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应建立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是CNAS准则文件中规定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必须要包含的四大要素之一。通过风险识别,实验室可以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潜在风险,从而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助于实验室发现潜在的弱点和改进机会,从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在CNAS-CL01-A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软件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还要求实验室在制定合同评审程序时,需要对测试风险予以充分的规定。除此之外,实验室的内部审核的周期和覆盖范围也应基于风险分析。本文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软件测试实验室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方法
1、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能够把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严重程度综合评估风险大小的定性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风险可视化的工具,主要用于风险评估领域。主要步骤是:
1. 危害识别:列出需要评估的危险状态;
2. 危害判定:根据规定的定义为每个危险状态选择一个危险等级;
3. 伤害估计:对应每个识别的危险状态,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
4. 风险评估:根据步骤2和3的结果,在矩阵图上找到对应的交点,得出风险结论。
2、FMEA
FMEA是一种归纳方法,从故障开始逐级分析原因、影响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失效模式并推断其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考虑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小损失。FMEA 评估危险度常用方法包括:风险优先数、模式危险度指数、风险等级。检测实验室公正性风险风险评估一般会采用风险优先数模式。危险度由故障后果、可能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等级赋值并相乘来获得。危险度计算公式:危险度=S ×P×D
S--严重性的风险赋值;
P--可能性的风险赋值;
D--可控性的风险赋值。
二、风险识别范围
管理体系评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法跟踪、客户需求调研、内审、监督、监控、内审、投诉、不符合、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改进等。涵盖人、机、料、法、环、测各环节。如:
1、合同评审的风险:识别合同评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标准/方法不适用、客户需求未满足、委托单信息不全或错误、责任人员签名遗漏等。
2、样品风险:识别样品信息与委托单不符、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3、信息保密风险:识别在与客户沟通时可能泄露的信息风险。
4、沟通风险:识别未能有效传递客户检验检测需求给相关人员的风险。
5、人员风险:识别检测人员资质不足、不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等风险。
6、仪器设备风险:识别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未定期校准或核查、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等风险。
7、检测方法风险:识别未按检验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检测、样品基质对检验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等风险。
8、环境风险:识别未对检验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检验检测环境条件与要求不符等风险。
9、安全风险:识别不同检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等风险。
10、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识别未按规定对样品进行保存、销毁处理等风险。
11、数据结果风险:识别原始记录遗漏签名、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原始数据错误、原始记录更改不规范等风险。
12、报告风险:识别报告中产品/样品描述不准确、报告缺乏完整性、未审核签字、可疑值未及时报告、报告信息与原始记录不一致、超授权范围使用认证及认可标识章等风险。
13、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识别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报价、样品等方面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归档资料信息与实际不符、未按要求销毁过期文件档案等风险。
以上就是CNAS软件测试实验室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如需软件测试实验室风险评估相关文件模版可私信我获取。
(谢绝转载,更多内容可查看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