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的一个朋友问我的,所以我把我跟他聊天的内容分享出来。
(1)国内看赤字率
国内我主要看广义赤字率。
中国财政模式正在深刻转型,从税收-土地资源模式,转向国债-货币模式。
钱是怎么来的?钱是国家铸币权来的。钱是怎么从国家流通到民间的?嘿嘿嘿,你理解了钱怎么来怎么去你就明白了中国社会运转机制。
(2)国外看汇率
国外我是看中美之间的汇率。
现在都是相对的、浮动的汇率。
美国会相对中国,调低它的汇率吗?大家想想会不会?不会是因为哪几个原因?如果会,是因为哪几个原因?
中国相对美国,会调高它的汇率吗?大家想想会不会?不会是因为哪几个原因?如果会,是因为哪几个原因?
(3)其他市场看黄金和国债
上述两节说的都是钱来不来的事。但是钱来了就能保证进股市吗?不能。
所以还要看其他投资市场的吸引力。
我主要看两个:
一个是国债。国债是确定性、保本、固定收益。所以国债利率的吸引力相比股市的吸引力会如何?
一个是黄金。咱们不说民用消费黄金,咱们主要说的是投资增值黄金。大家觉得民间方、庙堂方,今年对于黄金投资的意向会如何?
(4)股市看总市值和交易额
不听其言观其行,咱们看真金白银:
2024年2月28日,A股总市值80万亿。
2024年9月20日(小牛市前),A股总市值78万亿。
2024年12月31日(年底),A股总市值94万亿。
2025年2月28日,A股总市值95万亿。
上周,A股总市值99万亿。
至于这钱是ETF机构资金长线资金来的,还是散户来的,还是并购贷款资金来的,还是互换便利资金来的,咱们不用归因追溯。事实资金就是这么多。
巴菲特这个做价值投资的,曾说过一个理论:股市总市值/国家GDP,比值超过120%就是泡沫。
当然,散户们是看不懂这事的,涨了就冲啊,把好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跌了就跑啊,把坏事再砸进地底一层。
不过监管层好像挺信这事。
(5)板块看新闻情绪
没有普遍牛,那也有结构性热点,诸如Q1的DeepSeek热点概念、人形机器人热点概念,有新闻联播报道、有春晚大流量。
DeepSeek概念的龙头股咱们也事实看到了:每日互动。人形机器人的龙头股咱们也事实看到了:襄阳轴承。这就是市场事实走出来的,这就是市场事实的共识-合力。
去年两会提出了低空经济,跑出了龙头股万丰奥威。今年两会提出了深海经济,不知道会跑出谁。
(6)我不看个股质地
有人爱看个股财务表现,如:
营收/利润规模、营收/利润增长率
分红情况
PE情况
我不爱看这些,我过去说过我的思维就是:进货卖货-对手盘思维,思考对手盘怎么想,我预判他的预判。中国3.7亿户注册股民也看不懂这些财务数据。每次A股吃面日,机构也是跑的最快的。我前几天还和朋友说中国机构的操盘手大多是2015年以后从业的。我前段时间又再重温刘青云郑少秋的《大时代》,在剧中看他们这两大机构在面对快速变化的股价时的决策与行动,想想现在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