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幸存预测项目

泰坦尼克号幸存预测

本次项目主要围绕Kaggle上的比赛题目: “给出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的信息, 预测乘客是否幸存” 进行数据分析。内容主要是通过jupter notebook,利用numpy,pandas,matplotlib三个库对乘客信息与幸存情况之间的研究。

数据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E4JvsgK5XV-G9dGpylcew
提取码:y40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录
1、项目背景
2、数据概览
3、特征分析
4、特征工程
5、构建模型

1、项目背景

泰坦尼克号: 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 于1909年3月31日动工建造, 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于1912年4月10日, 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 启程驶往纽约, 开始了它的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的航行. 泰坦尼克号将乘客分为三个等级: 三等舱位于船身较下层也最便宜; 二等舱具备与当时其他一般船只的头等舱同样的等级, 许多二等舱的乘客原先在其他船只上预定的头等舱, 却因为泰坦尼克号的航行, 将煤炭能源转移给泰坦尼克号; 一等舱是整艘船最为昂贵奢华的部分。

船上时间为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 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 造成水密舱进水, 次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沉没. 2224名船员和乘客中1502人遇难, 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原因之一是船上没有足够的救生艇供乘客和船员使用. 在这次灾难中能否幸存下来难免会有些运气成分, 但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可能生存下来, 比如妇女, 儿童和上层阶级。

2、数据概览

本项目提供了两份数据: train.csv文件作为训练集构建与生存相关的模型; 另一份test.csv文件则用作测试集, 用我们构建出来的模型预测生存情况。

2.1 读取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df_train, df_test= pd.read_csv('E:/PythonData/train.csv'), pd.read_csv('E:/PythonData/test.csv')

从训练集开始介绍

2.2 查看数据集
df_train.hea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最后一行为多余数据,删除即可。

2.3 删除最后一列数据
del df_train['Unnamed: 12']
df_train.hea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查看后5行数据
df_train.tai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解析各个字段

1、PassengerId – Id, 具有唯一标识的作用, 即一个人员对应一个Id

2、Survived – 是否幸存, 1表示是 0则表示否

3、Pclass – 船舱等级, 1: 一等舱, 2: 二等舱, 3: 三等舱

4、Name – 姓名, 通常西方人的姓名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的"自取名"会省略不写, 而且很多人更喜欢用教名的昵称取代正式教名。有时也会将姓氏写在逗号前. 比如Dooley, Mr. Patrick, 即Dooley表示姓氏, Patrick表示名, 那Mr.呢? Mr.表示头衔, 有身份地位的象征

5、Sex – 性别, female女性, male男性

6、Age – 年龄

7、SibSp – 同船配偶以及兄弟姐妹的人数

8、Parch – 同船父母或者子女的人数

9、Ticket – 船票

10、Fare – 票价

11、Cabin – 舱位

12、Embarked – 登船港口

2.5 查看数据表整体信息
#查看数据信息, 其中包含数据维度, 数据类型, 所占空间等信息
df_train.inf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数据维度: 891行×12列

缺失字段: Age, Cabin, Embarked

数据类型: 2个64位浮点型, 5个64位整型, 5个python对象。

2.6 描述性统计
df_train.descri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38.4%的人幸存, 死亡率很高;

年龄现有数据714, 缺失占比714/891=20%;

同船兄弟姐妹与配偶人数最大为8, 同船父母或者子女的人数最大则为6, 且两者最小值均为0, 看来有大家庭, 小家庭(独自一人)之分;

票价最小为0, 最大为512.3, 均值为32.20, 中位数为14.45, 正偏, 贫富差距较大。

# 对剩余四个字符串字段进行描述性统计
df_train[['Name','Sex','Ticket','Cabin','Embarked']].descri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姓名共有891种, 总数也891个, 姓名是唯一的;

性别中男性最多, 达到577人次;

船票中681种, 总数891, 部分人共用一张票;

舱位总数204, 缺失占比(891-204)/891= 77%;

登船港口总数889, 缺失2个, 共有3种类型, 其中S最多, 达到644人次,

现在已经对每个特征的大致信息有所了解, 那么下一步则是在特征分析中探索着找出与幸存相关的特征。

3. 特征分析

在11个特征中, 哪些是和幸存相关的呢?

