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深刻改变了云计算的格局。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算力与应用需求刺激下,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
AIGC的崛起推动了ICT行业的快速轮动,英伟达等头部玩家在这波红利中收获颇丰,国内的算力厂商也迎来了出货量和收入的良性增长。云公司同样搭上了这趟高速列车,AI成为带动云公司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DeepSeek的爆火堪称行业转折点,促使行业关注点从模型转向行业应用落地。
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IaaS),而是更加注重平台服务(PaaS)和行业知识的深度应用。如何将AI技术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挑战。2025年3月6日,紫光云发布了全新的紫鸾6.0和紫鸾知识平台,提供从云资源到AI推理及知识管理的全栈智能服务。
开启普惠智算和深度用云的新时代
当前,企业对云平台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基础资源,而是渴望基于云的人工智能服务,大量云上应用亟待AI化重构与升级。紫鸾6.0秉持“普惠的智算、极致的型变、贴身的定制”三大理念,进一步降低企业智能化转型门槛,提供从云资源到AI推理及知识管理的全栈智能服务。
如何做到云的普惠,是紫鸾6.0重点提升的方向。以往,万卡集群难以落地,公有云资源价格高昂,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基于此,紫鸾6.0推出了三个重量级的普惠解决方案:紫鸾应用容器智算版、大模型一体机和大规模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紫鸾应用容器一体机融入 AI 能力,让云能够更轻量化地落地到边端;大模型一体机快速实现大模型推理及在行业的应用落地;同时,打造高性能智算中心,实现云上“三算合一”,通过大模型训练、推理和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智算赋能,借助智能体开放、应用商城推动创新应用发展。这些方案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上云门槛,还通过AI能力的加持,提升云服务的灵活性和效率。
“极致的型变”是紫鸾6.0适应市场需求的又一关键能力。紫光云首席技术官柳义利指出,紫鸾6.0在政企市场中实现了轻量化、易用性、全栈服务的优化,满足了政企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拥有最轻的云管平台,仅需3台服务器即可运行全栈云管理平台,最小的边缘只需1台服务器就能实现边缘云;极简的中心设计,让运维变得更加简单;全栈服务则确保了云服务的高效、灵活。
此外,紫鸾6.0还拥有强大的全栈服务能力。在智算服务方面,增加了大模型推理服务、知识库服务、智能体开发服务和知识平台等功能,提升了应用层和行业层的能力。在应用领域,紫光云具备政府、教育、企业、医疗等多领域的应用开发能力,并提供定制开发辅导服务,帮助客户快速交付使用。同时,紫光云还提供咨询服务,涵盖云业务规划、安全灾备、云原生落地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024年,紫鸾5.0实现了“芯、网、云、数、智”的纵向打通,开始全面拥抱AI,实现了国产化能力、敏捷开发、数字化、数据要素等。如今,紫鸾6.0加速全栈智能云,即将开启普惠智算和深度用云的新时代。
AI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在通用大模型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行业落地也面临着私域知识整合的难题。大量实践表明,通用大模型存在明显局限性,往往无法满足行业专属知识的深度应用。以知识平台介绍为例,通用大模型基于公开知识训练,面对新知识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在医疗领域,通用大模型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匹配用药信息,但面对复杂病情诊断,仍无法替代专业医生。
基于此,紫光云作为一家深耕云计算、数字化应用和数据领域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的复杂需求,发现了大模型落地的短板在于缺乏与私域知识的深度融合,并依托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业务实践,推出了业界首个知识平台——紫鸾知识平台。知识平台的核心任务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并进一步赋能大模型和AI应用,使其开发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目前,私域数据与大模型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收集私域数据制作数据集,对大模型进行微调;二是搭建知识库,辅助大模型。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搜索增强的方式因知识更新快、操作简单,在私域行业应用中更受认可。紫鸾知识平台正是基于对这两种方式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进一步优化创新,为行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据紫光云产品与研发部副总裁唐元武介绍,紫鸾知识平台通过自动采集、解析、生成知识,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这一过程不仅解决了行业知识的落地难题,还大幅提升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知识迭代和权限管理是知识平台的两大核心优势。在知识迭代方面,平台通过动态检测知识更新内容,从文件和语义两个维度进行判断,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平台具备解决冲突、裁减冗余知识的能力,以及完善的知识加密机制,保证知识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权限管理上,平台根据用户角色和安全级别,严格分配知识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安全,满足企业对知识管理的严格要求。
此外,紫鸾知识平台的应用开发平台集成了智能体开发、低代码开发和AI应用开发等多种能力,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了大模型与应用程序的高效对接。开发智能体应用时,借助平台的强大功能,可在小时级内完成,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门槛,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满足业务需求的应用。
目前,紫鸾知识平台已在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实践落地。例如,在政务项目中,平台通过智能问数、执法报告生成与政策咨询助手等应用,显著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在医疗行业,紫鸾知识平台通过云边协同模式,帮助某市域医疗机构实现500亿级医疗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知识服务,推动智慧医疗建设。
持续创新重塑产业智能化
综合来看,紫鸾6.0与紫鸾知识平台的结合,是“云底座+基础模型+私域知识”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贯通。由紫鸾6.0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紫鸾知识平台为AI应用提供丰富的行业知识。两者结合不仅提升了AI应用的智能化水平,还大幅降低了客户的开发成本。
据紫光云官方透露,未来,紫光云将继续推动AI与云的深度融合,计划在医疗领域发布紫鸾医疗健康大模型,在芯片领域发布芯片行业大模型,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行业中的深度应用。同时,紫光云还将积极构建行业生态体系,共同推动云计算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项技术、一个平台、一个产品的出现,都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果,对于紫光云而言,紫鸾6.0与紫鸾知识平台,是其多年技术积累与市场需求的自然结果,背后既有云计算与AI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水到渠成”,也有深耕云计算、探索数字化应用的厚积薄发。两大平台深化了紫光云“易上云、好用数、全赋智”的理念,也正在重塑产业智能化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