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1. 演进
这张是从1g到5g路线图,从发展来看,大概每十年是一个升级,每一代的速率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到了5G的时候,峰值速率达到20Gbps,频谱效率比IMT-A提升3倍,时延达到1毫秒,移动性达500公里/时、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的6次方个、能效比IMT-A提升100倍、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Mbps。
2. 三大应用场景
5G首次面向用户和场景定义,理想是达到万物互联.5G归纳了三大应用场景
- eMBB,就是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
这种场景就是现在人们使用的移动宽带(移动上网)的升级版,主要是服务于消费互联网的需求。在这种场景下,强调的是网络的带宽( 速率 )。下行峰值速率为20gbit/s, 上行速率达到10 Gbps。
应用于移动宽带、UHD、全息图、VR等 - uRLLC,是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在这类场景下,对网络的时延有很高的需求。例如车联网,如果时延较长,网络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响应,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甚至危害人身安全。这类场景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不像手机上网,如果网络不稳定,最多引起用户的不满。用户面时延1ms,控制面时延20ms
例如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 - mMTC,是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通信。
这个也是典型的物联网场景。 对覆盖范围、电池寿命,连接密度、延迟要求高,连接密度达100万台/km2
例如智能井盖、智能路灯、智能水表电表等,在单位面积内有大量的终端,需要网络能够支持这些终端同时接入.
3. NR架构
5G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5G接入网和5G核心网,其中NG-RAN代表5G 接入网,5GC代表5G核心网
- 5G接入网(NG-RAN)
主要包含一下两个节点:
gNB: 为5G网络用户提供NR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和功能
ng-eNB:eNB演进为ng-eNB,为4G网络用户提供NR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和功能
其中gNB和gNB之间,gNB和ng-eNB之间,ng-eNB和gNB之间的接口都为Xn接口 - 5G核心网(5GC)
主要由AMF和UPF构成:
AMF:主要负责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控制面) ,类似4G中MME
UPF:用于支持用户平面功能 ,类似SGW+PGW
SMF:用于负责会话管理功能
AMF和UPF通过NG接口连接
如下图,核心网和接入网因要独立演进,5G NR、5G核心网、4G核心网和LTE混合搭配,就形成了多种网络部署选项,分为SA(独立组网)、NSA(非独立组网),现主要应用的是option3、option2,下面着重介绍这两种。

-
选项3系列:3/3a/3x
在选项3系列参考3GPP R12的LTE双连接构架,UE同时连接到5G NR和4G E-UTRA,控制面锚定于E-UTRA,沿用EPC(4G核心网),即“LTE assisted,EPC Connected”。双连接引入了”分流承载“的概念,即在PDCP层将数据分流到两个基站,主站用户面的PDCP层负责PDU编号、主从站之间的数据分流和聚合等功能。
对于控制面(CP),它完全依赖现有的4G系统——EPS LTE S1-MME接口协议和LTE RRC协议。
对于用户面(UP),存在变数,这就是选项3系列有3、3a和3x三个子选项的原因。
选项3指的是LTE与5G NR的双连接(LTE-NR DC),4G基站(eNB)为主站,5G基站(gNB)为从站。
缺点:受限于LTE PDCP层的处理瓶颈。为了避免4G基站处理能力瓶颈,就必须对原有4G基站进行硬件升级到eLTE eNB。因4G基站升级成本高,于是推出了两个“变种”选项——选项3a和3x。
选项3中,4G/5G的用户面在4G基站的PDCP层分流和聚合;而在选项3a中,4G和5G的用户面各自直通核心网,仅在控制面锚定于4G基站。
选项3x与选项3相反。为了避免选项3中PDCP层处理瓶颈,就把数据分流和聚合功能迁移到NR PDCP层。
运营商对选项3家族的青睐程度可表示为:选项3x > 选项3a > 选项3 -
选项2系列
全新的核心网和接入网,减少了4/5G的接口,降低了复杂性
Functional Split
各个逻辑节点的主要功能图
- gNB和ng-eNB的主要功能
无线资源管理相关功能: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UE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 - AMF
NAS安全、idle态mobility handing - UPF
移动性处理、PDU处理 - AMF
与UPF相连,负责UE IP地址分配,PDU会话控制
详细功能可学习:https://blog.csdn.net/baidu_41616132/article/details/89026649
Network Interfaces
主要接口如下:
- NG接口
位置: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分类:NG-C接口、NG-U接口
NG-C:连接NG-RAN与AMF(NG-RAN和5GC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NG-C功能:NG接口管理、UE上下文管理、UE移动性管理、NSA信令传输、寻呼、PDU Session管理、更换配置、警告信息传输
NG-U:连接NG-RAN与UPF(NG-RAN和5GC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NG-U功能:提供用户面非保证的数据交付
- 空口协议
SDAP的主要功能:相比LTE协议栈多了一层SDAP,因为5G网络中无线侧依然沿用4G中无限承载(RB)的概念,但5G中的核心网为了更精细化业务实现,以Qos Flow为基本业务传输单位,那么无线侧的DRB就需要与5GC中的Qos Flow进行映射,SDAP就是为5G QoS而生,功能就是PDU到bearer的映射 ,属于层二
控制面协议与LTE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