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太网最小发送时间,或称冲突时槽(collision slot)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有如下特点: (1)它是检测一次碰撞所需的最长时间;也是发送一个帧时,发送方检测碰撞的最短时间。 (2)要求帧长度有个下限。(即最短帧长) (3)保障CSMA/CD作为MAC算法的有效性。 (4)如发生碰撞,要等待一定的时间重发。t=rT。(T为碰撞槽时间) 2. 以太网最小发送时间的计算 Lmin/R = 2*S/(0.7*C) + 2*Tphy + n*Tr
Lmin - 最小帧长
R - 网络传输速率(10M等)
S - 碰撞域 (*2 表示一来一回,划个图就明白了)
C - 标准光速(*0.7表示在双绞线中信号传播速率,用光纤的话别论)
Tphy - 物理层延时(*2 是因为要经过一收一发两个主机的物理层)
Tr - 中继器延时(一般来说,相当于两个物理层的延时) 3. 估计在最坏情况下,检测到冲突所需的时间
(1)A和B是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主机,设信号在A和B之间传播时延为τ,假定A在t时刻开始发送一帧,则这个帧在t+τ时刻到达B,若B在t+τ-ε时刻开始发送一帧,则B在t+τ时就会检测到冲突,并发出阻塞信号。
(2)阻塞信号将在t+2τ时到达A。所以A必须在t+2τ时仍在发送才可以检测到冲突,所以一帧的发送时间必须大于2τ。
(3)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于10Mbps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51.2μs。
(3)51.2μs也就是512位数据在10Mbps以太网速率下的传播时间,常称为512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512位时=64字节,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512位时=64字节。 512位时是主机捕获信道的时间。如果某主机发送一个帧的64字节仍无冲突,以后也就不会再发生冲突了,称此主机捕获了信道。由于信道是所有主机共享的,为避免单一主机占用信道时间过长,规定了以太网帧的最大帧长为1500。
以太网最小发送时间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1-29 11:23:1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