,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我师父就跟我说不要把公司当家,让我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人嘛都得迈出去那一步,不然总给自己画圈,觉得自己这不能做,那不敢做。
再回去上班只是把现在面对的问题往后推几年。首先要好好锻炼身体,到了35岁才会不那么“懈怠”。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你很容易成为彻彻底底无神论者。也就是说你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运气”才能开始运转。
一、红海不红海其实没啥影响,因为群众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只要能给大家别人给不了的,大家还是愿意支持你。只要有人拿出点真东西来就能打动大家。他认为自媒体现在还是蓝海。中国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凑合着用得了”。
第二点是没必要依赖暴利,只要有平稳的利润,慢慢积累起来,也会是个非常恐怖的收入。
三、中国才开始,会持续爆发性发展很多年。
总结一下35岁危机的建议:1. 相信国运;2. 锻炼身体;3. 尝试一些增加不确定性;4. 要有财富雪球积累的信念,不要想着一夜暴富。
优秀评论:
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最后一句话:要有雪球思维,长线经营。这也是我过了35岁才悟出来的道理。
我就是农村出来的最缺安全感的那种,所以从我毕业第二年就寻求创业+职业模式,现在8年过去了!自己公司开了五年,在一个公司也做了几年销售总监!还有一门小生意从14年坚持到现在!也许收入跟很多大公司元老差不多。
35岁以上的值钱的自然会有猎头来接触了,或者同行挖角,待遇也是相当好的,甚至可能作为合伙人过去。这里面不仅仅是经验,还有资源。
还真是。我爸一辈子引以为傲的技术,后来发现其实自己就是普通人。一辈子没赚多少钱,年龄大工作越来越难找。我高考报考和第一份工作,也是父母安排的国企技术岗位。发现不适合自己,自己也不出色,果断改行做销售。
唯一令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只是这个回报不一定是预设的形式。路不能越走越窄,思路不能越想越局限,人生漫漫,我们值得放手一搏,也值得长久的坚持向上的动力,更要正确看待暂时的所谓的失败。
赞同35岁分界线概念。临近35岁时,开始考虑之后与平台的共存,自身想要的除钱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时间,与孩子相处和家人相处的投入。同样也是这个年龄开始创业,一是积淀于前些年的能力积累,二是也没什。
男人35岁之后男人最好选择拥抱股票,是的,你没听错我也没说错,股票。准确一点说买中国核心资产,死拿!这样也许你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晚年。
我工作第五年就悲观的发现,再努力下去也就是身边最牛逼那个员工的层次与高度,所以第五年开始疯狂布局,做好随时撤的准备。业余时间趁自己有精力学习房产投资,股票投资,工艺品投资,现在五年又过去了,真的可以随时...
发财就是一两年甚至一个项目的事情。一辈子抓住一次机会衣食无忧,抓住两次就锦衣玉食,当然机会抓住后也不能作。
我一边上班一边自己做副业,去年转正了。别当公司和领导当爹,自己才是自己的下家。
目前,45岁,国企一线员工,55万贷款,存款20个,一直想整个副业缓解下,但是感觉啥都不好干。
我今年40岁,本来4年没撸代码了,开始创业了,又只能重新搞技术,等项目做完再招人。
我确实每次都是发现团队快不行的时候就跑了,几乎都是半年后,不是团队解散,就是公司大规模裁员,团队成员都被裁。
没上大学,18岁工作,工作1年开始创业,第一次创业因资金短缺失败,又打工3年再次创业,至今7年,有房有车,存款百万左右,现在没方向,做大资金不够,不做又不甘于现状……
30应该是我的人生谷底,被裁员,开始投简历准备改行。运气好,在最后的一次人生改行时间段,成功改行还创了业,现在是千里挑一的财富,目前向着万里挑一前进。
我的经验是跨界,要同上下级相连或者近乎平行的圈子进行跨界对接,跨界越多,机会越多,都是处女地。
赞同博主,我也是在上个单位裁撤部门前跳出来自己做的。第一年先开了个店,第二年开了个公司,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如果呆在老单位(老单位是要留我的),说白了就是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