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和逆流果

ChatGPT的回答

在佛教教义中,“逆流”一词(Pāli: paṭisotagāmī,Sanskrit: pratiloma)意味着“逆着流向”,可以用来指代那些违背或者逆着世间常流(即普遍的、通常的行为模式和观念)的行为。逆流是指超脱世俗迷惑、追求精神解脱和启迪的过程。在佛教的许多传统中,逆流是一种积极的概念,表示修行者追求对无常、无我和苦的真理的理解,并试图摆脱贪、嗔、痴(三毒)的束缚。
“逆流果”则是指那些选择了这种逆流生活方式的人可能经历的结果或者成果。这通常与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增长、悟性的提升和最终的涅槃(解脱)有关。逆流果可以看作是那些不断修行,逆着人世间追求物质和感官快乐的常规趋势,而走向精神觉醒的个体的精神进展。
佛教强调内在修行和觉醒,通过逆流的实践,修行者可以逐渐克服无明和烦恼,逐步迈向解脱和觉悟。

“逆流”为何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令人速证得十地果位!

摘自:回家人老师解读《僧伽吒经》

这段经文讲,有二人种树。一人种下的树生长迅速,当天即生芽叶花果,成熟的占了一半;另一人种树,却什么都长不出来。

二人相争,结果被国王知道了,派人把他们抓过来,问他们为何争吵。

问明原因后,国王感到此事希有,难以相信,又问三十亿大臣,各位大臣也说不能相信此事。于是,国王决定亲自种树一试。

结果,国王种的树,也没有生出芽叶花果。

国王非常生气,因为这证明他的福报、法力不行。对于国王而言,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于是,国王命令那些大臣用斧子把那个人种的树砍掉。然而,砍断一棵树,却生出十二棵树。砍断十二棵树,又生出二十四棵树,并且茎叶花果都是七宝所成。

这时,二十四棵树,又变化生出二十四亿鸡鸟,都为金嘴,长有七宝羽翼。

国王更加生气,亲自拿着斧头砍树。因为国王还是有些福报的,所以把树砍倒了。但砍倒以后,却从树中生出甘泉美水来,更为珍贵、希有。

每砍一次树,反而生出更多的树,并且越来越漂亮,甚至生出了美丽的鸟和甘泉美水。这件事情不符合世间所有的程序,故而称为“逆流”。

这下国王害怕了,命令把人放了,并问那个人为什么会这样。

那人回答:“如我这样的福德,大王则无有如是福德。”

这时,三十亿大臣立即给他下跪,说道:“你可以统治国家而居王位。”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用福报、法力的大小去评价一个人,而是凭着人们某些欲望摄受的范围大小(如:有多少钱,开的是什么车,有几处房产……)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这是非常遗憾的。

比如,我们看某人是亿万富翁,很是羡慕,但在一些修行人看来却不是这样的——这个人是因为前一世欠了人家的钱,这一世人家投生为他的儿子来讨债,他是挣了钱给他儿子花的,而且挣够了钱后就死了。

明白了其中因果,会发现,当这样的亿万富翁真是没意思。

原来这种有意思和没意思,只是我们内心欲望标尺的一种转换而已。

在这里,三十亿大臣是以福报的大小去衡量一个人的。因此,当他们看到这个种树之人的福德比国王还大的时候,对他生起恭敬心,请他来做国王。

于是,这个人为这些大臣说了一首偈子: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得寂灭涅盘,到彼成如来。为汝等说法,令到涅盘城……”

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扪心自问,真的没有对金钱、美色、权力、名誉……的欲望了吗?真的“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得寂灭涅盘,到彼成如来”吗?在被别人误解、污辱,甚至身陷牢狱、受尽折磨时,心中还能不生一丝瞋恨,为这些伤害自己的人说此善法吗?心里真的愿意吗?……

这时,出现众多高座,每个高座上有不可思议多的鸡,皆为金嘴、七宝羽翼。这些鸡对国王说道:“大王不善不善,砍伐这些树,以此罪业必定堕入恶道。大王不知道吗?种此树者是何等人?”

……

原来,种树之人“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种树不生之人是提婆达多,因为他没有一点善根。

药上菩萨问:“什么是逆流?什么是逆流果?”

