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7) 图像匹配、直方图、图像均衡化

各位同学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opencv中图像匹配方法,和图像均衡化方法

(1)模板匹配: cv2.matchTemplate();(2)图像直方图: cv2.calcHist();(3)图像均衡化: cv2.equalizeHist();(4)自适应均衡化: cv2.createCLAHE()


1. 模板匹配

模板匹配和卷积的原理很像,模板在原图像上从原点开始滑动(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计算模板与(图像被模板覆盖的地方)的差别程度,在opencv中计算差别程度有6种计算方法。然后将每次计算结果放入一个矩阵里,作为输出结果。假如原图形是A*B大小,而模板是a*b大小,则输出结果的矩阵大小是(A-a+1)*(B-b+1)

匹配方法:

cv2.matchTemplate(img, templ, method)

参数:

img: 原始图像

temple: 模板图像

method: 匹配度计算方法,如下:

cv2.TM_SQDIFF 计算平方差,计算结果越小,越相关

cv2.TM_CCORR 计算相关性,计算出来的值越大,越相关

cv2.TM_CCOEFF 计算相关系数,计算出的值越大,越相关

cv2.TM_SQDIFF_NORMED 计算归一化平方差,计算结果越接近0,越相关

cv2.TM_CCORR_NORMED 计算归一化相关性,计算结果越接近1,越相关

cv2.TM_CCOEFF_NORMED 计算归一化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越接近1,越相关


在开始前我们先导入需要用的库函和图像,定义一个图像显示函数,方便后续操作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获取图片所在文件夹
filepath = 'C:\\...\\opencv\\img'
# 获取文件夹中的某一张图片,0代表转化灰度图
img = cv2.imread(filepath+'\\team.jpg',0)
# 原图上的一块模板
template = cv2.imread(filepath+'\\face.jpg',0)
# 定义绘图函数
def cv_show(name,img):
    cv2.imshow(name,img)  # 传入自定义图像名,和图像变量
    cv2.waitKey(0)   # 图片不会自动消失
    cv2.destroyWindow()   # 手动关闭窗口
# 显示图像
cv_show('img',img)
cv_show('face',template)

我们需要在第一张图img中找到模板face的位置,并把它框出来

 


1.1 匹配单个对象 

模板在原图像上移动时,返回匹配度最高的一块区域。这里使用v2.TM_SQDIFF平方差计算方法,值越小代表匹配度越高。res中保存所有的计算结果,使用cv2.minMaxLoc()函数,获取res中的最值及最值最在的坐标位置,最值坐标是指左上角坐标(x, y)根据坐标位置和模板的宽和高,可以在原图像中画出目标所在位置。x轴向右为正,y轴向下为正,获得目标右下角坐标(x+w, y+h)。注意在template.shape中提取模板尺寸的时候,shape[0]保存的是高,shape[1]保存的是宽。

#(1)匹配单个对象
# img代表原始图像,template代表模板窗口,1默认为cv2.TM_SQDIFF方法
res = cv2.matchTemplate(img, template, 1) 
# 获取结果的最值和最值位置
min_val,max_val,min_loc,max_loc = cv2.minMaxLoc(res)
# 最值位置是左上角的坐标位置,通过模板的宽和高可以在原图上把模板位置画出来
h,w = template.shape  # shape值是(高,宽)
# 找出右下位置
bottom_loc = (min_loc[0]+w,min_loc[1]+h)
# 复制一份图像,不然画框的时候原图像会变
draw = img.copy()
# 输入图像画板draw,左上坐标,右下坐标
cv2.rectangle(draw,min_loc,bottom_loc,(0,0,255),2)
# 绘图
plt.subplot(121)
plt.imshow(res,cmap='gray')  # 计算出的每一个窗口的结果值
plt.subplot(122)
plt.imshow(draw,cmap='gray') # 在画板上把目标值框出来
plt.tight_layout() #自动排版

左侧是res的图像是模板和整个图像运算后的结果,右侧框出来的是匹配度最高的图像,匹配正确


1.2 多目标匹配

设定一个阈值,只要模板和图像运算后的结果大于这个阈值,就将这个区域框出来,不单单识别匹配度最高的,只要满足给定的条件就行。

在这里使用cv2.TM_SQDIFF_NORMED归一化平方差来表明匹配度,只要匹配度小于0.2,就将这个区域选出来。使用np.where()函数来获取所有满足阈值条件的区域的左上角坐标点需要注意的是,获取的坐标点loc中依次保存的是高和宽,即(y, x),而我们在画矩形框的时候需要的坐标pt(x, y),因此需要把loc的坐标顺序翻转一下。得到左上角坐标(x, y),右下角坐标(x+w, y+h)

