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90年代初,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最先提出这个概念,按照它的定义:ERP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ERP的概念在中国徘徊多年,领导者们在尽力打听其他企业实施ERP的效果;ERP软件供应商们在大力推销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一个ERP咨询顾问的新兴行业也随之出现了。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他们必须选择并实施一个ERP系统。他们或者期待通过买个商业化ERP软件把企业从面临的困境中拯救出来,或者期待这个项目把企业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光,或者期待扭转捉襟见肘债台高筑的资金状况,或者至少期待不要落后于竞争对手。事实上,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上项目时对ERP了解很不够。对如何通过组织实施好ERP项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企业实施ERP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更多的企业还是积极地研究,探索,投入很大的力量实施 ERP 项目。
除了制造业之外,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实施了ERP项目。这使认为ERP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ERP定义上较难理解,但成功实施ERP 项目并获得效益的企业的样板作用,必然使公众重新认识什么是ERP。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生产还是离散式生产,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企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销售人员无法有把握地回答客户提出的产品交货日期和进度的问题;签定了销售合同,生产部门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抱怨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供应原料;一面存在严重拖期交货的现象,一面企业里的半成品又堆积如山;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则抱怨工程设计部门的修改屡屡使他们应付不暇,抱怨财务上拖延支付货款导致供应短缺;财务部门则抱怨销售合同收不回款,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领导眼看着成本居高不下,每个业务部门的具体困难却又都是事实;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时间上的延误也往往无法满足迅速决策的需要,等等。
在生产流通的社会分工日渐细密,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保持企业灵活的应变能力,迅速推出多样化的新产品,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成为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企业界特有的困难,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如果生产规模以线形增长,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无论国内外,推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每个专门为企业定制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无例外地遇到难以应付大量修改要求和维护要求的局面。加上现在频繁的行业和企业分化改组,市场经营活动高速变化,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业务需求的局面比比皆是。在几十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实践中,软件厂商意识到必须以高度灵活和可定制的通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满足社会需求。国外的ERP/MRP II的软件产品,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商品生产流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引进商品化通用MRPII软件产品,可以追溯到1976年。近三十年来,中国已经引进了很多不同水平的国外商品化MRPII/ERP系统。
在吸收学习国外先进软件的基础上,国内自行开发的ERP 商品软件也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和接受。在引进国外商品化ERP软件中,德国SAP公司的R/3 系统具有崇高的声誉和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引进国外商品化ERP软件的同时,国外的管理咨询业也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咨询业的成长。
ERP 的客观需求来自哪里?来自现代经济运行环境,来自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ERP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确实对很多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
2.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使用ERP/MRP II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3.采购提前期缩短50%。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12%。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对每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来说,实施ERP可期望得到效益和改变可能主要来自完全不同的方面。上面提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只适用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情况。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范围,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一切获利的潜力,是永无止境的。无论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和无效低效劳动。许多国内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固然可以看到产品技术含量,工艺水平,质量,等表面上最容易看到的很大差距,其实最大的差距却是在劳动生产率的方面,特别是在大量的非高精尖技术的普通民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中。例如,同为能源企业,排名500强第53位的中石化雇员人数是排名第112位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53倍,可见劳动生产率差距之大。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中国国内劳动力低工资的成本竞争优势,已经被大大抵消。反过来说,西方国家的普遍高工资也正是建筑在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在先进企业中,ERP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实施ERP是支持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的最重要技术和管理改造措施之一。
高质量产品,优质服务,快速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有保证的合同履约率,有竞争力的交货期,都是先进企业赖以提高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无不依赖企业具有一个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灵活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管理科学范畴的ERP技术同样代表着巨大的生产力。
