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沈阳作为新中国工业化浪潮中的“明星城市”、工业文明的“乌托邦”,承载着无数人对现代化生活的憧憬。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座东北重镇不仅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更因独特的时代红利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理想之城”、打工人的“梦想之地”。而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时代转折与光环褪去,曾经优势的天时(计划经济)、地利(能源资源)、人和(人才外流)发生了变化。
此番跟随媒体探访团踏入辽沈大地,处处洋溢的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让我们感觉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又回来了。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工智能重构了奠定辽沈新发展格局的新一代天时、地利、人和。
这其中,以昇腾为算力基座构建的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东北首个接入中国算力网的节点,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创新企业、创新场景中“出镜率”颇高,目前已建成450P人工智能算力,并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资质,其“一中心四平台”模式通过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人才培养,为本地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支持。目前,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200余家生态伙伴孵化330余个解决方案,举办200余场产业活动,并联合多个伙伴客户共同打造行业标杆应用。此外,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认证成为“华为授权培训服务伙伴”,开设AI课程,培养实战型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辽沈新发展格局的解法,以及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昇腾等关键变量的表现。
天时: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底以来,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其技术能力与应用规模的深远程度,远超过去几十年的总和。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从专业领域到日常生活,这场以“生成式AI”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正在以“奇点效应”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认知范式。
技术上,人工智能实现了“工具”到“伙伴”的范式跃迁。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参数竞赛”走向“实用主义”,不管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训推革命,还是开源开放、超低门槛的技术平权,让更多行业、更多个人都有机会深度体验和二创人工智能的魅力。
应用上,人工智能正在走“泛在场景”与“垂直场景”齐头并进的道路。在更通用的泛在场景里,人人都能开发智能体应用;在深入行业的垂直场景里,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专业的人更高效地干专业的事。
地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奇点已至,我们要做的唯有顺势而为,向光而行。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早已引发全面关注与布局。《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无论是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智能都是手到擒来。而作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聚集地的辽沈,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其新兴产业大多不是无根之水、空穴来风,而是在多年传统、优势产业上的再造和创新——可以说将“因地制宜”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以昇腾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影子。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兴赛道,“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为活动范围,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并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因此也被誉为“空中新基建”。
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起点、歼击机的摇篮、传统航空制造基地,辽宁有深厚的航空基因——拥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及“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制造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领衔自主研制出国内首款纯电动锂电池大型无人机、电动载人双座飞机、双座水上电动飞机等多个型号的新能源通用航空器;全省共有沈飞等各类从事航空器及零部件生产、设计开发的企事业单位170余家;产业配套完善,形成了包括研发、制造、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航空全产业链条。
当前,辽宁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合作交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探访的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电动航空领域的先行者,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的技术支持,深耕电动力通用飞机研发制造,成功实现市场化应用,填补了国内通航领域电动飞机产业空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制造体系,锐翔通飞将办公与生产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同时,锐翔通飞已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达成合作,依托计算中心的高性能算力资源与通航研究院的飞行器设计经验,联合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自主导航、路径规划及集群协同控制算法,提升无人机与通航飞行器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无人货运、应急救援等场景落地;同时结合锐翔的传感器技术与计算中心的AI分析能力,构建低空遥感数据实时处理平台,为智慧城市(交通巡检、环境监测)、农业(精准测绘、病虫害识别)等领域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形成“感知-计算-决策”闭环;此外,联合开展低空通信、空域管理、风险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5G+AI融合的智能空管系统研发,为沈阳市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培育无人机物流、空中出行等新业态。
