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的细做[佐岸]---转载自:中华读书报 2004/03/03

粗粮的细做

佐岸

转载自:中华读书报 2004/03/03

侯捷注:这是一篇很棒的书评。
从日常生活切入,铿锵作响起承转合之後,曲终奏雅。
内容有物、文字不俗,
又不至於掉书袋、满篇名人大词看得人眼冒金星血压升高。
深具阅读乐趣。深得书评三昧。大陆果然有人!


对生活条件日渐优越的人们来说,粗粮正在越来越成为一种高档的食品。粗粮由於富含人体所必须的一些微量元素,从而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食物,但粗粮糟糕的口感却往往又拒食客於千里之外,因此,粗粮转化为高档食品的前提是厨师能把粗粮也做出好的味道。曾经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同事,由於年轻时吃了太多的粗粮,对贴饼子熬小鱼等粗粮做成的所谓“农家菜”实在提不起兴趣,但当厨师把蒸好的窝头用油炸透,再沾以炼乳来食用时,我的这位同事却又开始了大嚼特嚼。世界上相通的事物很多,退回到计算机图书市场,今天办公软件类图书所处的地位就和粗粮的情况相仿。

粗粮式的办公软件

虽然会利用Office处理办公事务曾经一度成为是否会使用电脑的标志,但到了今天,办公软件类图书已成为了没有细做前的“粗粮”,甚至沦为了不折不扣的“鸡肋”。

说办公软件类图书像粗粮,是因为办公软件同粗粮一样,“口感”往往很差。在人们的印象中,办公软件已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会利用Office处理办公事务只是一项很平常的本领,从而只能成为人们求职的基本条件,而不可能成为高薪或升职的条件,於是人们就开始轻视办公软件的技能。另一方面,人们却都在忽略一个事实:绝大多数人只用到了不超过Office套装软件70%的功能(侯捷眉批1),因此许多高级事务不是Office做不了,而是人们没有把Office研究透,从而不会用Office来做。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们不知道Office能做某些事情,於是就想当然地把Office归入“低档”的电脑技能,另一方面,人们却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一筹莫展。造成这对矛盾存在的原因,还要归就於目前办公软件类图书的写法。

当前办公软件类图书基本上只介绍办公软件基本的操作功能,而没有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侯捷眉批2,这样,也就失去了介绍办公类软件其余70%功能的必要性。要使一本电脑图书成为畅销书,定价的高低往往也会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而深入介绍一个软件的应用时,图书的篇幅必然随之增大,定价也会随之增高,编辑这时就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惑:是否存在肯於花80元买办公软件类图书的读者。再说明白一些,这个问题就是粗粮式的办公软件类图书有没有细做的必要。

粗粮是否需要细做

要找到“办公软件类图书是否需要细做”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读者的购买目的。以编程类图书来说,华中科技的《深入浅出MFC》售价达到了80元,而电力社的《C++ Primer中文版》的售价甚至到了128元,而这两本的销量却又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说明价格并不是唯一左右读者是否购买的唯一因素,读者同样会考虑图书的实用性等因素侯捷眉批3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从理论上说,信息化是国内多数企业都需要的,然而,面对总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施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和不能实施的企业就形成了一个3:7的比例。再来看实施得起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以ERP软件为例,实施成功的企业和实施不成功的企业又形成了一个3:7的比例。这样,超过七成的国内企业不是不需要信息化,而是需要以一种更为经济,更为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如暂不需要BPR),这实际上就给办公软件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管理软件厂商看来,以办公自动化实现为标志的OA系统,是低档次的代表,这种观点使得许多传统企业也耻於谈论OA。於是,办公软件就处於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然而企业的实际需求却还是实际存在着,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需求的工作就会以一种病态的方式来运作。

以决策系统而论,国外的企业哪怕规模再小,也会设一个建模师的职位,这个人的职责就是把企业决策时遇到的问题综合成一个数学模型来考虑,进而找出最佳方案,而这在国内中小型企业中则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国内许多企业还是延用了“三拍”式的决策方式:事前靠拍脑门决策,如果决策失误则拍大腿後悔,当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时,则拍拍屁股走人。一个小小的决策系统的缺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再对目前很热的项目管理侯捷眉批4而言,尽管项目管理已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但在人们印象里更多的还是认为只有建筑工程和软件开发才会用到项目管理。而所谓项目,不过就是我们只做一次的工作,这样不论是设计一架飞机,还是创作一条企业的宣传标语,只要这项工作有开始和结束,有明确的产出结果,都可以做为项目来对待。因此,从医疗保健到制造行业,从软件制作到矿产资源开发,各行各业无不涉及项目管理。 开了项目管理,会造成所有的项目同时处於资源需求的最高峰或是项目同时结束,而前者会导致企业背负沉重的负担,後者则会使得企业不得不面临裁员的困境。在如项目估算、预算、控制、沟通以至权威等其他方面,企业往往也会因安排不合理而遭遇危机。其实一句中国的老话已经形象地概括了项目管理的功用──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是穷。不知企业的领导者们有没有考虑过因为没有进行项目管理这种“算计”工作,而少赚了多少钱。

