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_最短路讲解

###Dijkstra算法

1.定义概览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边。

问题描述:在无向图 G=(V,E) 中,假设每条边 E[i] 的长度为 w[i],找到由顶点 V0 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2)算法步骤:

a.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 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 u,v>权值为∞。

b.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c.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执行动画过程如下图

顺便附上 markdown插入gif 代码

<iframe height=250 width=300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71eecc2e6b61ed143937bd1b8195d63f.gif">

3.算法代码实现:

const int  MAXINT = 32767;
const int MAXNUM = 10;
int dist[MAXNUM];
int prev[MAXNUM];

int A[MAXUNM][MAXNUM];

void Dijkstra(int v0)
{
    bool S[MAXNUM];                                  // 判断是否已存入该点到S集合中
      int n=MAXNUM;
    for(int i=1; i<=n; ++i)
    {
        dist[i] = A[v0][i];
        S[i] = false;                                // 初始都未用过该点
        if(dist[i] == MAXINT)    
              prev[i] = -1;
        else 
              prev[i] = v0;
     }
     dist[v0] = 0;
     S[v0] = true;   
    for(int i=2; i<=n; i++)
    {
         int mindist = MAXINT;
         int u = v0;                               // 找出当前未使用的点j的dist[j]最小值
         for(int j=1; j<=n; ++j)
            if((!S[j]) && dist[j]<mindist)
            {
                  u = j;                             // u保存当前邻接点中距离最小的点的号码 
                  mindist = dist[j];
            }
         S[u] = true; 
         for(int j=1; j<=n; j++)
             if((!S[j]) && A[u][j]<MAXINT)
             {
                 if(dist[u] + A[u][j] < dist[j])     //在通过新加入的u点路径找到离v0点更短的路径  
                 {
                     dist[j] = dist[u] + A[u][j];    //更新dist 
                     prev[j] = u;                    //记录前驱顶点 
                  }
              }
     }
}

4.算法实例

先给出一个无向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用Dijkstra算法找出以A为起点的单源最短路径步骤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Floyd算法

1.定义概览

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是解决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的一种算法,可以正确处理有向图或负权的最短路径问题,同时也被用于计算有向图的传递闭包。Floyd-Warshal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空间复杂度为O(N2)。

2.算法描述

1)算法思想原理:
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这个诠释正是动态规划最富创造力的精华所在)

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i到j,2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2).算法描述:

a.从任意一条单边路径开始。所有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边的权,如果两点之间没有边相连,则权为无穷大。

b.对于每一对顶点 u 和 v,看看是否存在一个顶点 w 使得从 u 到 w 再到 v 比己知的路径更短。如果是更新它。

这里写图片描述

邻接矩阵:

第一步:以定点0作为松弛的点,考虑a[i][j]表示定点i到顶点j经由顶点0的最短路径长度,经过比较,没有任何路径得到修改,因此有:

第二步:以定点1作为松弛的点,考虑a[i][j]表示定点i到顶点j经由顶点1的最短路径长度,经过比较,顶点0到顶点1由原来的没有路径变为0—1—2的路径,其长度为9;因此有:

第三步:以定点2作为松弛的点,考虑a[i][j]表示定点i到顶点j经由顶点2的最短路径长度,经过比较,顶点1到顶点0由原来的没有路径变为1—2—0的路径,其长度为7;
顶点3到顶点0由原来的没有路径变为3—2—0的路径,其长度为4
顶点3到顶点3由原来的没有路径变为3—2—1的路径,其长度为4因此有:

第四步:以定点3作为松弛的点,考虑a[i][j]表示定点i到顶点j经由顶点3的最短路径长度,经过比较,顶点0到顶点2由原来的路径长度为9,路径为 0—1—2,变为0—3—2,其长度为8;
顶点1到顶点0由原来的路径长度为7,路径为1—2—0,变为1—3—2—0,其长度为6;
顶点1到顶点2由原来的路径长度为4,路径为1—2 ,变为1—3—2 ,其长度为3;

如果设n为图中顶点的个数,则弗洛伊德的代码为:
void Floyd()
{
    for(int k=0; k<n; k++)
        for(int i=0; i<n; i++)
            for(int j=0; j<n; j++)
            {
               if(Tu[i][j]>Tu[i][k]+Tu[k][j])
                    Tu[i][j]=Tu[i][k]+Tu[k][j];
            }
}

##SPFA(bellman-ford)
SPFA是bellman-ford的改进算法(队列实现),效率也更高,故直接介绍SPFA。
相比于Dijkstra,SPFA可以计算带负环的回路。
邻接表的复杂度为:O(kE)E为边数,k一般为2或3

(一)原理过程:

bellman-ford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图中除了源顶点s外的任意顶点u,依次构造从s到u的最短路径长度序列dist[u],dis2[u]……dis(n-1)[u],其中n是图G的顶点数,dis1[u]是从s到u的只经过1条边的最短路径长度,dis2[u]是从s到u的最多经过G中2条边的最短路径长度……当图G中没有从源可达的负权图时,从s到u的最短路径上最多有n-1条边。

因此,dist(n-1)[u]就是从s到u的最短路径长度,显然,若从源s到u的边长为e(s,u),则dis1[u]=e(s,u).对于k>1,dis(k)[u]满足如下递归式,dis(k)[u]=min{dis(k-1)[v]+e(v,u)}.bellman-ford最短路径就是按照这个递归式计算最短路的。

SPFA的实现如下:用数组dis记录更新后的状态,cnt记录更新的次数,队列q记录更新过的顶点,算法依次从q中取出待更新的顶点v,按照dis(k)[u]的递归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一旦发现顶点K有cnt[k]>n,说明有一个从顶点K出发的负权圈,此时没有最短路,应终止算法。否则,队列为空的时候,算法得到G的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SPFA算法可以用于存在负数边权的图,这与dijkstra算法是不同的。

与Dijkstra算法与Bellman-ford算法都不同,SPFA的算法时间效率是不稳定的,即它对于不同的图所需要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别。

在最好情形下,每一个节点都只入队一次,则算法实际上变为广度优先遍历,其时间复杂度仅为O(E)。另一方面,存在这样的例子,使得每一个节点都被入队(V-1)次,此时算法退化为Bellman-ford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VE)。

SPFA算法在负边权图上可以完全取代Bellman-ford算法,另外在稀疏图中也表现良好。但是在非负边权图中,为了避免最坏情况的出现,通常使用效率更加稳定的Dijkstra算法,以及它的使用堆优化的版本。通常的SPFA算法在一类网格图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实现:
1.邻接矩阵的SPFA以(HDU 1874 畅通工程续 SPFA || dijkstra)为例

void SPFA(int s)    
{    
    for(int i=0;i<n;i++)    
        dis[i]=INF;    
    
    bool vis[MAXN]={0};    
        
    vis[s]=true;    
    dis[s]=0;    
        
    queue<int> q;    
    q.push(s);    
    while(!q.empty())    
    {    
        int cur=q.front();    
        q.pop();    
        vis[cur]=false;    
        for(int i=0;i<n;i++)    
        {    
            if(dis[cur] + map[cur][i] < dis[i])    
            {    
                dis[i]=dis[cur] + map[cur][i];    
                if(!vis[i])    
                {    
                    q.push(i);    
                    vis[i]=true;    
                }    
            }               
        }    
    }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