所谓“逆流”,即是背尘合觉——做事情时,不顺着五欲、六尘而放逸,不顺着自己的挂碍、执着等而或喜或悲,也即是逆着这些去做;“合”是相合的意思,“觉”是觉悟的意思,即:心合正觉。

不贪图享受,不做欲望的奴隶,就不会被欲望生成的种种幻境控制住了。

这里,佛陀没有讲道理,而是说了一个修行者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僧伽吒”的巨大加持下,如果所发的愿正好是“逆流”,那么所做的事情及以后所得的果报,就是“逆流果”。

因此,这三十亿大臣一看到如此殊胜的景象,听到这个人所讲之法,都证得十地果位,成就神通。这时,国王也证得十地果位,得以通达一切善法三昧。

“逆流”为何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

这里,佛陀没有用智慧的语言、攀缘的模式让大家去思维,而是用神通证量把其中的原理演示出来。

比如在本经第二卷中,诸天子赞叹佛陀,并散花供养。佛陀当时对药上菩萨说:“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

这是一种证量,也就是以非攀缘文字的模式来演示。

“僧伽吒”为何如此不可思议?

因为它是一切正法的会集,故在法界中,可以直接证到。

这时,佛陀微笑,从面门放出无量的各种颜色的光明,遍照无量世界,之后回到佛所,绕佛三周从佛顶而入。

逆流和逆流果

经文: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譬如有人种于树木。彼种树已即日生芽。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复有一人。亦复种树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二人共诤互相诽谤。彼人如是共相诤论。国王闻之即敕臣言。某处二人互相诽谤速往唤来。傍臣受敕遣使往捉。时彼使人微服而去。至彼人所作如是言。王唤汝等。时彼二人惊怖忧愁。王今何故命我二人。是时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时王问言。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时彼二人白大王言。听我所说。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种植树林。即日生芽及叶。华果熟者中半。此人种植不生芽叶及以华果。须臾数移彼种不生。来见谤毁而起斗诤。大王如是之事。大王应知我无罪过。尔时大王。集诸大臣满三十亿。告诸臣言。汝等各说。诸臣白言。我等不知说何等语。王问诸臣汝等颇见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熟者中半。尔时诸臣从座而起。白大王言。大王。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语。何以故。大王。此事希有。尔时大王问彼人言。如汝所说。是事实不。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此实不谬。王复答言。如汝所说。如此之事。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此事难信。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愿王自植知其虚实。时王集三十亿臣禁守彼人。然后大王自种其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尔时大王。心大恚怒敕诸臣言。汝等速取利斧。彼所种树仰令斫伐。尔时诸臣受王敕令斫断彼树。一树断已生十二树。斫十二树断生二十四树。茎叶华果皆是七宝。尔时二十四树。变生二十四亿鸡鸟。皆是金嘴七宝羽翼。尔时大王复生嗔怒。自执利斧往伐彼树。王斫树时。从树出生甘泉美水。时王惭愧敕诸臣言。放彼二人。诸臣白言。大王受敕。诸臣去已。放彼二人将至王所。王问其人。汝种此树。斫汝一树生十二树。斫十二树生二十四树。我所种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此事云何。其人答王。如我此福德大王则无如是福德。尔时三十亿大臣。互跪白其人言。汝可治国而居王位。尔时其人。为诸臣众。而说 偈言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

