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码对象
每个初学python的人都会认为python是一种解释型语言,这个不能说错。但是python并不是真的对执行的python代码的每一行进行解释,虽然我们有一个所谓的“解释器”。实际上对于运行的文件,python会使用虚拟机对运行的文件编译成字节码,然后虚拟机会对产生的字节码进行解释。而编译语言则会编译出适用于x86、ARM等的指令2(作用于真正的机器)的语言。“解释性”语言不是根本就没有编译器,而只编译成一个中间表示,比如字节码。字节码的指令不是作用于任何硬件的,而是虚拟机。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python是一种动态语言”。而这种动态性也是难以优化Python的原因之一:在编译代码对象和生成字节码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编译器根本不关心结果如何。由于不用声明类型信息,几乎每个指令都要像INVOKE_ARBITRARY_METHOD一样来执行。尽管“编译”和“解释”的定义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区分的,但是对于Python来说却很简单。编译工作就是生成代码对象,包括字节码。而翻译的工作就是翻译字节码,执行指令。Python保持“动态”特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同样的字节码能够有不同的作用。更普遍的说法就是Python解释器的工作比编译器的多一些。
这个编译出的字节码是静态分析的结果,因此只要代码相同编译出的字节码就会相同,因此如果对于同样的字节码,重复编译是没有必要的,因此python会对符合一定规则的python文件(通常可以认为是被import的文件)编译出字节码并缓存下来,这个就是pyc文件。而pyc文件中存放的就是字节码,准确的说是编译出的PyCodeObject
。
python是的作用域规则是静态作用域。这个一定要好好理解,所谓的静态作用域其实就是词法作用域,这个是作用域规则是导致闭包的根本原因,简单地说,静态作用域就是指变量的作用域只与其出现在代码的位置有关,是可以静态判断的,与运行时环境没有关系。体现在代码对象中,这个规则反映为每一个Code Block都会编译为一个PyCodeObject
。
这里的疑问是,我们已经知道,python的for循环不会导致局部作用域的产生,控制流产生的代码块会产生单独的PyCodeObject
吗?这个问题容易回答,控制流是不会导致局部作用域生成的,那么控制流也不会导致新的PyCodeObject
的生成。只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规则,只有进入一个新的名字空间的时候,才算进入一个新的Code Block,才会导致一个PyCodeObject
的生成。比如一个类或者一个函数,都会导致生成一个新的PyCodeObject
。
而结合上面的说法,我们应该可以理解,所谓的一个作用域对应一个名字空间的说法。名字空间是符号的上下文环境,名字空间持有名字与值的绑定,而作用域是一块代码区域,代码区域引用名字、访问变量时,作用域与命名空间之间就有了联系。名字的作用域是指名字可以影响到的代码文本区域,名字空间的作用域就是这个名字空间可以影响到的代码文本区域。那么也存在这样一个代码文本区域,多个命名空间可以影响到它。作用域只是文本区域,其定义是静态的;而名字空间却是动态的,只有随着解释器的执行,命名空间才会产生。那么,在静态的作用域中访问动态命名空间中的名字,造成了作用域使用的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动态的作用域就是命名空间。
每一个Code Block都对应一个名字空间,并存在于一个PyCodeObject
中。
/* Bytecode object */
typedef struct {
PyObject_HEAD
int co_argcount; /* #arguments, except *args */
int co_nlocals; /* #local variables */
int co_stacksize; /* #entries needed for evaluation stack */
int co_flags; /* CO_..., see below */
PyObject *co_code; /* 字节码指令序列 */
PyObject *co_consts; /* Code Block中的所有常量元组 */
PyObject *co_names; /* Code Block中的所有符号元组 */
PyObject *co_varnames; /* 局部变量名集合 */
PyObject *co_freevars; /* tuple of strings (free variable names) */
PyObject *co_cellvars; /* 内部嵌套函数引用的局部变量名集合 */
/* The rest doesn't count for hash/cmp */
PyObject *co_filename; /* py文件的路径 */
PyObject *co_name; /* Code Block的名字,通常是函数名或者类名 */
int co_firstlineno; /* 在对应的py文件中的起始行号 */
PyObject *co_lnotab; /* 字节码指令与py文件中的源码行号之间的关系 */
void *co_zombieframe; /* for optimization only (see frameobject.c) */
PyObject *co_weakreflist; /* to support weakrefs to code objects */
} PyCodeObject;
PyCodeObject是C级别的对象,对该对象也提供了python实现级别的对象,可以使用如下方式使用。
filename = "xxx.py"
with open(filename) as f:
source = f.read()
co = compile(source, filename, "exec")
type(co)
dir(co)
import dis
dis.dis(co) # 编译为字节码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果在python解释器中获取指定文件编译出的字节码对象。一个源码文件中通常会定义多个函数,前面我们提到一个函数会产生一个新的PyCodeObject
,但是上述代码显示我们只拿到了一个PyCodeObject
对象,那么这个Python文件中的函数对应的其他PyCodeObject
对象在哪?我们很容易想到PyCodeObject
对象是一个嵌套结构,因为代码的Code Block本身就是嵌套结构的,而子PyCodeObject
对象就嵌套在父PyCodeObject
的co_consts
属性中。此时的PyCodeObject
中并没有存储名字和值的对应,因为这种对应是属于“动态信息”。在co_consts
和co_names
中存储的都是名字和常量构成的元组。
假设我们有一个文件真的叫xxx.py
,文件的内容如下:
# xxx.py
class A():
pass
def func():
a = 5
b = 2
print('hello', a, b)
a = A()
func()
对这一段代码运行上述生成PyCodeObject
与编译的代码片,可以得到结果如下。要知道的是dis
模块是反汇编工具,这个工具是python自己用不到的,因为反汇编是面向程序员的,机器只需要读取字节码的字节表示的数字就可以,程序员才需要将其转换为可读的指令名称。在下面展示的结果中,第一列是源码对应的行号,第二列是字节码的偏移量,然后是字节指令的名称。第四列是参数本身,举例来说,下面代码中的第一个LOAD_CONST
会在当前字节码对象的co_consts
表中搜索第0个元素,然后读取到的结果展示在后面的括号中,是一个code对象,然后这个LOAD指令会将读取到的内容压栈。
1 0 LOAD_BUILD_CLASS
1 LOAD_CONST 0 (<code object A at 0x7fae201a7300, file "test.py", line 1>)
4 LOAD_CONST 1 ('A')
7 MAKE_FUNCTION 0
10 LOAD_CONST 1 ('A')
13 CALL_FUNCTION 2 (2 positional, 0 keyword pair)
16 STORE_NAME 0 (A)
5 19 LOAD_CONST 2 (<code object func at 0x7fae201a7150, file "test.py", line 5>)
22 LOAD_CONST 3 ('func')
25 MAKE_FUNCTION 0
28 STORE_NAME 1 (func)
11 31 LOAD_NAME 0 (A)
34 CALL_FUNCTION 0 (0 positional, 0 keyword pair)
37 STORE_NAME 2 (a)
12 40 LOAD_NAME 1 (func)
43 CALL_FUNCTION 0 (0 positional, 0 keyword pair)
46 POP_TOP
47 LOAD_CONST 4 (None)
50 RETURN_VALUE
可以发现对于class A
和def func
这两行代码生成的字节码,都是在最后通过STORE_NAME
将类名或者函数名进行存储。
参考
- Python源码剖析(陈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