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货币vs当今人民币¥购买力知道多少?

以前不知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唐代五钱折合现在人民币22.66元。经过一番思考,了解到了诗圣杜甫,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详情应该没我总结的详细了吧,请认真读完,
历史背景与杜甫在成都的生活
一、历史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 事件 持续时间
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4年后
公元759年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1年后
公元760年春 在友人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了茅屋,即后来的杜甫草堂 4年后
公元761年八月 一场大风将茅屋的茅草吹走,随后大雨倾盆,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年后
公元764年 杜甫继续在成都草堂居住,创作了大量诗歌 1年后
公元765年四月 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携家眷离开成都 1年后
公元765年五月 杜甫带着家人离开草堂,乘船东下,前往四川云阳 1年后
公元766年 杜甫到达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居住了两年 2年后
公元768年 杜甫离开夔州,继续漂泊于荆湘等地 2年后
公元770年 杜甫在湖南耒阳附近去世 ——
二、杜甫在成都期间的经济来源与开销
• 经济来源:
• 严武的帮助: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多次帮助杜甫,提供经济支持。
• 其他友人资助:杜甫还得到了其他朋友和当地官员的帮助。
• 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创作并未带来经济收益,但他的诗作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
• 开销:
• 日常生活:杜甫一家的生活较为简朴,主要开销包括食物、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在唐代贞观年间,一斗米的价格为5文钱,一斗米重12.5斤(6.25千克),换算成现代人民币,一斗米的价格约为22.66元。以一斤米的价格约为1.81元计算,一斗米的价格约为22.66元。
• 茅屋修缮:茅屋的建筑材料简陋,容易损坏,需要定期修缮,这给杜甫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三、杜甫的家庭情况
• 家庭成员:杜甫的妻子杨氏和几个子女随他一同来到成都。
• 孩子年龄:
• 公元760年:杜甫的子女年龄大约在几岁到十几岁之间。
• 公元765年:杜甫的子女逐渐长大,但仍然需要照顾。
• 家庭生活:杜甫的家人也会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如种菜、打理家务等,以维持生计。
四、茅屋的位置、建筑风格与手法
• 位置:茅屋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环境清幽,远离市区。
• 建筑风格:茅屋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黄泥涂壁,茅草覆顶。
• 建筑手法:茅屋的框架用竹子搭建,屋顶覆盖茅草,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耐久性差。
五、当时的大环境与杜甫的个人尊严
• 社会环境:公元760年-公元765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 个人尊严:杜甫在诗中并未提及严武的帮助,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而非依赖个人关系。
六、唐朝的建筑政策与茅草屋的合法性
• 唐朝政策:唐朝允许百姓在空地上搭建茅草屋居住,这种建筑形式在当时较为普遍。
• 建茅草屋的前因后果:
• 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无处安身,友人严武等人帮助他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块空地,搭建了茅屋。
• 公元765年:茅屋成为杜甫在成都的居所,他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创作了大量诗歌。离开成都后,茅屋逐渐倾毁不存,直到五代前蜀时期,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新修建了茅屋。
七、杜甫的职位、朋友的职位及当时物价水平
• 杜甫的职位:杜甫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小官,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
• 朋友的职位:
• 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是杜甫在成都时期的重要支持者。
• 高适:时任彭州刺史,也是杜甫在成都时期的朋友。
• 当时物价水平:据史料记载,当时成都的物价相对稳定,但杜甫一家的生活依然拮据。在唐代贞观年间,一斗米的价格为5文钱,一斗米重12.5斤(6.25千克),换算成现代人民币,一斗米的价格约为22.66元。以一斤米的价格约为1.81元计算,一斗米的价格约为22.66元。
八、杜甫居住茅屋时的年龄
•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
• 公元760年,杜甫48岁。
• 公元761年,杜甫49岁。
• 公元764年,杜甫52岁。
• 公元765年,杜甫53岁。
九、为什么杜甫不用蓑衣来修补茅草屋

  1. 经济条件限制:
    • 材料成本:虽然蓑衣的材料(如龙须草、棕榈皮等)在当时相对容易获取,但制作蓑衣需要一定的手工技艺和时间。杜甫当时经济拮据,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购买或制作足够的蓑衣来修补茅屋。
    • 劳动力不足:杜甫一家在成都的生活较为简朴,可能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完成大规模的修补工作。制作和安装蓑衣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时间,杜甫和他的家人可能难以承担。
  2. 技术限制:
    • 修补难度:茅草屋的屋顶结构相对简单,但修补时需要一定的建筑知识和技能。蓑衣虽然可以防水,但将其固定在屋顶上并确保其长期有效防水并非易事。
    • 耐久性问题:蓑衣虽然可以防水,但其耐久性不如茅草。在长期的风吹雨打下,蓑衣容易损坏,需要频繁更换,这增加了维护成本。
  3. 社会背景:
    • 普遍的居住条件:在当时的成都,普通百姓大多居住在茅草屋中,这种建筑形式在当时较为普遍。蓑衣虽然可以防水,但并不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能没有被广泛用于房屋修补。
    • 社会动荡: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物资短缺,生活成本上升。杜甫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材料和劳动力来完成大规模的修补工作。
  4. 个人选择:
    • 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创作更多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现实,而非具体的解决方案。他可能更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实际解决问题。
    • 尊严问题:杜甫在诗中并未提及严武的帮助,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而非依赖个人关系。
    总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安史之乱后的生活困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在成都的生活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但依然面临经济压力。他的家人也会参与一些基本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茅屋的建筑风格和位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杜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非依赖个人关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ebuk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