得寂灭涅盘。到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令到涅盘城。

往昔作不善。令我入王狱。

狱缚受诸苦。罪报悉已尽。

       解读:
  下面又是一个故事:
  有人种树,一天之内长40里高。另一个人种树却没有长,这个人把他的树挪到长高树的地方去,过两天还是没长。他俩就争吵,互相诽谤。
  国王知道了,就派人把他们俩抓过来,问他们为何争吵。一人说:“我种树,当天就生芽发叶并结出果,果子还熟了一半。而那个人种树,不生芽果。他嫉妒了,就过来跟我吵架。”
  国王听了,感到非常奇怪。他有三十亿大臣,于是就问他们:“可有此事?”大臣说:“不可能。至少我们没听说过。”国王就对那人说:“你说的是事实吗?”那人说:“是事实,国王若是不信,可以亲自种一棵试试。”结果国王自己种的树,没有生芽,也没有生华果。
  过去看一个人的好坏,是看福报、法力,不像我们现在,是看他是否有钱。所以国王看见自己种的树不生芽果,非常生气,这证明了他的法力不行。这对于国王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
  于是国王说:“你们去用斧子把那人种的树砍掉。”这些大臣立即去砍掉了一棵,却生出十二棵;砍掉十二棵,又生出二十四棵,而且花和茎都是七宝生成,越来越漂亮。这二十四棵树,又变成很多鸟,长有金嘴、七宝羽毛。就像人们说的犟嘴驴似的,不打还好,越打越厉害。这个故事不符合现在所有的程序,故而称为“逆流”
  国王更加生气,拿着斧头亲自砍。因为国王还是有些福报的,就把树砍倒了。但砍倒以后,却从树生出甘泉美水来,这个东西更珍贵。国王害怕了,命令大臣把人放了,然后问他:“为什么我砍了你种的树,就生出这么多好东西;而我种的就不生芽叶,不生华果?”那个人回答:如我此福德大王则无如是福德。”——我的福德比你大得不可思议!这时,三十亿大臣立即下跪,对那人说:“你来当国王吧!”
  我们这个世间,不是用福报的大小去评价一个人,而是凭着一些欲望摄受的范围来评价,这是非常遗憾的。比如我们看一个人是亿万富翁,但在一些修行人看来却不是,他是前一辈子欠他儿子的钱,这一世挣了钱给他儿子花的,而且挣了钱后就死了。这样的亿万富翁真是没意思。原来这种有意思和没意思,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标尺在不停地转换而已。有一些佛国土,是看福报的。如果一个人的福报非常大,大家会非常尊敬他,很多大臣,甚至国王也会跪下来恳求:“你快做这个国家的国王吧!”
  但是这个人却说了一首偈子: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

得寂灭涅盘。到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令到涅盘城。

往昔作不善。令我入王狱。

狱缚受诸苦。罪报悉已尽。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大家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真的没有对金钱美女、王位权力的欲望了吗?真的“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愿“得寂灭涅盘。到彼成如来”吗?在被别人误解、污辱,甚至被关到监狱里,心中能不生一丝嗔恨,为这些人说此善法吗?心里真的愿意吗?
       经文:
  尔时有三万二千高座。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鸡而在其上。以金为嘴。七宝羽翼。出人音声告彼王言。大王不善不善斫伐诸树。以此罪业必入恶道。王不知耶。种此树者是何等人。大王答言。我未审之愿为我说。何等大人种此树耶。鸡鸟告王。如此人者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王复问言。彼是何人种树不生。彼作何等不善之业不生。当为我说。鸟答王言。彼是提婆达多种树不生。无少善根树云何生。尔时三十亿大臣。闻此法门。皆得十地成就神通。时彼国王亦得十地。得通达一切善法三昧。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三十亿臣。皆得十地成就神通。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即时微笑。从其面门放八万四千光明。无量种种青黄赤白红紫光明。其光遍照无量世界。照世界已还至佛所。绕佛三匝从佛顶入。
       解读:
  这时,这棵树又生出好多的鸟,对国王说:“你随便砍树,去忏悔这个罪业吧。”国王问鸟:“请告诉我,谁能种这样的树?”这些鸟就告诉国王,这个人“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国王又问:“彼是何人种树不生。”答:“种树不生的人是提婆达多,因为他缺少善根因缘。”
  药上菩萨问什么是“逆流”?什么是逆流果?佛陀用了这个比喻回答了他。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在僧伽吒法门的巨大加持之下,如果所发的愿正好是逆流,那么你所做的事情和以后所得的果报,就是逆流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三十亿大臣一看到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听到这个人所讲的法门,皆得十地成就神通。时彼国王亦得十地。得通达一切善法三昧
  药上菩萨继续问佛陀:“世尊。何因缘故。此三十亿臣。皆得十地成就神通。” “逆流”为何有如此的法力神通?药上菩萨希望佛陀不要用智慧的语言、攀缘的模式让大家去想,而是用神通把这个东西演出来。比如第二卷中,诸佛菩萨给佛陀顶礼献花,佛陀对一切勇菩萨说,这些人都在给自己顶礼、献花,都在称赞自己。那种证量就是非攀缘的模式。而僧伽吒法门为什么这样不可思议?因为它是一个正法的汇集,在法界中,可以直接证到它,看到它。
  佛陀说:“善男子,汝今谛听。”然后笑了笑,从面门放出无量的各种颜色的光明照亮无量的世界,照完之后还至佛处,绕佛三匝从佛顶入。

