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改革

我前几天写过《战国》商鞅变法是做什么改革。我这段时间正在把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横向对比着看。我昨天也写了社会组织晋商商帮是怎么兴怎么衰的《晋商到底是怎么生与死的?》。我昨天偶尔看历代大儒大家们对汉武帝的评价,两汉魏晋甚至隋都对武帝很赞,但是从唐开始唐宋元明就狠踩武帝,但是到了清和民国又开始赞武帝。真是需要时是小甜甜,不需要时是牛夫人,但本质就武帝他这一个人。所以我特别赞同武则天过去说的话:我死后你们也不能对我盖棺定论。从我后,当代人不能修当代史,你们只能实录,不能评价。从此形成了我国隔代修史、中华文明虽经元明清仍然连续的惯例。

一般,活的长、在位无所作为的,被文官官僚集团称为圣君。一般,身体不好活的短、但又挺能折腾的,一般都被历史称为恶君。

而汉武帝活了69岁,在位55年。活的又久,在位时间又长,又能折腾。所以武帝有的是时间来修书、来宣导大家。所以形成了大家褒贬不一。不过汉武帝当时对待历史还没有武则天那个觉悟,所以被史官司马迁黑的呀...。

(1)组织变革

我过去说过,在古代,皇帝的权力主要被分割为:

廷:皇帝与太监、后宫与外戚、贵族藩王

朝:丞相内阁与文官官僚组织、武将

我过去还说过,改革改革,如果不动组织/不动决策层人物,不动分配权和分配形式,那不叫改革,那叫假改革。

武帝之前的汉朝权力架构是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一、改革朝与廷:针对丞相

设立大学士组织体系,名义上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实际用来对抗丞相率领的外朝官体系。很多事,由丞相衙门转移到了皇帝内阁。

并且大学士打破过去贵族垄断,设立察举制,要求各郡国每年推举孝者廉吏各一人,优先选拔出身寒门之人,用来对抗贵族藩王利益集团。

武帝还设置了大学:太学,让这些人在这里学习成为大学士。

二、改革军权:针对太尉

改革三公岗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变为二府(丞相、御史大夫)。把军权掌握自己手里。

并且为了强化京师长安的安全,设立了皇帝亲自指挥的羽林军。

三、加强监察体系:针对御史大夫

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设立刺史岗位,监督地方官。

并且后来还设置司隶校尉,专门监察京城的这些朝中百官和京畿直辖市。

后来还设绣衣直指,作为钦差代表皇帝处理重大案件。

其实这三个改革,暗地是拆了御史大夫。

这三招,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权臣岗位,都回收到皇帝手上。

四、削弱诸侯

朝廷被搞定了,现在就得开始搞定地方了。

武帝设计推恩令机制:规定诸侯王可以“推恩”将其封地分封给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的子弟,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侯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封的侯国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从此藩王的封地越拆越小,就都没有力量和皇帝对抗了。

(2)改革文化与发展科技

武帝请儒学大师申公出山:设明堂、改正朔、易服色、造文化,乃至最后的泰山封禅。

设明堂就是建立专门供皇帝做祭祀(假装请示上天)、布政(正式公告天下)的地方。

改正朔就是新造黄历,以正月为岁首,采取二十四节气。

易服色就是皇帝的服装颜色和样式、百官/后宫/外戚的服装颜色和样子,要分明。

想成为一代大帝,必须是文治武功双全。你看孔子就说战国乱世,礼崩乐坏。所以每一代大帝,都会重造文化,正礼正乐。

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学提拔到重要位置。但武帝并没有听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黄老道家、法家糅杂并用,形成了中国人现在讲的儒表法里。

武帝还进行了征书藏书修书,设立国家图书馆。秦皇这么干过、明朝朱棣永乐大帝这么干过(永乐大典)、清朝十全老人乾隆也这么干过(四库全书)。

武帝还设立汉乐府:上林苑,由著名音乐家李延年主持,司马相如等也参与其中。最后造出来《乐府诗集》。

武帝还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研究出来代田耕种方法、改进了农具生产资料,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改革财政

一、货币

武帝没有改革之前,各个诸侯藩王都自己造自己的货币,过去秦皇搞的统一货币在汉都被废了。

所以武帝这时可以下诏禁止各郡国铸币,违者严惩。武帝现在说的话终于有人听了。

至此,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

二、盐铁专营

盐铁专营,最早是春秋五霸齐国管仲搞,后来是战国七雄商鞅搞。到了汉又活回去了,凡是秦皇搞的汉统统反对。到了武帝这辈,汉朝已经建立了60多年,国家开销地方太多了,所以又搞起来盐铁专营。

三、国家战略储备

武帝发现有商人垄断市场搞低价收高价卖。为了稳定物价,武帝设立平准官,搞国家战略储备。根据物价,贵时抛售,把市场高价降下去让老百姓能买得起。到了市场物价太低,影响了生产者老百姓的利益(谷贱伤农),就国家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把物资买回去当国家战略储备,以便保护生产者利益,稳定市场物价。

四、收税

武帝一开始下算缗令,只是对商人收运输车税,十年后则是针对高利贷资本、商人、手工业者、,一律按资产征收财产税:经商及高利贷资本2000缗钱收一算(120钱一算),手工业者减半。因为采取的是财产自报,所以很多高利贷资本、商人、手工业者都隐瞒不报或少报,于是武帝鼓励告缗,一旦被举报隐匿财产,就没收财产,并将其中一半赏给举报者,于是告缗之风盛行。

(4)统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

有权有钱、有威信,现在终于可以着手把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地方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了。

一、建立全国水资源网络

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这为粮食农业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而且治理黄河,免除黄河决口、改道带给老百姓带来的家破人亡以及农田被淹损失。

二、建立全国水运物流网络

接受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引渭穿渠”,修起了三百里漕渠,以便关东粮食顺利运到关中。

(5)打通丝绸之路

文治,武帝搞了:设明堂、改正朔、易服色、设太学大学、教儒学、征书藏书修书设国家图书馆、出版乐府诗集。还发展了科技创新。

国内政治、农业大生产富裕了,武帝就想打通外循环全球化。首都在陕西长安的西汉,当时的西域诸国都是被匈奴人控制着。武帝派遣张骞做外交,也被匈奴人抓了起来监禁了十年,张骞才找机会逃回来。所以必须发展军事和匈奴干仗了,否则外循环经济搞不起来。

一、先防护:兴建长城

武帝后组织了七次大规模修筑边塞的行动,兴建起了长达2000公里左右的新的长城

二、先防护:建立建设军团

武帝延续文帝的措施。文帝时期是晁错做的建议: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备“胡”;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三、军事行动:卫青霍去病

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了河套地区。

公元前121年,经过霍去病的打击,匈奴浑邪王四万余众降汉,原属匈奴的河西走廊被汉朝控制。

公元前119年,汉朝动员数十万军队打击匈奴,从此匈奴单于从代郡(山西代县)、云中(山西大同)撤出,远迁漠北,对汉朝腹心地区的威胁基本解除。不过汉朝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死亡数万人、损失战马十余万匹,霍去病不久去世,因此汉朝暂停了对匈奴的打击,双方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经过十年战争,丝绸之路终于打通、并且沿路平安。从此,各国商品交易流动、文化交流、文明科技交流,进入了空前的繁荣。

c073c0f48be713c8f41ef51aa3411ffc.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