3.1 PassengerId(乘客id)

Id仅仅是用来标识乘客的唯一性, 必然是与幸存无关。

3.2 Pclass(船舱等级)

船舱等级, 一等舱是整个船最昂贵奢华的地方, 有钱人才能享受, 想必一等舱的有钱人比三等舱的穷人更容易幸存, 到底是不是呢?

用数据说话: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生成Survived为0时, 每个Pclass的总计数
Pclass_Survived_0 = df_train.Pclass[df_train['Survived'] == 0].value_counts()

#生成Survived为1时, 每个Pclass的总计数
Pclass_Survived_1 = df_train.Pclass[df_train['Survived'] == 1].value_counts()
Pclass_Survived = pd.DataFrame({ 0: Pclass_Survived_0, 1: Pclass_Survived_1})

#生成Pclass_Survived的列联表(生成关联列表与上述操作作用一致)
#Pclass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Pclass'], df_train['Survived'])

# 绘制堆叠柱形图
Pclass_Survived.plot(kind='bar',stacked=True,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 添加标注
plt.xlabel('船舱等级')
plt.ylabel('人数')

plt.legend(loc='upper left')
plt.title('船舱等级与幸存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船舱对应存活率计算
# 三个船舱的死亡数
Pclass_Survived_0.sort_valu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三个船舱的幸存数
Pclass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lass_all = Pclass_Survived_0+Pclass_Survived_1

# 计算每个船舱的生存率
Pclass_Survived_rate =  round(Pclass_Survived_1/Pclass_all,2)
Pclass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可以看到一等舱人员的幸存机会远大于三等舱, 果然和船舱等级相关。

3.3 Name

姓名, 总数891个且有891种不同的结果, 直接拿来讨论, 没多大意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姓名中有头衔存在, 头衔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想必身份地位越高, 应当更容易幸存. 先提取出Name中的头衔特征:

import re

#提取出头衔(对每个人的姓名进行处理)
df_train['Appellation'] = df_train.Name.apply(lambda x: re.search('\w+\.', x).group()).str.replace('.', '')

#查看有多种不同的结果
df_train.Appellation.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头衔名称的解读: Mr 既可用于已婚男性, 也可用于未婚男性, Mrs 已婚女性, Miss 通常用来称呼未婚女性, 但有时也用于称呼自己不了解的年龄较大的妇女, Master 男童或男婴, Don 大学教师, Rev 牧师, Dr 医生或者博士, Mme 女士, Ms 既可用于已婚女性也可用于未婚女性, Major 陆军少校, Lady 公候伯爵的女儿, Sir 常用来称呼上级长官, Mlle 小姐, Col 上校(常用于陆空军), Capt 船长, Countess 指伯爵夫人, Jonkheer 乡绅。

头衔太多了, 决定将其归类, 那么如何归类呢? 先查看下其与性别对应的人数:

# 头衔与性别交叉表
Appellation_Sex = pd.crosstab(df_train.Appellation, df_train.Sex)
Appellation_Sex.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决定将少数部分归为’Rare’, 将’Mlle’, 'Ms’用’Miss’代替, 将’Mme’用’Mrs’代替。
(即将头衔的小部分用同类的大部分代替)

# 将'Capt','Col','Countess','Don','Dr','Jonkheer','Lady','Major','Rev','Sir'等较少的人数,归类为rare
df_train['Appellation'] = df_train['Appellation'].replace(['Capt','Col','Countess','Don','Dr','Jonkheer','Lady','Major','Rev','Sir'], 'Rare')
df_train['Appellation'] = df_train['Appellation'].replace(['Mlle','Ms'], 'Miss')
df_train['Appellation'] = df_train['Appellation'].replace('Mme', 'Mrs')
df_train.Appellation.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将姓名分为’Mr’, ‘Mrs’, ‘Miss’, ‘Master’, 'Rare’等5类。

头衔和幸存率相关吗? 通过绘制图形查看头衔和幸存与否的关系,同样数据说话:
# 创建关联表(Appellation:头衔)
Appellation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Appellation'], df_train['Survived'])

