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方法论之数据分发与共享
当笔者介绍主数据流转步骤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宋丹丹小品中的提到的一个问题,大象装进冰箱里,一共分几步?打开冰箱,装进大象,关上冰箱。主数据在主数据管理体系内的流转也同样分成三步,找到数据源头,把数据存储在主数据系统中,然后再从主数据系统中分发出去。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中,是第一个场景中的问题难点。而在主数据流转过程中,最体现价值的是数据的分发与共享过程。如果我们购买了主数据管理系统,可是各种副本数据依然我行我素,那主数据管理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之所以我们强调主数据管理体系,强调行政组织保障和管理规范,最终的目的就是保证副本数据与主数据的一致。
这篇文章谈论主数据分发共享工作中的三个问题。第一,数据如何传递。第二,应用系统获取数据后应当如何处理。第三,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监督副本数据质量。
问题一、主数据的传递:
Ø 方式一:数据推送
将主数据推送到应用系统中,数据所有者为主动方,数据分享者为被动方。此种方式,是由MDM或者企业服务总线主动的将数据推送到应用系统中。按照面向服务设计理念,应用系统需要开发出一个能够接收主数据的服务,这样数据推送方在进行数据推送的时候就能够调用这个服务将数据传递给应用。与以往的数据推送方式不同,数据推送者并不关心数据接收者的具体业务逻辑处理,它只负责把数据交给应用,至于应用如何处理都交给接受者处理。此种方式的特点是:数据实时性较强,主数据一发生变动就能够把变动信息广播到体系内的各个角落,而没一个副本数据拥有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生调整。对于数据传递异常的情况,数据推送方做处理,数据如果没有推送成功,那么主动方将决定异常的处理方式。比如,从新推送,或者过段时间再次推送或者直接改为手工处理。
Ø 方式二:数据静态获取(拉式)
主数据源头发布数据获取服务,静等副本数据拥有者来获取数据。主数据将没有第三方有权限的数据全部暴露出来,等待第三方使用者来调取。主数据源头一般需要提供获取全部数据,获取单条数据,获取某个时间点后的所有最新数据等服务,而数据调用方需要自己编写代码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