# 导入灰度图
img = cv2.imread(filepath+'\\team.jpg',0)  # 原图
template = cv2.imread(filepath+'\\face.jpg',0)  # 从原图上取下的一块
h,w = template.shape # 获取模板的高和宽
# 图像匹配,使用归一化相关系数
res = cv2.matchTemplate(img,template,cv2.TM_SQDIFF_NORMED)
# 设置阈值,只要计算出的归一化平方差小于0.2就把那一块位置找出来
threshold = 0.2
loc = np.where(res<threshold)  #输出满足条件的坐标
# 绘制所有的满足匹配度的窗口
# zip(*) 可理解为解压,返回二维矩阵式。loc中loc[0]是高,loc[1]是宽,[::-1]表示倒序。p[0]代表宽,p[1]代表高
for pt in zip(*loc[::-1]):  
    bottom_loc = (pt[0]+w,pt[1]+h)
    cv2.rectangle(img,pt,bottom_loc,(0,0,255),1)  # 参数:图像,左上坐标,右下坐标,线条颜色,线条粗细
# 绘图
cv2.imshow('img',img)
cv2.waitKey(0)

线条粗细代表匹配度,中间的可能性最大,(都是同一个人...)


2. 图像直方图

同样,我们先导入需要的库,和图像文件,再定义一个图像显示函数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获取图片所在文件夹
filepath = 'C:\\...\\opencv\\img'
# 定义绘图函数
def cv_show(name,img):
    # 传入自定义图像名,即图像变量
    cv2.imshow(name,img) 
    # 图片不会自动消失
    cv2.waitKey(0)
    # 手动关闭窗口
    cv2.destroyWindow()

2.1 直方图绘制

用于统计图像上每个像素值出现的次数。

(1)方法1:使用matplot绘制直方图

# 导入图像
img = cv2.imread(filepath+'\\mh.jpg',0)  #0代表灰度图 
# 直方图展示
plt.hist(img.ravel(),256)  #ravel将二维拉长成一维,统计0-255每个像素值出现的个数
plt.show()

读入的img是灰度图,只有两个维度,将它变成一维统计像素值出现个数,设置range=[0,256]顾头不顾尾,对0-255每一个像素值计数。


(2)方法2:使用cv2.calcHist()函数

cv2.calcHist(img, channels, mask, histsize, ranges)

img输入图像的图像格式为uint8或float32,当传入函数时,应用中括号,[img]

channels是用中括号来告知函数绘制图像直方图。如果输入的是灰度图,则值为[0];如果是彩图,传入的参数可以是[0]或[1]或[2],分别对应BGR

mask掩模图像,统计整幅图的直方图就是None。如果画某一部分直方图,需要制作一个掩模图像并使用。掩模大小和img一样的np数组,需要的部分为255,不需要的部分为0.

histSize:BIN的数目。应使用中括号,控制x轴取值区间,一般为256

ranges使用中括号表示像素值范围[0, 256]顾头不顾尾

下面对彩图img进行直方图统计,不使用掩模,分别统计图像BGR三通道上的各个像素值出现了多少次,使用折线图绘制曲线。hist中保存的是每个通道每个像素值出现的次数。

img = cv2.imread(filepath+'\\mh.jpg')  # 以彩色图为例
color = ['b','g','r']  #分别研究三颜色通道的直方图,用颜色区分
for i,col in enumerate(color):  #enumerate遍历数据对象,返回数据和对应下标
    # i存放color下标,col存放具体值     
    hist = cv2.calcHist([img], [i], None, [256], [0,256])
    plt.plot(hist, color=col, label=f'{col}--channel')  # 绘制三通道上每个通道像素点出现的个数的折线图
    plt.xlim([0,256])
plt.legend()


2.2 掩模mask操作

掩模mask的大小和原图像大小一致。掩模中只有两部分,0和255,一部分为白色一部分为黑色。掩模中白色部分覆盖到的区域保留原图,黑色部分覆盖到的区域置为0。

如果我们读入的图像时一张彩图,在构建np数组时,需要舍弃第三个维度,即通道。保留前两个维度img.shape[:2],掩模的size和原图像相同。由于mask是一个数组,可以使用切片的方法将需要保留的位置变成白色255。