# 绘制柱形图
Appellation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np.arange(len(Appellation_Survived.index)), Appellation_Survived.index, rotation = 360)

# 添加中文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xlabel('Appellation(头衔)') 
plt.ylabel('人数')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Appell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头衔对应生存率
# 各头衔对应死亡人数
Appellation_Survived_0 = Appellation_Survived[0]
Appellation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各头衔对应幸存人数
Appellation_Survived_1 = Appellation_Survived[1]
Appellation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各头衔对应生存率
Appellation_all = Appellation_Survived.sum(axis=1)
Appellation_Survived_rate = round(Appellation_Survived_1/Appellation_all,2)
Appellation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头衔为Master,Miss,Mr,Mrs幸存率较高。Rare和Mr存活率较低。

3.4.sex

性别, 女士优先, 但在这种紧急关头, 会让女士优先上救生艇吗?

上数据:
#生成性别与生存列联表
Sex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Sex'], df_train['Survived'])

# 查看列联表
Sex_Surviv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绘制簇状柱形图
Sex_Survived.plot(kind='bar',figsize=(10,6))

# 添加数值标签
for x,y in enumerate(Sex_Survived[0]):
    plt.text(x-0.12, y+10, '%s' %y,ha='center',va='bottom') 
for x,y in enumerate(Sex_Survived[1]):
    plt.text(x+0.12, y+10, '%s' %y,ha='center',va='bottom')

# 调整x轴刻度
plt.xticks(rotation=36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性别对应幸存率计算
# 不同性别对应死亡数
Sex_Survived_0 = Sex_Survived[0]
Sex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性别对应生存数
Sex_Survived_1 = Sex_Survived[1]
Sex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性别生存率计算
Sex_all = Sex_Survived.sum(axis=1)
Sex_Survived_rate = round(Sex_Survived_1/Sex_all,2)
Sex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结果可以看出, 女性中的幸存率远高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优先上救生艇)

3.5. Age(年龄)

由于Age特征存在缺失值, 处理完缺失值, 再对其进行分析。

3.6. SibSp

从之前的描述性统计了解到, 兄弟姐妹与配偶的人数最多为8, 最少为0, 哪个更容易生存呢?

#生成列联表
SibSp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SibSp'], df_train['Survived'])
SibSp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SibSp')

SibSp_Survived[2:].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SibSp>=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家庭成员数量幸存率
# 不同家庭成员数量死亡数
SibSp_Survived_0 = SibSp_Survived[0]
SibSp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家庭成员数量幸存数
SibSp_Survived_1 = SibSp_Survived[1]
SibSp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家庭成员数量幸存率
SibSp_all = SibSp_Survived_0 + SibSp_Survived_1
SibSp_Survived_rate = round(SibSp_Survived_1/SibSp_all,2)
SibSp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可以看到, 大部分的SibSp为0, 且幸存率不大, 当SibSp数量为1,2时幸存率又有所增加, 再往上又降低。

3.7. Parch

通过上面的描述性统计了解到, 同样也可以分为大家庭(最多为6), 小家庭(最小为0), 他们的幸存率如何呢?

# 生成关联表
Parch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Parch'], df_train['Survived'])

# 绘制家庭人数和幸存关系柱状图
Parch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Parch')

Parch_Survived[2:].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Parch>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家庭对应幸存率
# 不同家庭死亡数
Parch_Survived_0 = Parch_Survived[0]
Parch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家庭幸存数
Parch_Survived_1 = Parch_Survived[1]
Parch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家庭对应幸存率
Parch_all = Parch_Survived.sum(axis=1)
Parch_Survived_rate = round(Parch_Survived_1/Parch_all,2)
Parch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同样可以看到, 大部分Parch为0, 幸存率不大, 当为1,2,3时, 有所增加, 再往上又有所减小。

3.8. Ticket(船票)

总人数891, 船票有681种, 说明部分人共用一张票, 什么人能共用一张票呢? 想必应该认识, 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归类, 共用票的分为一类, 独自使用的分为一类:

#计算每张船票使用的人数(对车票进行分组,然后对乘客id进行计数聚合)
Ticket_Count = df_train.groupby('Ticket', as_index = False)['PassengerId'].count()

