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工作室智能与图形处理小组 1.0成员 08届优秀毕业生 林洲
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在文字里面记过完整的QG。偶尔也会想起几个片段,一些开心的、或悲伤的小事。零零碎碎的,成不得整体。
第一次见到强哥是在大学第一次班会上,以班主任的身份。那时想不到站在讲台上的这个第一眼以为是班长的人,竟然为自己整个大学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大一的生活过得像高中,上课、晚自修。大一期末,以不错的成绩向第一年的生活交了份答卷。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思考自己要什么,想在大学里面获得些什么。毕业后一直在想,要不是QG,四年下来可能就只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已了。
05年,初冬。强哥在班里面成立了三个小组,幸运地成为了当时3D组的一名成员。时间也自然的从课内转到了课外。图书馆是经常去的地方,几个人也会在路上讨论一下彼此的进度和问题。
都说虚拟显示是直观的、可视的,可要用一堆代码把虚拟世界显示出来却并非是容易的。在QG第一个任务是在电脑上画一个立方体,小小的一个立方体竟然折腾了我们很久。05年图书馆关于DirectX的书少得可怜,小组的几个人跑了几次图书馆,分头把图书馆翻了个编才找到为数不多的两三本相关的书。回到宿舍,几个人抱着书捣鼓了一个星期才把小小的立方体显示出来。
后来,我们让立方体动起来了。再后来,我们实现了多个立方体的碰撞运动。最后,我们做出了复杂的场景,实现了复杂的功能。却再也没有做出一个小小的立方体的成就感了。
刚刚开始是辛苦的,走了不少弯路。也有偷懒的时候,但总被强哥狠狠“批”了一顿,乖乖地坐到电脑前面。现在想起来,那段走弯路的日子其实是很开心的。那时候的作品除了使用微软的DirectX,几乎没有使用其他的工具,网上也没有成熟的代码可以借鉴。一行一行的,到快毕业最后一个作品,三个人竟也写出了1.5万的代码。
那时候,杨是喜欢游戏的,在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好的点子。男哥喜欢逛技术论坛,每次在论坛上学到了技巧,都尝试着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啊kuoi喜欢专研算法,在整个作品的效率优化上做了很多工作的。就是这样,你一点,我一点,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后。
到最后,回头看这一切。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想到会走多远,刚刚开始参加比赛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大二下学期的学校挑战杯比赛,拿着一个简单的作品就冲了上去。没有准备答辩,没有调试作品。最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拿到名次。后来在大三第一学期参加了学校的软件设计大赛,三个人经过了几个不眠的晚上调通了作品,草草写了个演示文稿就上了。虽然结果不竟如人意,但毕竟是顺利了拿到了参加省赛的资格。
第一次参加省赛,不紧张,也没有兴奋。去的时候,跟杨、男哥说,目标是争二保三。这次我们做足了准备,展示出了作品。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看着评委席上的评委的表情,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回来的时候,杨说,其实我一直想拿一等,我说,我也是。
dage说,如果没有太远大的目标,就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在QG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大一时仰望着一个个目标,远而模糊。退而呆在实验室里面完成一个一个的作品,每一次看到机会就冲上去。到最后,发现距离自己的目标已经很近了。
在QG的日子,大家都戏称是痛并快乐着。若说,天天在实验室,偶尔通宵调程序是痛。那么所有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便是快乐的。经历了几次招新后,工作室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很多个性十足,当却极富热情的师弟师妹们。打篮球、踢足球、野炊、烧烤……每次聚在一起总是十分开心的。
相同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相同的感受。在那些压力最大的日子里面,聚在一起,聊上半天。一直觉得是释放掉所有压力的最好途径。小文说,团队就是一个拥有军队纪律和家的温暖的地方。无法现象,如果身边没有一群一起奋斗、为我分担压力、一起开心的兄弟姐妹,我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就是这样,毕业最后的聚餐上,很多人都喝醉了,抱头痛哭了一场。相信没有了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自然没有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也就是这样,才感受到强哥经常说的——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校园生活已经远去,但亦然经常会想起那一段和一群拥有着梦想的人,一直为梦想执着最求过的日子,那段混在QG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