使用图像按位操作方法:cv2.bitwise_and(src1, src2, mask)

src 输入图像

mask掩膜,用一副二值化图片对另外一幅图片进行局部的遮

分别统计加了掩模和没加掩模的图像的像素点个数来对比。

img = cv2.imread(filepath+'\\shandi.jpg',0)
# 创建mask,由于如果img是彩图就是三维,舍弃通道取长和宽,创建一个和img相同大小的mask
mask = np.zeros(img.shape[:2],np.uint8)  # 8位无符号整型,0-255
# 使用切片方法,将maks中的一部分变成255白色
mask[200:700,200:700] = 255
# 在图像上覆盖一层掩模
masked_img = cv2.bitwise_and(img,img,mask=mask)
# 直方图统计
hist_full = cv2.calcHist([img],[0],None,[256],[0,256]) # 无掩模
hist_mask = cv2.calcHist([img],[0],mask,[256],[0,256]) # 有掩模
# 绘图
plt.subplot(221),plt.imshow(img,'gray') # 原图,绘制灰度图,不然颜色太杂
plt.subplot(222),plt.imshow(mask,'gray') # 掩模图
plt.subplot(223),plt.imshow(masked_img,'gray')  # 掩模覆盖原图
plt.subplot(224),plt.plot(hist_full,label='non-mask'),plt.plot(hist_mask,label='masked')  #像素值统计
plt.legend()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3. 图像均衡化

图像的直方图是对图像对比度效果上的一种处理,旨在使得图像整体效果均匀。原始图像由于其灰度分布可能集中在较窄的区间,造成图像不够清晰通过改变图像的直方图,来改变图像中各像素的灰度,用于增强局部的对比度而不影响整体的对比度。这种方法对于背景和前景都太亮或者太暗的图像非常有用。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增大对比度,使图像清晰,达到增强的目的。

均衡化函数: cv2.equalizeHist(img)

img指需要均衡化的原图像,灰度图像返回值为均衡化后的图像。


3.1 对图像整体进行均衡化

# 原图像有些位置的像素值特别多,有的位置很少
img = cv2.imread(filepath+'\\mh1.jpg',0) #0灰度图
plt.hist(img.ravel(),256) #0-255每一个值出现了多少次
plt.show()
# ==2== 均衡化
equ = cv2.equalizeHist(img)
plt.hist(equ.ravel(),256)  # 将均衡化后的图像使用ravel()拉长成一维,计算0-255每个值出现的次数
plt.show
# ==3== 图像展示,整体做均衡化会丢失一些细节
res = np.hstack((img,equ))  # 将两张图组合在一起
cv_show('res',res)

 左图时原始图像的像素直方图,右图是均衡化后的像素直方图

   

左图为原始图像,右图为均衡化之后的图像。我们看出,对整体均衡化之后会大致一下细节的丢失


3.2 自适应均衡化

整幅图像会被分成很多小块,然后再对每一个小块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缺点是:如果有噪声的话,噪声会被放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使用对比度限制。对于每个小块来说,如果直方图中的bin超过对比度的上限的话,就把 其中的像素点均匀分散到其他 bins中,然后在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cv.createCLAHE(clipLimit, tileGridSize)

clipLimit: 颜色对比度限制,默认是40

tileGridSize: 进行像素均衡化的网格大小,默认为8*8

img = cv2.imread(filepath+'\\mh1.jpg',0)
# 设置均衡化参数,对比度阈值为2,网格为3*3
clahe = cv2.createCLAHE(clipLimit=2,tileGridSize=(3,3))
# 生成自适应均衡化后的图像
res_clahe = clahe.apply(img)
# 将三张图象组合在一起看一下区别
res = np.hstack((img,equ,res_clahe))
cv_show('res',res)

第一张是原图,第二张是整体均衡化之后的图像,第三张是自适应均衡化之后的图像

  • 5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OpenCV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图像缩放是OpenCV中常用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可以改变图像的尺寸大小。 直方图是一种统计图形,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在图像处理中,直方图描述了图像中像素值的分布情况。基于直方图的算法可以用来比较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图像缩放对直方图算法相似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图像进行缩放时,像素值的分布发生变化,直方图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在缩放后的图像上计算的直方图与原图像直方图将不再相同。 图像缩放会导致直方图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直方图算法的相似度度量结果。在缩小图像尺寸的情况下,直方图的分布信息可能会损失,因此算法的相似度度量可能会有所下降。而在放大图像尺寸的情况下,直方图的形状可能会变得更加平滑,导致算法相似度度量结果可能较为接近。 为了解决图像缩放对直方图算法相似度的影响,可以考虑在进行缩放操作之前,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例如,可以进行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匹配等操作,使得图像直方图分布更加平衡或与目标直方图更加相似。这样,在缩放后计算直方图相似度时,结果会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之,图像缩放对直方图算法相似度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图像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调整,以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相似度度量结果。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立Si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