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网站解决方案

高并发网站解决方案

海量数据处理分析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有幸接触到海量的数据处理问题,对其进行处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量过大,数据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存在。如果说有10条数据,那么大不了每条去逐一检查,人为处理,如果有上百条数据,也可以考虑,如果数据上到千万级别,甚至过亿,那不是手工能解决的了,必须通过工具或者程序进行处理,尤其海量的数据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存在,例如,数据中某处格式出了问题,尤其在程序处理时,前面还能正常处理,突然到了某个地方问题出现了,程序终止了。
二、软硬件要求高,系统资源占用率高。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除了好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合理使用工具,合理分配系统资源。一般情况,如果处理的数据过TB级,小型机是要考虑的,普通的机子如果有好的方法可以考虑,不过也必须加大CPU和内存,就象面对着千军万马,光有勇气没有一兵一卒是很难取胜的。
三、要求很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好的处理方法是一位工程师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个人的经验的总结。没有通用的处理方法,但有通用的原理和规则。

那么处理海量数据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我把我所知道的罗列一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选用优秀的数据库工具
现在的数据库工具厂家比较多,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对所使用的数据库工具要求比较高,一般使用Oracle或者DB2,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5性能也不错。另外在BI领域:数据库,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数据挖掘等相关工具也要进行选择,象好的ETL工具和好的OLAP工具都十分必要,例如Informatic,Eassbase等。笔者在实际数据分析项目中,对每天6000万条的日志数据进行处理,使用SQL Server 2000需要花费6小时,而使用SQL Server 2005则只需要花费3小时。
二、编写优良的程序代码
处理数据离不开优秀的程序代码,尤其在进行复杂数据处理时,必须使用程序。好的程序代码对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数据处理准确度的问题,更是数据处理效率的问题。良好的程序代码应该包含好的算法,包含好的处理流程,包含好的效率,包含好的异常处理机制等。
三、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区操作
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区操作十分必要,例如针对按年份存取的数据,我们可以按年进行分区,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分区方式,不过处理机制大体相同。例如SQL Server的数据库分区是将不同的数据存于不同的文件组下,而不同的文件组存于不同的磁盘分区下,这样将数据分散开,减小磁盘I/O,减小了系统负荷,而且还可以将日志,索引等放于不同的分区下。
四、建立广泛的索引
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对大表建立索引是必行的,建立索引要考虑到具体情况,例如针对大表的分组、排序等字段,都要建立相应索引,一般还可以建立复合索引,对经常插入的表则建立索引时要小心,笔者在处理数据时,曾经在一个ETL流程中,当插入表时,首先删除索引,然后插入完毕,建立索引,并实施聚合操作,聚合完成后,再次插入前还是删除索引,所以索引要用到好的时机,索引的填充因子和聚集、非聚集索引都要考虑。
五、建立缓存机制
当数据量增加时,一般的处理工具都要考虑到缓存问题。缓存大小设置的好差也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成败,例如,笔者在处理2亿条数据聚合操作时,缓存设置为100000条/Buffer,这对于这个级别的数据量是可行的。
六、加大虚拟内存
如果系统资源有限,内存提示不足,则可以靠增加虚拟内存来解决。笔者在实际项目中曾经遇到针对18亿条的数据进行处理,内存为1GB,1个P4 2.4G的CPU,对这么大的数据量进行聚合操作是有问题的,提示内存不足,那么采用了加大虚拟内存的方法来解决,在6块磁盘分区上分别建立了6个4096M的磁盘分区,用于虚拟内存,这样虚拟的内存则增加为 4096*6 + 1024 = 25600 M,解决了数据处理中的内存不足问题。
七、分批处理
海量数据处理难因为数据量大,那么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难的问题其中一个技巧是减少数据量。可以对海量数据分批处理,然后处理后的数据再进行合并操作,这样逐个击破,有利于小数据量的处理,不至于面对大数据量带来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也要因时因势进行,如果不允许拆分数据,还需要另想办法。不过一般的数据按天、按月、按年等存储的,都可以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开处理。
八、使用临时表和中间表
数据量增加时,处理中要考虑提前汇总。这样做的目的是化整为零,大表变小表,分块处理完成后,再利用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处理过程中的临时表的使用和中间结果的保存都非常重要,如果对于超海量的数据,大表处理不了,只能拆分为多个小表。如果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步汇总操作,可按汇总步骤一步步来,不要一条语句完成,一口气吃掉一个胖子。