值得提到的还有知识管理领域,来自Gartner研究机构的报告表明:一家不具备协作性质的公司,只能对仅仅20%的企业资源进行真正的优化与管理。而另外80%的有用资源则分别残留在电子邮件里、桌面上、内发的文件中、从网络下载的各种页面上,以及由企业应用程序生成的可读报告里。因此,实施与没有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就会非常明显,在信息已成为资产的一部分的今天,没有利用好80%的信息资源,就等同於没有管理好同样价值的固定资产。然而,在一个管理完善的公司,没有一个领导会允许下属对80%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同时,80%的领导却不会想到对80%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同样重要。

事实上,企业所遇到的上述问题都可以利用办公软件加上一点管理思想来解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许多企业实施ERP、CRM系统成功後,往往只有一年的相关数据,这样就会使得系统的许多工作由於没有历史数据的积累而无法完成,ERP、CRM的使用效果在实施初期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也并不是说有财力、有计划实施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就不需要利用办公软件把自己的业务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造。由此看来,粗粮式的办公软件类图书就实在有细做的必要了,而接下来所要解决的就应该是粗粮如何细做这个问题。

粗粮怎麽细做

综合考虑计算机图书市场和IT应用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办公软件和办公软件类图书正在构成一个恶性的死循环。对於办公软件,人们习惯於通过图书自学。而由於在人们心目中办公软件的低档化,使得办公软件类图书只介绍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当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某些问题时,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又会妨碍办公软件的深入使用。因此,粗粮细做的本质就是要打破这个死循环。

实际上,这也不难办到。以决策系统为例,只要具备数据模型决策的相关知识,Excel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软件。而项目管理的实现手段不过就是微软的Project软件,项目管理对人们之所以陌生,是因为以实用项目管理操作为内容的Project类图书没有出现。看似神秘的知识管理,虽然有SAP、PeopleSoft这样的大型厂商介入,其实初级实现手段不过就是IBM的Lotus K station、微软的Sharepoint这样的小软件。由於国内企业会计最先实现了电算化,因此许多企业的ERP实施往往是以财务模块为核心展开的。因此,为ERP、CRM系统积累资源,利用Excel软件同样可以办到。曾经有一段时间,电子社的《Excel在财会管理中的应用》和《Microsoft Excel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的《Excel2002与财务金融》、科学出版社的《电子会计师:Excel2002学用DIY》、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中文Excel2002及其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分析中的应用》都曾有过不小的影响。Excel软件在财务系统的这种应用思路,实在值得策划编辑们仔细研究一番。

可以说,办公软件是体,而用户利用办公软件解决信息化问题是用,体用结合就会产生一片新的市场。这样看来,办公软件类图书沦为“鸡肋”的原因,就在於只见到了体,而没有从用的角度动脑筋。事实上,体是有限的,而用是无限的,粗粮的细做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思想。“用”就在企业用户的需求中,由此再来回答我们前文中提出的是否有人会出80元买办公软件类图书,答案就是如果这书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远远高於这本书的定价,高性价比当然会引得算过账来侯捷眉批5的读者掏腰包买单。要不信,您去点一盘炸窝头片,沾上炼乳食用过之後,结账时你就会发现这粗粮细做以後的价钱可是贵多了。


侯捷眉批1: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只用到了Office套装软件不超过50%(甚至更低)的功能。

侯捷眉批2:大多数Office书籍并不是由「实际使用这些软件於实务工作上」的行业人士所写(或提供经验),而是由电脑书籍写手所写。行业人士从 domain knowledge 角度切入 (great),电脑书籍写手只能从 menu 角度切入 (so bad)!

侯捷眉批3:买书从来不该是买纸。书籍价格本就应该做为书籍价值的一种体现。如此理所当然的观念,有时候会遇到「买书当买纸,愈厚愈够本」的不成熟阅读市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回应。

侯捷眉批4:大陆说的 "项目管理" 就是台湾说的 "专案管理"。

侯捷眉批5:关键在於「明白人」有多少?够不够支撑有心或有力「粗粮细作」的作者与出版人以足够的信心勇往直前?在尚未出现真正的细作之前,粗粮是否已经完全坏了所有人的胃口,以至於金子也注定要埋在砂砾之下?没有真正试炼,(以上)所有问题都不会有答案,但阅读市场的成熟度是否到了足够给予作者和出版人一种「可试探」的吸引?把话倒过来问,是否作者和出版人有足够的勇气做一个自我(同时也是对大我)的突破?

一个很用心、产品很好的事业,如果赚不到一个用心与品质皆普通的事业的利润,就事业(而非慈悲或慈善)的角度来说,不会再有人投身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 the en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