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规定,数据中心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且大部分数据中心选择UPS设备作为不间断电源为IT负荷供电。很多维护人员有注意到,低压断路器有3P和4P两种用法,为何如此设计?
整体来说,3P和4P断路器的选择,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运行模式以及成本等有关。
1 名词解析
(1)3P、4P断路器
3P、4P断路器是指低压系统中市电进线和联络、后备电源(柴油发电机)进线、UPS进线以及PC级ATS。3P断开交流电三相线,4P断开交流电三相线和零线(N线)。
(2)杂散电流
杂散电流是指设计回路以外流动的电流,主要是零线(N线)的回路有2路或以上。杂散电流对系统运行是不利的,感应产生杂散电磁场干扰IT设备正常工作以及加速接地体的电化学腐蚀等。
(3)系统接地型式
接地型式主要有“直接接地”和“一点接地”两种。
“直接接地”是指A、B变压器的中性点就地直接接地;“一点接地”是指A、B变压器的中性点引出的N线在低压配电柜或总配电屏内与PE母线一点接地。
2 3P、4P断路器使用不当的危害
不当使用3P、4P断路器产生的危害有2个。其一,N线断开,TN-S系统的N线只允许一点接地,因此N线断开时不允许的;其二,线路中存在不只一条的N线回路,产生杂散电流。
4P断路器,可以分断N线,断开或者说不产生杂散电流,但显著增加了系统“断零”的风险;
3P断路器,不分断N线,系统“断零”的风险很低,但为杂散电流的形成提供了物理回路。
补充下:数据中心建筑基本都有总等电位联结,检修时不断开N线,可以保障维护人员安全,因此“检修安全”不影响断路器极数选择。
3 “一点接地”系统的配置建议
如图3.1所示,以数据中心常用的配电结构举例:低压市电两进线一母联,低压柴发并机运行,柴发与市电通过ATS切换供电,UPS的主路、旁路、维修旁路为同路电源。
图3.1:“一点接地”系统使用3P断路器
3.1 采用3P断路器
(1)主要断路器描述
表3.1:“一点接地”系统使用3P断路器
备注:A、B路变配电设备布置在同一房间内,可以满足配电系统操作和检修的安全需求,取消了母联断路器QF3的隔离开关。
(2)“断零”和杂散电流分析
均采用3P断路器,系统无“断零”风险。
杂散电流分析:图3.1,正常工况下,系统产生杂散电流。
杂散电流R1/杂散电流R2(红色虚线,R2未显示):R1经ATS1的N线和柴发N线、PE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R2经ATS1的N线和变压器N线、PE线回到柴发中性点;R1和R2由市电/柴发的运行模式决定,互斥,不会同时出现。
杂散电流R3/杂散电流R4(红色虚线,R4未显示):R3经UPS输入柜的维修旁路QF12和UPS输出柜维修旁路QF13的N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R4经UPS输出柜的总输入QF14的N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
R3和R4由UPS的运行模式决定,互斥,不会同时出现。
3.2 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可见,均采用3P断路器,系统存在杂散电流。可考虑:
ATS1使用4P断路器、
维修旁路QF12或维修旁路QF13使用4P断路器、
总输入QF14使用4P断路器,如图3.2所示。
图3.2:“一点接地”系统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1)主要断路器描述
表3.2:“一点接地”系统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2)“断零”和杂散电流分析
杂散电流分析:无2条或以上的回路,无杂散电流。
“断零”风险:ATS1、QF12、QF14存在“断零”风险。
3.3 改进型2:仅ATS1、QF12采用4P断路器
综合系统运行模式,评估改进型1“断零”和杂散电流:
(1)ATS1评估
无论市电供电还是柴发供电,ATS1长期运行,杂散电流长期存在,因此建议投入4P断路器。这与《GB 51348-2019 民用建设电气设计标准》“正常供电电源与备用发电机之间的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四极开关”相符合。但为了降低ATS1的“断零”风险,可以选用PC级的中性点重叠功能的ATS。