近年来国内ERP市场呈现飞速成长的态势,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力。大多数企业,都坚定了进一步投资ERP的信心。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一千一百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已经采用或者有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对引进ERP产品和技术服务持有比国营企业更积极热情的态度。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公布的资料,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正在中国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获得推广和应用。ERP产品和服务无疑将给众多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新的管理工具,很有必要先对ERP产品,ERP系统的实施,引进ERP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ERP的概念在中国徘徊多年,领导者们在尽力打听其他企业实施ERP的效果;ERP软件供应商们在大力推销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一个ERP咨询顾问的新兴行业也随之出现了。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他们必须选择并实施一个ERP系统。他们或者期待通过买个商业化ERP软件把企业从面临的困境中拯救出来,或者期待这个项目把企业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光,或者期待扭转捉襟见肘债台高筑的资金状况,或者至少期待不要落后于竞争对手。事实上,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上项目时对ERP了解很不够。对如何通过组织实施好ERP项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企业实施ERP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更多的企业还是积极地研究,探索,投入很大的力量实施 ERP 项目。
除了制造业之外,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实施了ERP项目。这使认为ERP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ERP定义上较难理解,但成功实施ERP 项目并获得效益的企业的样板作用,必然使公众重新认识什么是ERP。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生产还是离散式生产,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企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销售人员无法有把握地回答客户提出的产品交货日期和进度的问题;签定了销售合同,生产部门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抱怨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供应原料;一面存在严重拖期交货的现象,一面企业里的半成品又堆积如山;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则抱怨工程设计部门的修改屡屡使他们应付不暇,抱怨财务上拖延支付货款导致供应短缺;财务部门则抱怨销售合同收不回款,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领导眼看着成本居高不下,每个业务部门的具体困难却又都是事实;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时间上的延误也往往无法满足迅速决策的需要,等等。
在生产流通的社会分工日渐细密,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保持企业灵活的应变能力,迅速推出多样化的新产品,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成为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企业界特有的困难,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如果生产规模以线形增长,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无论国内外,推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每个专门为企业定制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无例外地遇到难以应付大量修改要求和维护要求的局面。加上现在频繁的行业和企业分化改组,市场经营活动高速变化,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业务需求的局面比比皆是。在几十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实践中,软件厂商意识到必须以高度灵活和可定制的通用管理信息系统来满足社会需求。国外的ERP/MRP II的软件产品,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商品生产流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引进商品化通用MRPII软件产品,可以追溯到1976年。近三十年来,中国已经引进了很多不同水平的国外商品化MRPII/ERP系统。
在吸收学习国外先进软件的基础上,国内自行开发的ERP 商品软件也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和接受。在引进国外商品化ERP软件中,德国SAP公司的R/3 系统具有崇高的声誉和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引进国外商品化ERP软件的同时,国外的管理咨询业也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咨询业的成长。
ERP 的客观需求来自哪里?来自现代经济运行环境,来自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ERP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确实对很多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
2.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使用ERP/MRP II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3.采购提前期缩短50%。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12%。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对每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来说,实施ERP可期望得到效益和改变可能主要来自完全不同的方面。上面提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只适用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情况。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范围,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一切获利的潜力,是永无止境的。无论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和无效低效劳动。许多国内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固然可以看到产品技术含量,工艺水平,质量,等表面上最容易看到的很大差距,其实最大的差距却是在劳动生产率的方面,特别是在大量的非高精尖技术的普通民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中。例如,同为能源企业,排名500强第53位的中石化雇员人数是排名第112位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53倍,可见劳动生产率差距之大。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中国国内劳动力低工资的成本竞争优势,已经被大大抵消。反过来说,西方国家的普遍高工资也正是建筑在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在先进企业中,ERP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实施ERP是支持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的最重要技术和管理改造措施之一。
高质量产品,优质服务,快速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有保证的合同履约率,有竞争力的交货期,都是先进企业赖以提高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无不依赖企业具有一个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灵活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管理科学范畴的ERP技术同样代表着巨大的生产力。
近年来国内ERP市场呈现飞速成长的态势,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力。大多数企业,都坚定了进一步投资ERP的信心。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一千一百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已经采用或者有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对引进ERP产品和技术服务持有比国营企业更积极热情的态度。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公布的资料,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正在中国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获得推广和应用。ERP产品和服务无疑将给众多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新的管理工具,很有必要先对ERP产品,ERP系统的实施,引进ERP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3503339/viewspace-674888/,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3503339/viewspace-67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