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6】——桥接模式(Bridge 模式)

本文介绍了Bridge模式,一种用于解决需求变化导致类膨胀的问题。通过Bridge模式,抽象和实现部分被独立,允许两者独立扩展。文章提供了C++实现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组合而非继承来减少耦合。最后,强调了FavorCompositionOverInheritance的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在开发过程中大家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1)客户给了你一个需求,于是使用一个类来实现(A);
2)客户需求变化,有两个算法实现功能,于是改变设计,我们通过一个抽象的基类,再定义两个具体类实现两个不同的算法(A1 和 A2);
3)客户又告诉我们说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于是再抽象一个层次,作为一个抽象基类A0,在分别为每个操作系统派生具体类(A00 和 A01,其中 A00 表示原来的类 A)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客户需求,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共 4 个类。
4)可能用户的需求又有变化,比如说又有了一种新的算法………
5)我们陷入了一个需求变化的郁闷当中,也因此带来了类的迅速膨胀。
Bridge 模式则正是解决了这类问题。


一、桥接模式(Bridge 模式)

在 Bridge 模式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到,系统被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左边是抽象部分,右边是实现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互相独立地进行修改:例如上面问题中的客户需求变化,当用户需求需要从 Abstraction 派生一个具体子类时候,并不需要像上面通过继承方式实现时候需要添加子类 A1 和 A2 了。另外当上面问题中由于算法添加也只用改变右边实现(添加一个具体化子类),而右边不用在变化,也不用添加具体子类了。UML图如下:
Bridge 模式示意图

二、具体源码

1.AbstractionImp.h

代码如下(示例):

#pragma once

#ifndef _ABSTRACTIONIMP_H_
#define _ABSTRACTIONIMP_H_ 

#include <iostream>

class AbstractionImp
{
   
public:

  virtual ~AbstractionImp();
  virtual void Operation() = 0;

protected:

  AbstractionImp();

private:
};

class ConcreteAbstractionImpA :public AbstractionImp
{
   
public:
  ConcreteAbstractionImpA();
  ~ConcreteAbstractionImpA();
  virtual void Operatio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希望早日退休的程序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