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01--极性编码详解(极性码、单极性码、双极性码产生原理)

前言

数据通信中,为了正确的传输数据,就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而计算机终端在不同的信道中传输需要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不同的信道支持不同的编码类型,本文解释了编码中的极性编码。

一、极性编码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有一种码型使用正电平(正电压)、负电平(负电压)、零电平(零电压)表示二进制信息中的“1”和“0”。极包括正极(正电平)和负极(负电平)。(PS:如果不懂负电压怎么来的,后面有机会再来讲,这里理解极性编码用不到负电压的原理)。

1、极性码

我们知道极包括正极和负极,那我们就用正极表示二进制的“0”,负极表示二进制的“1”。

图:极性码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每一个比特对应的波形都很清楚的用正电平和负电平表示出来了。比如第一个0就是用正极表示,第二1就是用负电平表示。

特点

优点:极性码直接用正负电平来表示二进制“0”和“1”,电平差比较大,所以极性码的抗干扰行较好。

缺点:图中第二个“1”和第三个“1”为连续的两个数据,当发送端发送出去的时候,接收端难以定时,不知道这个“1”是啥时候的,所以在传送一长串的“1”或“0”的时候需要同步信号。

2、单极性码

单极性码,顾名思义就是只使用了一个极性,然后加上零电平来表示二进制中的“0”和“1”,具体是用正极(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压(零电平)表示“1”,具体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图:单极性编码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第一个二进制“0”用正极来表示,第二是二进制是“1”,所以用零电平来表示。

特点

单极性也需要同步,而且单极性的的抗干扰行一般。所以一般不单独采用单极性码来工作。

3、双极性码

双极性码,顾名思义使用的正负两个极性,然后再加上零电平来表示,这双极性码对于极性码和单极性码稍微有一点点改变。用零电平表示二进制“0”,用正负电平来表示二进制“1”(这句话可能有人不能理解,为啥用两个电平来表示二进制“1”呢?),我们使用正负电压交替来表示“1”。

图:双极性编码

第一个二进制“0”的时候,用零电平来表示;

第二个二进制“1”的时候用正电平来表示;

第三个二进制“1”的时候用负电平来表示(第二个“1”和第三个“1”就是用了正负电平交替来表示);

第四个二进制“0”的时候用零电平来表示;

第五个二进制“1”的时候用正电平来表示【为什么这里要用正电平呢,因为前面的一个二进制“1”,也就是第三个“1”是用负电平来表示的(这里面不需要再去看紧挨着它前面的二进制“0”,往前看距离它最近的一个二进制“1”是什么状态),所以这个“1”需要交替反转一下,所以用正电平来表示。这】;

第六个和第七个都是二进制“0”,所以用零电平来表示;

第八个二进制“1”用负电平来表示(因为前面的一个二进制“1”,也就是第五个二进制数“1”是正电平,根据交替原则,第八个二进制数“1”使用负电平来表示);

第九个二进制“1”用正电平来表示(因为前面的一个二进制“1”,也就是第八个二进制数“1”是负电平,根据交替原则,第九个二进制数“1”使用正电平来表示)。

特点

双极性编码采用了三种电平方式进行编码,抗干扰行好;

但是在遇到连续的0的时候也无法直接判断信号个数。

总结

极性包括正极(正电平)和负极(负电平)。

极性编码分为单极性码,极性码,双极性码。

单极性码,使用一个极性,加一个零电平(正极表示“0”,零电平表示“1”)。

极性码使用了正极和负极(正极表示“0”,负极表示“1”)。

双极性使用了正极和负极和零电平(零电平表示“0”,正极和负极交替表示“1”)

 

图:极性编码分类

极性编码的缺点是因为始终使用某一特定的电平来表示特定的数,当发送连续多个“1”或“0”,将无法直接从信号判断个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时钟信号。

  • 14
    点赞
  • 5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SPWM指的是调制宽度脉冲技术,它是一种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信号频率的技术。 极性SPWM是指正半周和负半周的脉冲宽度是相同的。它的发生原理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与一个三角波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将输入信号与三角波信号做比较,若输入信号大于三角波信号,则输出高电平;若输入信号小于三角波信号,则输出低电平。调整三角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极性SPWM是指正负半周的脉冲宽度不同。它的发生原理极性SPWM类似,只是在比较过程中引入了一个偏置电压,使得脉冲宽度的区分更加明显。当输入信号大于三角波信号和偏置电压的和时,输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小于三角波信号和偏置电压的和时,输出低电平。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控制,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SPWM的极性极性发生原理都是基于比较输入信号与一个三角波信号的过程,通过调节三角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来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从而实现对信号的精确调制。这种调制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常用于变频器、逆变器等设备中。 ### 回答2: 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指正弦脉宽调制技术,可以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在SPWM技术中,存在极性极性两种发生原理,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输出波形的方式。 极性SPWM的发生原理是通过调制器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带有脉冲的极性正弦波。它的实现主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比较器将一个正弦波信号和一个三角形波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宽度可调的方波信号。然后,这个方波信号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将其转换为一个带有脉冲的正弦波。最后,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脉冲波信号放大,得到最终的输出信号。极性SPWM的特点是输出波形只有一个极性,即只有正半周的信号。 极性SPWM的发生原理极性相似,但输出的波形具有两个极性,即正半周和负半周的信号。它的实现方法与极性SPWM类似,但在比较器比较过程中,使用的是两个正弦波信号,一个与三角波相位相同,一个与三角波相位相位差为180度。这样,输出的方波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转换为带有两种极性的脉冲波信号,最终通过功率放大器输出。极性SPWM的特点是输出波形具有两个极性,可以实现正半周和负半周的信号。 总结起来,极性SPWM和极性SPWM的发生原理都是通过比较器将正弦波信号与三角波进行比较,然后经过滤波和放大处理,最终输出带有脉冲的正弦波信号。区别在于极性输出的波形只有一个极性,而极性输出的波形具有两个极性,可以实现正负半周。 ### 回答3: SPWM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技术,用于产生PWM信号以控制交流电压或电流的形状。它包括极性极性两种发生原理极性SPWM原理是,通过比较一个三角波信号和一个参考信号来产生PWM波形。三角波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波形,而参考信号是用户希望的目标波形。比较器将这两个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产生相应的PWM波形。当三角波信号的幅度大于参考信号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三角波信号的幅度小于参考信号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通过改变参考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可以实现不同的PWM波形,从而产生不同形状的交流电压或电流。 极性SPWM原理极性SPWM原理类似,也是通过比较三角波信号和参考信号来产生PWM波形。不同之处在于,极性SPWM需要两个比较器。其中一个比较器用于比较三角波信号和参考信号的正半周期部分,另一个比较器用于比较三角波信号和参考信号的负半周期部分。通过分别控制这两个比较器的输出,可以实现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的不同PWM波形。这样产生的PWM波形的平均值为零,实现了零中点换向。 总而言之,极性SPWM和极性SPWM都是通过比较三角波信号和参考信号来产生PWM波形的调制技术。它们在产生不同的交流电压或电流形状方面有所不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