九、优化查询SQL语句
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查询处理过程中,查询的SQL语句的性能对查询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编写高效优良的SQL脚本和存储过程是数据库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检验数据库工作人员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对SQL语句的编写过程中,例如减少关联,少用或不用游标,设计好高效的数据库表结构等都十分必要。笔者在工作中试着对1亿行的数据使用游标,运行3个小时没有出结果,这是一定要改用程序处理了。
十、使用文本格式进行处理
对一般的数据处理可以使用数据库,如果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必须借助程序,那么在程序操作数据库和程序操作文本之间选择,是一定要选择程序操作文本的,原因为:程序操作文本速度快;对文本进行处理不容易出错;文本的存储不受限制等。例如一般的海量的网络日志都是文本格式或者csv格式(文本格式),对它进行处理牵扯到数据清洗,是要利用程序进行处理的,而不建议导入数据库再做清洗。
十一、定制强大的清洗规则和出错处理机制
海量数据中存在着不一致性,极有可能出现某处的瑕疵。例如,同样的数据中的时间字段,有的可能为非标准的时间,出现的原因可能为应用程序的错误,系统的错误等,这是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制定强大的数据清洗规则和出错处理机制。
十二、建立视图或者物化视图
视图中的数据来源于基表,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可以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则分散到各个基表中,查询或处理过程中可以基于视图进行,这样分散了磁盘I/O,正如10根绳子吊着一根柱子和一根吊着一根柱子的区别。
十三、避免使用32位机子(极端情况)
目前的计算机很多都是32位的,那么编写的程序对内存的需要便受限制,而很多的海量数据处理是必须大量消耗内存的,这便要求更好性能的机子,其中对位数的限制也十分重要。
十四、考虑操作系统问题
海量数据处理过程中,除了对数据库,处理程序等要求比较高以外,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一般是必须使用服务器的,而且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要求也比较高。尤其对操作系统自身的缓存机制,临时空间的处理等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
十五、使用数据仓库和多维数据库存储
数据量加大是一定要考虑OLAP的,传统的报表可能5、6个小时出来结果,而基于Cube的查询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因此处理海量数据的利器是OLAP多维分析,即建立数据仓库,建立多维数据集,基于多维数据集进行报表展现和数据挖掘等。
十六、使用采样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正在逐步兴起,面对着超海量的数据,一般的挖掘软件或算法往往采用数据抽样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误差不会很高,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的成功率。一般采样时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防止过大的偏差。笔者曾经对1亿2千万行的表数据进行采样,抽取出400万行,经测试软件测试处理的误差为千分之五,客户可以接受。
还有一些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情况和场合下运用,例如使用代理键等操作,这样的好处是加快了聚合时间,因为对数值型的聚合比对字符型的聚合快得多。类似的情况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处理。
海量数据是发展趋势,对数据分析和挖掘也越来越重要,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重要而紧迫,这便要求处理要准确,精度要高,而且处理时间要短,得到有价值信息要快,所以,对海量数据的研究很有前途,也很值得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开源平台的高并发集群思考
目前碰到的高并发应用,需要高性能需求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1、网络    2、数据库    
这两个方面的解决方式其实还是一致的:
   1、充分接近单机的性能瓶颈,自我优化
   2、单机搞不定的时候(数据传输瓶颈:单位时间内磁盘读写/网络数据包的收发cpu计算瓶颈),把负荷分担给多台机器,就是所谓的负载均衡
网络方面单机的处理:
   1、底层包收发处理的模式变化(从select 模式到epoll / kevent)
   2、应用模式的变化
         2.1应用层包的构造方式
         2.2 应用协议的实现
         2.3 包的缓冲模式
         2.4 单线程到多线程
网络负载均衡的几个办法:
   1、代理模式:代理服务器只管收发包,收到包以后转给后面的应用服务器群(服务器群后可能还会有一堆堆的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并且把返回的结果再返回给请求端
   2、虚拟代理ip:代理服务器收发包还负载太高,那就增加多台代理服务器,都来管包的转发。这些代理服务器可以用统一的虚拟ip,也可以单独的ip
   3、p2p:一些广播的数据可以p2p的模式来减轻服务器的网络压力
数据库(指mysql)单机的处理:
1、数据库本身结构的设计优化(分表,分记录,目的在于保证每个表的记录数在可定的范围内)
2、sql语句的优化
3、master + slave模式
数据库集群的处理:
1、master + slave模式 (可有效地处理并发查询)
2、mysql cluster 模式 (可有效地处理并发数据变化)