锐翔通飞低空经济相关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辽宁煤炭、钢铁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相关产业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依托这些应用场景,中煤科工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煤科工机器人”)正在“机器人+矿山”领域大展拳脚。
作为工信部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挂帅榜单榜主单位、“机器人+矿山”产业协同推进方阵理事长单位,中煤科工机器人拥有工信部煤矿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平台。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机器人+矿山”产业协同推进方阵理事长王雷指出,“人工智能+”在煤矿行业、煤矿机器人产品方面都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在也将持续推动煤炭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变革。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深度拥抱昇腾生态,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由“点”到“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结合昇腾全栈基础软硬件平台优势及计算中心技术团队深入支持,目前已经研制多款基于Atlas 200、昇腾AI智能小站等的矿用机器人。
据悉,王雷带领团队,基于昇腾算力构建边云协同智能体系,结合大模型数据库,推进矿山智能运维系统建设,推动煤矿机器人智能化升级,自主研发了巷道修复机器人通过自主路径规划解决巷道冲击地压问题、喷浆机器人运用巷道三维建模扫描与精准识别技术实现高粉尘作业人员替代、管道安装机器人借助类脑空间感知技术实现管路自主识别与安装等覆盖覆盖巡检、辅修作业、应急救援等9大类机器人产品矩阵。其中,中煤科工机器人“防爆轻量化-自主导航-多元场景感知-具身推理决策-运动操作联合规划”的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架构更是荣获工信部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认证,通过昇腾具身智能本体算力的应用,实现多传感器的融合决策,达到井下全天候安全监测和作业的目的,标志着矿山机器人技术迈向2.0新阶段,成为具身智能场景新突破。
中煤科工管道安装机器人工作场景
人和:产学研生态矩阵日臻完善
“人工智能”真正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最终还是要靠能驾驭“人工智能”的人才来实现。而基于昇腾全栈体系的辽宁特色的产学研生态矩阵,已日臻完善。
说起辽宁产学研用的典范,不得不提的是从东北大学走出来的东软。1991年,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积仁带领团队,依托学校的科研资源创立了“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东软前身)。东北大学不仅为东软提供了最初的办公场地与技术人才,还通过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支持其探索商业化路径,帮助东软迅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同时,东软与东北大学还形成了产学研融合的双向赋能机制:一方面,东软将市场需求反馈至高校,推动东北大学在人工智能、医疗信息化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另一方面,双方联合成立实验室与研发中心,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此外,东软还与东北大学合作开展实训项目,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业-就业”无缝衔接。
而近日,东软推出的“添翼”医疗赋能体系列,覆盖医学影像分析、临床科研、医事服务、病历质控、患者服务等从辅助诊断到科研创新的八大场景,并与昇腾算力结合,陆续推出临床医生助手、患者服务、卫健、医保智能管理等AI医疗一体机,为临床医生解决事务工作繁琐、病历书写效率低、病历质控难度大等问题。人工智能加持下的产学研协同愈加密切。
同样是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智能开采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基于昇腾算力,研发了国内首个深部工程大模型,通过TB级复合知识库和KAG技术,实现深部岩石力学垂直领域专业问答与推理、微震监测数据智能分析与评估、地质条件智能解析、监测与预警日报编制智能体等功能,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45%-90%。
而沈阳工学院则以昇腾、鲲鹏为核心底座,构建了覆盖全校的智能教育体系,通过本地化定制模型精准对接教学需求,打造集教学、答疑、测评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生态,并在校园应用中集成课程资料与学术资源,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其基于昇腾搭建的算力集群,已部署DeepSeek模型,最大可支撑2000人同步实训。校内七大特色实训室深度对接昇腾、鸿蒙、鲲鹏等技术生态,形成国产化技术实践平台。沈阳工学院秉持产教融合创新,构建出的人工智能教育全链条培养体系,为数字化人才培养探索出新路径。
此外,前面提到的锐翔通飞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共同攻坚低空数据采集、智能飞行算法、智能空管等关键技术,都将“产学研”协同发挥到极致。而将辽宁特色的“产学研生态矩阵”串联起来的,正是以昇腾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算力基座,无论是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公共算力,还是Atlas系列算力集群,抑或是DeepSeek一体机。
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天时地利人和的重构,辅以昇腾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算力基座,正在为辽宁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