本自作相——从药上菩萨的疑惑说起

       树下众生因何而来?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现此希有之相。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事。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见众人从十方来集会此不。药上菩提萨埵白言。不见也世尊。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观十方一切世界。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即观十方。见东方面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见二万五千亿众生在彼集会。默然而坐不饮不食。复见南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西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北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上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下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
        解读:

  佛问药上菩萨:“善男子,你能否看见十方众生都到这里集会啊?”药上菩萨说:“我没看见。”佛告药上菩萨:“你再仔细观一下十方一切世界。”于是药上菩萨再观,见东方一棵大树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会集,四维上下都是如此。
  关键在这句话——“默然而住不饮不食”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我欲少问如来应正遍知。若佛听许乃敢发问。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随汝所问。如来悉能为汝解说。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从于十方有无量众生而来集会。以谁神力而来至此。
       解读:

  佛陀用神通现出的这个景象超出了药上菩萨的证量,他没有办法去理解这是为什么。前面都是在药上菩萨知道的范围内演戏给众生看。但是后面的境界他证不到了,没办法再演戏了。

  药上菩萨没有立即提问,是因为恭敬心。

  佛陀对药上菩萨说:“你随便问,我今天都给你解答。”药上菩萨对佛说:“是何因缘让十方众生都来这里会集,是谁的神力让他们到达这里?”

       经文: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自以神力而来至此。

       解读:

       药上菩萨根本不信佛陀的回答。因为他自己还得修法力,这些众生怎么会有这样大的神力?

       如幻如化而示生灭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我欲观诸世界。以谁神力而往至彼。佛告药上菩提萨埵。以汝神力自往至彼。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绕佛三匝忽然不现。过九十六亿世界有一世界名日月明。彼国有佛号日月土如来应供正遍知。与八万亿菩提萨埵。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既到彼国至日月土如来前。顶礼佛足白佛言。

        解读:

        因此药上菩萨绕佛三圈,然后到了一个叫日月明的世界里。这世界有佛,号日月土如来应供正遍知。药上菩萨顶礼日月土如来佛足,问了一个问题。
        经文:
        世尊。何因缘故。于娑婆世界。在释迦牟尼前观于十方。见无量众生集会。在此不见。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至日月土如来前白佛言。世尊。我过九十六亿诸佛国土。来至于此不见一人。世尊谁见谁闻。无知无觉树上而生众生。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不也。善男子。汝颇见颇闻。无知无觉之树能生人不。
        解读:

        药上菩萨问:世尊谁见谁闻。无知无觉树上而生众生。”日月土如来反问药上菩萨:“你见过无知无觉的树上生众生吗?”

        药上菩萨为了这个问题,一瞬间跑了九十六亿世界,居然没有发现那些树,因此感到非常疑惑。其实那些众生均是药上菩萨自己的业力招感的,也就是无明妄动的自作相。
        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上说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他们不入涅盘,你就入不了真正的涅盘。然后“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非常难理解。在这里,佛陀和众法界的如来用神通给药上菩萨演示了这个境界。
        很多宗教法门,也打坐、持咒、行善,甚至晚上不睡觉,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修行。但是有一条从相上看与佛陀的教法是不相同的——他们没有“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一念。
        因为他们不能相信,这些众生均是自己的无明妄念幻化出来的。这些众生不度尽,不入无余涅盘,他们自己也别想真正地入无余涅盘。佛陀在《佛遗教经》上讲,当佛陀入涅盘的时候,他度尽了应该度的众生[1]

        经文:

        药上白佛言。世尊。不见不知。佛告药上菩提萨埵。汝欲见不。我今示汝。药上白佛言。世尊。愿欲见之。尔时日月土如来。屈伸臂顷百千亿众皆悉来集。众生手执香华供养如来。

        解读:

        药上菩萨答:“我不见,也不知。”这个不见,是因为证量不到,故不见。

        经文:

        药上。汝今见不。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

        解读:

        为什么药上菩萨说已见世尊。已见善逝?因为他惊呆了!这些众生是从哪来的?

