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13——Bridge设计模式

Bridge桥接设计模式是将一组功能(实现)与另一组使用该功能的其他对象(行为)分离开来,以便达到单一因素变化,然后使用对象调用的方式将这两组关联系起来,将问题的行为和实现分离开来实现,通过用聚合代替继承来解决子类爆炸性增长的问题。 Bridge桥接设计模式结构如下:


还是以画图为例演示Bridge桥接设计模式,例子代码如下:

//行为
interface Shape{
public void doDraw();
}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private Drawing draw
	public Circle(Drawing draw){
	this.draw = draw;
}
public void doDraw(){
	draw.draw();
}
}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private Drawing draw
	public Rectangle(Drawing draw){
	this.draw = draw;
}
public void doDraw(){
	draw.draw();
}
}
//实现
interface Drawing{
	public void draw();
}
class SolidDrawing implements Drawing{
	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Drawing solide line…”);
}
}
class DashDrawing implements Drawing{
	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Drawing dash line…”);
}
}
public class Bridge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画一个实线的圆
	Drawing draw1 = new SolidDrawing();
	Shape shape1 = new Circle(draw1);
	shape1.doDraw();
//画一个虚线的矩形
	Drawing draw2 = new DashDrawing();
	Shape shape2 = new Rectangle(draw2);
	shape2.doDraw();
}
}

只从上面的例子代码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Bridge桥接设计模式,上面的圆形和矩形是行为,而实线画法和虚线画法则是实现,行为接口Shape通过聚合方式引用实现接口Drawing从而达到了行为和实现的桥接。如果需要增加第三种图形三角形,则不会影响实现部分。如果增加第三种画法折线画法,则不会影响图形行为部分,将行为与实现松耦合分离。当系统有两个可变因素时,即问题行为和问题实现都在变化时,传统实现方式可能组合情况太多造成类爆炸,适合使用桥梁模式。

学习设计模式的人经常分不清Bridge桥接设计模式和Strategy策略设计模式,个人感觉两者简单的区别如下:

(1).Bridge桥接设计模式中不但实现可以变化,问题行为也是可以变化的,且两者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在两个维度都存在变化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桥接模式。

(2).Strategy策略设计模式中,仅仅存在算法实现策略的变化,问题行为是不变的,即仅有一个维度的变化。另外策略模式中考虑的算法层次的变化,是无状态,无数据的。

JDK中桥接模式的应用:

AWT
JDB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