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20230820周报

钻井中的一些建模问题

这是对8月18号宋老师研讨内容的记录。

总的来说,包含三大问题,两个偏数学问题,一个偏应用问题:高温高压水力学问题、钻具力学问题、井控风险预报警问题。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2025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石油。
但实质上只有框架,只采集了数据,分析很少、很浅,方法欠缺。

1 高温高压水力学问题

勘探、钻井向超深层发展。钻井面临 窄密度窗口、异常高压 等难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常温度压力:<150摄氏度,<70MPa。
高温高压:<205摄氏度,<140MPa。
超高温高压:<260摄氏度,<240MPa。
再高就是:极高温高压。

钻井中的水力学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在于计算水力压降(水力摩阻、水头损失)。
在其中涉及到钻井液的流变性模型,这里是人为提出一些经验模型,并作为本构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的方向,而且一旦改动就是一个方向上一系列的改进。主要包括宾汉、幂律、卡森、赫巴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些改进思路:①改本构方程;②改为多维。钻井目前多是一维考虑,如果能变为径向二维。

国内要打两口万米深井,一口在四川一口在西藏(还是新疆),两口互相竞争。
高温高压下钻井液流变性能发生较大变换,此时之前的本构方程不适用了。
一个粗略判断是,高温高压下将发生难以界定、准确刻画的相变,这导致已有的机理模型不再适用,甚至现有的建模方式不可以完成对这种复杂情形的描述或者校正,需要新的理论支撑。
相变是一个难点问题,国家近二十年每年有项目做这个,但一直没啥成果,但每年依然有。

相变自然与井筒温度场紧密关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温度场的计算基本按照两步循环迭代法:先计算初始温度场,再更新热源,最后达到稳定的温度场。
目前建模几乎都是稳态模型,瞬态模型更好,但难以落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模型中非常重要但又难以计算的非稳态相被忽略了。

2 钻具力学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钻具的轨迹,是某种复杂的非线性程度极高的“混沌”。
研究难度很大。这种现象很可能造成施工的风险。
一种研究思路是找:不动点。
在这些复杂非线性振动的影响下,钻具断裂、磨损、变形、寿命都需要建模分析。

此外,钻具动力学模拟:
钻具屈曲问题研究主要停留在静力学建模计算层面,目前缺乏赚柱屈曲问题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很多参数的获取都是通过拟合,简单得到。
同时内插总是简单的,但外插总是困难的。

某力学重要大奖颁给了山东大学一个团队,因为他们在研究煤矿洞的塌方问题时,改变了传统的力学建模方式,转化为一个几何问题。这边或可参考。

一些关键词,几何问题,扭矩、不动点。

3 井控风险预报警问题

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井控风险随着“三高一超”井(大概是高温高压超深等)的有序开发,井控难度逐渐加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口事故井的部分重要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前已有一些国内外预警平台,但是
1 误报率高
2 方法简单,依赖一些工程重要指标,做简单的预测
3 预警时间很短(<9分钟),实质上更多平台只有报警功能
4 数据多,但有效数据极少
5 工程施工倾向于一旦有一点点不对,停工几小时甚至几天让它重新启动,也不能出现失控、事故,这样现有数据更难找出潜在的有效数据,而只能依赖于已知的几个重要工程参数(更接近报警,而非预警)

人工异常智能识别,将专家判断异常的思维转化为一种模式,消除人为的不确定因素。
可采用监督学习模型。难点在于判断数据的归类收集、分类算法的选择与实现、再训练优化步骤。

降低复杂误报率。现在实践表明,误报率在50%~80%,非常高。
优化策略包括优化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清洗改进工程特征,紧急事件优先级分类,优化算法和模型选择,动态调整参数,实时监控和反馈循环。
可考虑支持向量机、LSTM等。难点在于需关联工况、地层等敏感参数建立数据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