可扩展、高可用、负载均衡网站架构设计方案
基本需求:
1、  高可用性:将停止服务时间降低到最低甚至是不间断服务
2、  可扩展性:随着访问的增加,系统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
3、  可视性:系统、服务的状态处于一个实时的监控之下
4、  高性能高可靠性: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及合理的备份策略
5、  安全性:结构上的安全及主机的安全策略

基本思路
1、对于访问频繁,用户量大的对象(bbs,blog)采用某种合理的方式负载到多个服务器上。把数据库独立出来,准备2套mysql数据库,以实现主从复制,即减轻负载,又提高了可靠性。更近一步,使用mysql proxy技术,实现主从服务器的读写分离,大大提高这个系统的性能和负载能力。
2、数据库与外部网络隔离,只允许web服务器(bbs,blog等)通过私有地址方式访问。这样就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带宽。
3、部署监控系统,通过监控主机存活、服务、主机资源,实时把系统的健康状态置于可视状态,对系统的运营状态心中有数。
4、备份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使用单独的服务器集中备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主意。

技术实现
1、负载均衡。2台同样配置的linux服务器,内核支持lvs,配置keepalived工具,即可实现负载转发。一旦其后的真实服务器出现故障,keepalived会自动把故障机器从转发队列删除掉,等到故障修复,它又会自动把真实服务器的地址加入转发列表。由于lvs支持会话保持,因此对于bbs 这样的应用,一点也不用担心其登录丢失。
2、mysql主从复制。即保证数据的安全,又提高了访问性能。我们在前端的每个web服务器上加入mysql proxy这个工具,即可期待实现读写的自动分离,让写的操作发生在主数据库,让查询这类读操作发生在从数据库。
3、nagios是一个开源的,受广泛欢迎的监控平台。它可对主机的存活、系统资源(磁盘空间、负载等)、网络服务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探测到故障,将自动发送邮件(短信)通知故障。
4、备份。包括web数据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备份。对于web服务而言,GNU tar即可实现备份的一切愿望。简单的设置一下crontab 就可以让系统在我们做梦的时刻老老实实的帮我们备份了。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一直备份下去,所以要做一个合适的策略,以不断的用新的备份去替换陈旧的备份数据;多少天合适?看磁盘容量吧。对于数据库,先mysqldump一下,再tar.完成这些工作后把备份文件传输到备份服务器集中。一个比较省事的方法是把备份服务器以NFS方式挂接到web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
5、web服务器。至少包括apache和mysql proxy这两个组件。Apache做bbs和blog的容器,以虚拟机方式把用户的请求转发到bbs目录或blog目录。
6、安全措施。包含两层安全,一层是主机本身,另一层是结构(mysql从外部网络隔离)。实践证明,iptables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防火墙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采取先关门后开窗的策略,大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组件
一、 硬件: 负载均衡2台(dell 1950),web服务器2-3台(dell1950),数据库2台(dell 2950),存储NAS(5T格式化后容量),备份4u服务器(带磁盘阵列5T容量),监控服务器1台(dell1850).
二、 软件:操作系统centos 5(定制安装),负载均衡ipvsadm、keepalived,监控nagios,web服务apache+php等,数据库mysql,数据库代理mysql proxy.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