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笔记

本文介绍了《菊与刀》一书,通过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探讨了日本的耻感文化、等级制度、义理人情以及天皇崇拜。尽管时代变迁,这本书仍提供了理解上世纪日本社会的重要视角。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大学期间,同寝室的永志大哥喜欢高晓松的《晓说》,受其影响,我也看过几期。高晓松在讲日本文化的时候,推荐过《菊与刀》,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

背景

《菊与刀》的作者名叫鲁思·本尼迪克特,大学主修英国文学,1921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专攻文化人类学,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1944年6月,当时美日正在爆发战争,美国为研究对日战略,请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知识,对日本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探究和分析。

当时美日正处于交战的状态,作者未能到达日本本土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研究日本文艺学术作品,调查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当时拘禁在美国的一些日本战犯。

研究日本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解读二战时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战争结束后,作者将这些报告进行了整理,出版了《菊与刀》这本书。

菊与刀

既然本书是研究日本的社会文化,那么为什么要用「菊与刀」作为书名呢?作者是这样说的: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本书中,作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作者认为日本属于「耻感文化」,对生活和行为方式,注重外在的评判,这是日本人彬彬有礼、循规蹈矩的根本原因。为了洗刷耻辱,日本人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颁布《终战诏书》后,陆军大臣阿南惟几、陆军航空审查部总务部长隈部正美等34名将官切腹或饮弹自杀。

二、日本人强调「各得其所、各安其份」,生活行为与自身身份相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日本家庭中,以辈分和性别来进行严格的地位划分,家庭的利益重于个人,男性在家庭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但是在选择婚恋上却多听从父母的安排。

三、日本人重视「义理」,强调「人情」,追求并尊重肉体享受,却又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日本人具有双重人格,有时候循规蹈矩,有时候放浪形骸。

日本认为忠、孝是最基本的义务,对社会也有报恩的义务;日本人尊重肉体享受,特别是食、色,但又强调忍耐,为了一定的目的,可以牺牲享受。

解惑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一些曾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在阅读中豁然开朗,比如: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强烈的效忠天皇,天皇又是谁?日本战败后,为什么不进行深刻的反省?为什么我们这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说法?

天皇

在明治维新的政策下,天皇逐渐成为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了宗教信仰的对象。

在明治维新期间,为了降低佛教的影响,树立明治天皇的绝对权威,明治允许和尚结婚、喝酒、吃肉。

反省

日本战败后,美国最终保留了天皇制,未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菊与刀》这本书是这样写道的:

纵然日本战败,所有的日本人仍会继续尊崇天皇。

文化

西方的「罪感文化」是注重内省和自觉,即内在约束而非外在监督。日本的「耻感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非常注重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那么中国属于什么文化?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属于耻感文化。

在经历了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希望遵循「罪感文化」的要求,实际却常常受到「耻感文化」的制约,成为「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夹缝中的人。

结束语

这本书对于了解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是有帮助的,但由于本书出版时间已经过去70多年了,长期接受美式教育的日本人的文化也发生了改变。

综合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想要更多的了解日本文化,还得亲身经历一番,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