(2)QF12和QF14评估
UPS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常工作模式,由主路供电,维修旁路断开。
QF12使用4P断路器,投入运行时间很短,“断零”风险可接受。
QF14使用4P断路器,“断零”风险高,降低了系统可靠性,“断零”风险不可接受;经QF14形成的杂散电流,不会对IT负荷产生影响,且时间很短(QF12投入时才会产生),杂散电流风险可接受。
因此,在改进型1的基础上,保留了ATS1、QF12的4P开关配置,调整QF14为3P断路器。
“一点接地”系统的断路器配置建议,如图3.3所示。
图3.3:“一点接地”系统改进型2(断路器配置建议)
表3.3:“一点接地”系统改进型2(断路器配置建议)
4 “直接接地”系统的配置建议
如图4.1所示,以数据中心常用的配电结构举例:低压市电两进线一母联,低压柴发并机运行,柴发与市电通过ATS切换供电,UPS的主路、旁路、维修旁路为同路电源。
图4.1:“直接接地”系统使用3P断路器
4.1 采用3P断路器
(1)主要断路器描述
表4.1:“直接接地”系统使用3P断路器
(2)“断零”和杂散电流分析
均采用3P断路器,系统无“断零”风险。
杂散电流分析:图4.1,正常工况下,系统产生杂散电流。
杂散电流R1/杂散电流R2(红色虚线,R2未显示):R1经ATS1的N线和柴发N线、PE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R2经ATS1的N线和变压器N线、PE线回到柴发中性点;R1和R2由市电/柴发的运行模式决定,互斥,不会同时出现。
杂散电流R3/杂散电流R4(红色虚线,R4未显示):R3经UPS输入柜的维修旁路QF12和UPS输出柜维修旁路QF13的N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R4经UPS输出柜的总输入QF14的N线回到变压器中性点。R3和R4由UPS的运行模式决定,互斥,不会同时出现。
杂散电流R5/杂散电流R6(红色虚线,R6未显示):R5经联络柜QF3的N线和变压器B的N线、PE线回到变压器A的中性点;R6经联络柜QF3的N线和变压器A的N线、PE线回到变压器B的中性点。R5和R6同时出现。
4.2 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可见,均采用3P断路器,系统存在杂散电流。可考虑:
ATS1使用4P断路器、
维修旁路QF12或维修旁路QF13使用4P断路器、
总输入QF14使用4P断路器、
主进QF1使用4P断路器、
主进QF2使用4P断路器、
联络QF3使用4P断路器,如图4.2所示。
图4.2:“直接接地”系统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1)主要断路器描述
表4.2:“直接接地”系统改进型1(部分使用4P断路器)
(2)“断零”和杂散电流分析
杂散电流分析:无2条或以上的回路,无杂散电流。
“断零”风险:ATS1、QF12、QF14、QF1、QF2、QF3存在“断零”风险。
4.3 改进型2:仅ATS1、QF12、QF3采用4P断路器
综合系统运行模式,评估改进型1“断零”和杂散电流,其中ATS1、QF12和QF14的评估与“一点接地”系统是一致的,下面主要对QF1、QF2、QF3进行评估。
与QF12和QF14的评估类似。两市电一母联,系统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常工作模式,由QF1、QF2供电,QF3断开。
QF3使用4P断路器,投入运行时间很短,“断零”风险可接受。
QF1、QF2使用4P断路器,“断零”风险高,降低了系统可靠性,“断零”风险不可接受;经QF1、QF2形成的杂散电流,不会对IT负荷产生影响,且时间很短(QF3投入时才会产生),杂散电流风险可接受。
因此,在改进型1的基础上,保留了ATS1、QF12、QF3的4P开关配置,调整QF14、QF1、QF2为3P断路器。
图4.3:“直接接地”系统改进型2(断路器配置建议)
表4.3:“直接接地”系统改进型2(断路器配置建议)
5 总结
4P断路器使用,增加系统“断零”风险,规避杂散电流,是把双刃剑,使用时应把握好两个原则:
(1)“断零”风险控制在非正常工况下;
(2)规避正常工况下的杂散电流;
这样实现“断零”风险和规避杂散电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