#获取使用人数为1的船票
Ticket_Count_0 = Ticket_Count[Ticket_Count.PassengerId == 1]['Ticket']

#当船票在已经筛选出使用人数为1的船票中时, 将0赋值给GroupTicket, 否则将1赋值给GroupTicket
df_train['GroupTicket'] = np.where(df_train.Ticket.isin(Ticket_Count_0), 0, 1)

#绘制柱形图
GroupTicket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GroupTicket'], df_train['Survived'])
GroupTicket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GroupTick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横轴的0和1分别代表单人一张车票,多人一张车票。之所以这样区分,是为了后面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模型建立打基础。

分析:

很明显, 船上有同伴比孤身一人幸存的机会大。

3.9. Fare(票价)
df_train.Fare.ma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f_train.Fare.m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票价, 最小为0, 最大为512.3292, 生存率到底和票价有没有关系呢?

对Fare进行分组对比:
#对Fare进行分组: 2**10>891分成10组, 组距为(最大值512.3292-最小值0)/10取值60
bins =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540, 600]
df_train['GroupFare'] = pd.cut(df_train.Fare, bins, right = False)
GroupFare_Survived = pd.crosstab(df_train['GroupFare'], df_train['Survived'])

# 绘制簇状柱形图
GroupFare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 调整刻度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GroupFare')

GroupFare_Survived.iloc[2:].plot(kind = 'bar',figsize=(10,6))
# 调整刻度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GroupFare(Fare>=1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票价对应生存率计算
# 不同票价对应死亡数
GroupFare_Survived_0 = GroupFare_Survived[0]
GroupFare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票价对应存活数
GroupFare_Survived_1 = GroupFare_Survived[1]
GroupFare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票价对应存活率
GroupFare_all = GroupFare_Survived.sum(axis=1)
GroupFare_Survived_rate = round(GroupFare_Survived_1/GroupFare_all,2)
GroupFare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可以看到随着票价的增长, 幸存机会也会变大。

3.10. Cabin

由于含有大量缺失值, 处理完缺失值再对其进行分析。

3.11.Embarked

同样也含有缺失值, 处理完缺失值在对其进行分析.

以上便是对特征中无缺失部分进行分析, 下一步则会在特征工程中对缺失部分进行处理。

4. 特征工程

4.1 缺失值处理

缺失值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和机械原因造成的数据缺失, 在pandas中用NaN或者NaT表示, 它的处理方式有多种:

1.用某些集中趋势度量(平均数, 众数)进行对缺失值进行填充.

2.用统计模型来预测缺失值, 比如回归模型, 决策树, 随机森林

3.删除缺失值

4.保留缺失值

究竟采用处理方式呢, 应当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选择。

在缺失值处理之前, 应当将数据拷贝一份, 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 复制数据
train = df_train.copy()
4.1.1 Embarked缺失值处理

通过以上, 我们已经知道Embarked字段中缺失2个, 且数据中S最多, 达到644个, 占比644/891=72%, 那么我们就采用众数进行填充。

# 用Embarked的众数代替缺失值
train['Embarked'] = train['Embarked'].fillna(train['Embarked'].mode()[0])
4.1.2 Cabin缺失值处理

Cabin缺失687个, 占比687/891=77%, 缺失数据太多, 是否删除呢? 舱位缺失可能代表这些人没有舱位, 不妨用’NO’来填充。

# 用NO来填充Cabin的缺失值
train['Cabin'] = train['Cabin'].fillna('NO')
4.1.3 Age缺失值处理

Age缺失177个, 占比177/891=20%, 缺失数据也不少, 而且Age在本次分析中也尤其重要(孩子和老人属于弱势群体, 应当更容易获救), 不能删除也不能保留, 那么到底采用哪种方式呢? 由于是第一次项目, 就采用简单点的, 采用与头衔相对应的年龄中位数进行填补。

#求出每个头衔对应的年龄中位数
Age_Appellation_median = train.groupby('Appellation')['Age'].median()

#在当前表设置Appellation为索引 
train.set_index('Appellation', inplace = True)

#在当前表填充缺失值
train.Age.fillna(Age_Appellation_median, inplace = True)

#重置索引
train.reset_index(inplace = True)

此时, 就完成了对Age字段中缺失值的填充.

