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管理方法论之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主数据管理方法论之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相当技术化的词语,要想让一名企业管理者理解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想要从应用角度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还要从信息系统与客观存在说起。信息系统中记录的一切信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现实中有一个人,就有可能对应着信息系统中的一条记录,这个人在客观存在中是运动的,信息系统中关于这个人的信息也应当是变动的。如果这个人改了名字,换了电话亦或是调动了部门,那么我们总是期望信息系统中的这个人的信息也能够同步的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即使没有真正的亲眼所见这个人的种种变化,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到这个人的种种变化。一个人的信息非常多,如果我们详细记录的话,也许用尽全世界所有的存储资源都不够。所以不同的系统只能记录其所关心对象的特定几种属性。比如,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我们通常为人定义的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电子邮箱,手机号码,所属单位,所属部门”等信息,如果是医疗的HIS系统,那么这些维护可能就会变成“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信息。

这时我们的信息系统就与客观现实产生了一个映射的关系,而提供这种映射关系的能力就是信息的管理。对于主数据而言,我们希望从这个数据初生一直到他消亡的过程都能够纳入数据管理范畴,此时的数据管理可以成为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通常认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n  增加,删除,修改,查询

这些服务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让系统中的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所描述的真实事物相符;

n  数据版本管理

对数据的每次变更进行版本管理,记录以往的数据内容及状态

n  支持数据管理流程

企业出于管理目的会对每种数据建立不同的管理规范,规范的基本内容是谁,在什么时候对什么数据负怎样的责任

主数据管理体系应当为主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由于每个主数据都有各自的情况和特点,所以每个主数据在企业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都不尽相同。我们在进行主数据管理之前需要对每种参与主数据管理的主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计,也就是要把主数据的各种任务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安排。此外我们还强调一点,即使企业中不存在任何一个信息管理软件,企业也完全能够依靠主数据管理系统为主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面我们罗列几种常见的主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场景。

152628_HSGv_2244779.png

n  员工(人员)数据

数据在HR系统中能够有较为完善的管理职能,所以依然保持该职能不变。这样做的目的即是为了保证主数据管理体系建立时改动较小,又是因为HR中的更多应用都是建立在人员数据的基础管理功能之上的,无法割裂。我们可以使用MDM进行数据存储和分发,也可以直接通过HR分发,只是前者对HR的性能压力小一些。

n  客商数据

如果CRM中缺失是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某些职能,可以利用主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补足,比如很多业务系统中对基础数据就忽略了版本管理的功能,这样可以利用MDM

进行功能弥补。

n  物资数据

对于入口不统一的,多方管理的主数据,可以直接把数据管理统一挪到主数据管理中来,其他系统中的数据作为副本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以上场景和众多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了几个设计原则

n  完整性原则

每个主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设计需要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各项要求,如果企业提出特殊要求,也应当包含在设计之中;

n  唯一性原则

对于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个功能要求应当尽量保持唯一,不要在一个系统中做了一遍又在另一个系统中也操作一遍

n  改造最小原则

设计的路径应当尽量基于企业当前应用状况,采取改造工作量较小的解决方案。因为当前的应用集成工作的主要难点还是在系统改造上。

n  便于管理和生产原则

主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在管理制度,应用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辅助,既要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统一入口管理),也要兼顾管理和生产要求,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可以采用临时码,或者机器自动分配编码等方式完成。

经过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每个主数据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流转路径,就好像看到了一台要制造出来的机器的图纸一样。看着这张图纸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一个个数据在企业中的流转过程。在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完成后,下一步就要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敬请关注-主数据方法论之历史数据梳理。

 

番外二篇

一、主数据管理体系和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区别

主数据管理系统(MDM)仅是一个应用,他的功能是:

n  能够为一个主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n  具有完善的数据清洗功能

n  能够对其他系统发布主数据服务

n  进行数据质量监控和辅助质量管理

而主数据管理体系是以主数据管理为目的的,包括软硬件,集成方案,管理运维制度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我们当前的主数据管理方法论是以建立主数据管理体系为目标的方法论体系。

二、数据入口迁移现象

在主数据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往往会将既有的应用系统作为某一个主数据的唯一入口,并且让这个入口系统也承担部分或者全部的主数据管理职能。比如HR中的人员和部门数据,财务系统中的科目数据。但是随着企业应用的扩展,有可能会发生入口迁移的显像,比如当企业中只有财务,生产,供应链等系统时,客商和项目数据均以财务系统中的数据为准,但是当企业实施CRM和项目管理系统时,就应当以这两个系统作为客户和项目数据的入口。此时应当把企业中的客商和项目数据分别倒入对应的两个系统,然后把主数据入口分别迁移到这两个系统中,财务系统不再承担入口职责,以后仅仅是同步客商和项目数据即可。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244779/blog/322889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DAMA(Data Management Association)是一个专注于数据管理领域的国际组织,他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方法论,称为DAMA-DMBOK(Data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该方法论提供了一套定义、概念和最佳实践,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数据治理策略。 DAMA-DMBOK包含了以下十个要知识领域: 1. 数据治理:涵盖了数据治理的概念、原则、策略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2. 数据架构管理:关注数据架构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仓库和数据集成等。 3. 数据存储和操作:涉及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处理,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操作的最佳实践。 4. 数据和隐私:关注数据的安性和隐私保护,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合规性等。 5. 数据集成和互操作性:涵盖了数据集成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互操作性。 6. 数据质量管理:强调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改进,包括数据质量评估、问题解决和监测控制等。 7. 元数据管理:关注元数据的定义、管理和使用,以支持数据发现、分析和集成等活动。 8.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归档等阶段。 9. 数据治理工具和技术:介绍了数据治理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数据目录、元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工具等。 10.企业数据策略和规划:强调在组织层面制定和实施数据策略,确保数据治理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DAMA-DMBOK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框架,帮助组织了解数据治理的各个方面,并提供了指导和最佳实践,以帮助组织建立健数据管理和治理流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