检查一下, 检查是否存在缺失值, 有多种方法, 这里采用第三种: 顺带看下均值, 中位数

#第一种: 返回0即表示没有缺失值
train.Age.isnull().su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种: 返回False即表示没有缺失值
train.Age.isnull().an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种: 描述性统计
train.Age.descri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成了缺失值的处理, 接下来对缺失特征进行分析。

4.2 缺失特征分析
4.2.1 Embarked
#绘制柱形图
Embarked_Survived = pd.crosstab(train['Embarked'], train['Survived'])


Embarked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Embarked') 

plt.xticks(rotation=36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港口幸存率计算
# 不同港口对应死亡数
Embarked_Survived_0 = Embarked_Survived[0]
Embarked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港口对应生存数
Embarked_Survived_1 = Embarked_Survived[1]
Embarked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港口对应生存率
Embarked_all = Embarked_Survived.sum(axis=1)
Embarked_Survived_rate = round(Embarked_Survived_1/Embarked_all,2)
Embarked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C港生存机会明显高于Q港, S港, C港的有钱人多吗?这里不再深究, 现能确定的是它与生存相关。

4.2.2 Cabin
#将没有舱位的归为0, 有舱位归为1.
train['GroupCabin'] = np.where(train.Cabin == 'NO', 0, 1)


# 创建舱位和生存表
GroupCabin_Survived = pd.crosstab(train['GroupCabin'], train['Survived'])

# 绘制柱状图
GroupCabin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GroupCab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无舱位对应生存率计算
# 有无舱位对应死亡数
GroupCabin_Survived_0 = GroupCabin_Survived[0]
GroupCabin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有无舱位对应幸存数
GroupCabin_Survived_1 = GroupCabin_Survived[1]
GroupCabin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有无舱位对应幸存率
GroupCabin_all = GroupCabin_Survived.sum(axis=1)
GroupCabin_Survived_rate = round(GroupCabin_Survived_1/GroupCabin_all,2)
GroupCabin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横轴的0对应没有船舱的乘客,1对应有船舱的乘客。

分析:

有舱位的比没有舱位的幸存机会大。

4.2.3 Age
#对Age进行分组: 2**10>891分成10组, 组距为(最大值80-最小值0)/10 =8取9
bins = [0,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train['GroupAge'] = pd.cut(train.Age, bins)

GroupAge_Survived = pd.crosstab(train['GroupAge'], train['Survived'])
GroupAge_Survived.plot(kind = 'bar',figsize=(10,6))

plt.xticks(rotation=360)
plt.title('Survived status by Group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年龄段对应生存率
# 不同年龄段死亡数
GroupAge_Survived_0 = GroupAge_Survived[0]
GroupAge_Survived_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年龄段幸存数
GroupAge_Survived_1 = GroupAge_Survived[1]
GroupAge_Survived_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年龄段幸存率
GroupAge_all = GroupAge_Survived.sum(axis=1)
GroupAge_Survived_rate = round(GroupAge_Survived_1/GroupAge_all,2)
GroupAge_Survived_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正如料想的那样: 小孩幸存机会更大。

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所有特征的分析, 接下来看一下能否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一些新的特征。

4.3 新特征的提取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已经了解到生存率相关的特征:

Pclass, Appellation(Name中提取), Sex, GroupAge(对Age分组), SibSp, Parch, GroupTicket(对Ticket分组), GroupFare(对Fare分组), GroupCabin(对Cabin分组), Embarked.

4.3.1、Pclass中没有更多信息可供提取, 且为定量变量, 这里不作处理.
4.3.2、Appellation是定性变量, 将其转化为定量变量:
# 将头衔分别用1,2,3,4表示
train['Appellation'] = train.Appellation.map({'Mr': 0, 'Mrs': 1, 'Miss': 2, 'Master': 3, 'Rare': 4})
train.Appellation.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3、Sex是定性变量, 将其转化为定量变量, 即用0表示female, 1表示male
train['Sex'] = train['Sex'].map({'female': 0, 'male': 1})
4.3.4、按照GroupAge特征的范围将Age分为10组:
train.loc[train['Age'] < 9, 'Age'] = 0
train.loc[(train['Age'] >= 9) & (train['Age'] < 18), 'Age'] = 1
train.loc[(train['Age'] >= 18) & (train['Age'] < 27), 'Age'] = 2
train.loc[(train['Age'] >= 27) & (train['Age'] < 36), 'Age'] = 3
train.loc[(train['Age'] >= 36) & (train['Age'] < 45), 'Age'] = 4
train.loc[(train['Age'] >= 45) & (train['Age'] < 54), 'Age'] = 5
train.loc[(train['Age'] >= 54) & (train['Age'] < 63), 'Age'] = 6
train.loc[(train['Age'] >= 63) & (train['Age'] < 72), 'Age'] = 7
train.loc[(train['Age'] >= 72) & (train['Age'] < 81), 'Age'] = 8
train.loc[(train['Age'] >= 81) & (train['Age'] < 90), 'Age'] = 9
train.Age.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5、将SibSp和Parch这两个特征组合成FamilySize特征
#当SibSp和Parch都为0时, 则孤身一人.
train['FamilySize'] = train['SibSp'] + train['Parch'] + 1
train.FamilySize.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6、GroupTicket是定量变量, 不作处理
4.3.7、按照GroupFare特征的范围将Fare分成10组:
train.loc[train['Fare'] < 60, 'Fare'] = 0
train.loc[(train['Fare'] >= 60) & (train['Fare'] < 120), 'Fare'] = 1
train.loc[(train['Fare'] >= 120) & (train['Fare'] < 180), 'Fare'] = 2
train.loc[(train['Fare'] >= 180) & (train['Fare'] < 240), 'Fare'] = 3
train.loc[(train['Fare'] >= 240) & (train['Fare'] < 300), 'Fare'] = 4
train.loc[(train['Fare'] >= 300) & (train['Fare'] < 360), 'Fare'] = 5
train.loc[(train['Fare'] >= 360) & (train['Fare'] < 420), 'Fare'] = 6
train.loc[(train['Fare'] >= 420) & (train['Fare'] < 480), 'Fare'] = 7
train.loc[(train['Fare'] >= 480) & (train['Fare'] < 540), 'Fare'] = 8
train.loc[(train['Fare'] >= 540) & (train['Fare'] < 600), 'Fare'] = 9
train.Fare.uniq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8. GroupCabin是定量变量, 不作处理
4.3.9. Embarked是定类变量, 转化为定量变量:
# 用0,1,2代表S,C,Q三个港口
train['Embarked'] = train.Embarked.map({'S': 0, 'C': 1, 'Q': 2})
现有特征:

PassengerId, Survived, Pclass, Name, Appellation, Sex, Age, GroupAge, SibSp, Parch, FamilySize, Ticket, GroupTicket, Fare, GroupFare, Cabin, GroupCabin, Embarked.

删除重复多余的以及与Survived不相关的:
train.drop(['PassengerId', 'Name', 'GroupAge', 'SibSp', 'Parch', 'Ticket', 'GroupFare', 'Cabin'], axis = 1, inplace =True)
删除后, 现有特征:

Survived, Pclass, Appellation, Sex, Age, FamilySize, GroupTicket, Fare, GroupCabin, Embarked.

到这里, 数据就处理完了, 下一步就是建立模型

5. 构建模型

用sklearn库实现机器学习算法 考虑用到的算法有: 逻辑回归, 决策树

5.1 逻辑回归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train[['Pclass', 'Appellation', 'Sex', 'Age', 'FamilySize', 'GroupTicket', 'Fare', 'GroupCabin', 'Embarked']]
y=train['Survived']
#随机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逻辑回归模型初始化
lg = LogisticRegression()
#训练逻辑回归模型
lg.fit(X_train, y_train)
#用测试数据检验模型好坏
lg.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决策树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树的最大深度为15, 内部节点再划分所需最小样本数为2, 叶节点最小样本数1, 最大叶子节点数10, 每次分类的最大特征数6
dt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15, min_samples_split=2, min_samples_leaf=1, max_leaf_nodes=10, max_features=6)
dt.fit(X_train, y_train)
dt.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
    点赞
  • 5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夜的乄第七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