        这都是药上菩萨宿世间无明妄动所幻化出来的,也就是药上菩萨所要度尽的因缘众生。

        日月土如来用佛性的法力,加持了药上菩萨自己的无明妄动,幻化出这些众生,并且加持他们拿着香华来供养如来。

        僧伽吒法门不是用理论讲,而是用神通开示。诸佛如来,一佛住世,诸佛均住世,因为无量诸佛本是一体,同一佛性。

[1] 见《佛遗教经》: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

        一切有为法均是幻化

        经文:

        佛告药上。善男子。此诸众生无觉无知皆悉如幻。

        解读:

        我们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均是幻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比如,家里供的佛像是铜做的,其实那是我们的无明妄动幻化出来一个用铜做的佛像;如果家里的佛像是用泥捏的,那也是我们的无明妄动幻化出的。这是我们自性中表法的一个工具,本是幻化。

        为什么要逆流”?因为我们不愿意被幻化的东西所骗,故而要逆“幻化”这个流。这是关键。

        经文:

        时彼三万亿众生各伸两手。以诸香华供养如来。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此事希有。须臾之间此诸众生。各生百手供养如来尚不得脱。况两手者。

        解读:

        这时,药上菩萨更没法理解了,为什么这些众生同时伸出双手以香华来供养如来呢?就算他们都在一瞬间生出一百只手供养如来,也无法得解脱,何况是用两只手来供养!

        经文: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此诸众生无觉无知而生而灭。善男子。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灭。

        解读:

        前面讲过:生不长,死不了。

        我们见到有人轮回;有出家人破戒,落入无间地狱;有小偷被抓到监狱里;有人成了亿万富翁;有人在街上走路,捡起一块石头,发现是一块大宝石;还有人从垃圾堆里捡出块废铜烂铁,发现居然是金子做的……所有这一切,均是我们无明妄见的自作相,都是轮回中的幻相。

        但这只是一个证量而已,就是要让心到达这个位置,再去度尽一切众生,才能解脱出来。

        谁在看这些众生伸出双手供养如来?是药上菩萨自己在看。

        药上菩萨说,他们不用说伸两只手,就是同时生出一百只手供养佛也不能解脱。佛陀告诉药上菩萨,并不是他们不能解脱,而是你的心不能解脱。

        佛陀又告诉他: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灭。”佛是众生自己内心的无明加持出来的。众生总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产生了种种的分别,然后就被圈在那里,生出无尽的痛苦。

        佛陀观自身如幻化相,如佛之实相,从来没实见一个众生给他供花;从来没见到自己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然后从自己头顶上回来。这些都是众生的自作相,业力招感而成的。

        有人问,怎么才能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常简单。把心住到所有众生无觉无知而生而灭”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灭”,也就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秽不净……的境界上。然后升起幻法度幻众的大慈悲心,把你的幻众——“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何者是老,何者是少?

        经文:
        药上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少众生。何者是老众生。佛告药上。善男子。亦有老者。亦有少者。药上白佛言。世尊。愿佛解说。何者是也。
        解读:
        药上菩萨这时候突然明白了,开始为众生请法:何等是少众生。何等是老众生。”佛陀告诉药上:“亦有老者,亦有少者。”药上菩萨说:“请世尊为我解说。”

        在修僧伽吒法门的时候,初发意菩萨有两个大劫:一是火劫,比如梦见大火球“呼”地来了;二是水劫。水劫和火劫都是梦境,而那大树从相上看就是风轮。那大树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树,不是什么菩提树、榕树、枫树、梧桐树。

        风劫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大家只要逆流而走,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了。

        经文:

        佛告药上。无福衰者是老众生。从彼树生者是少众生。

        少众生和法界本源

        经文:
        药上白佛言。世尊。我欲见彼少众生等。尔时日月土如来即伸右臂。从于四方有百千亿众生。俱来集会至如来所。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在佛前立默然而住。药上白佛言。世尊。此诸众生。何故佛前默然而住。佛告药上。善男子。汝不知耶。地大之性无言无说。法聚无知无觉。何以故。药上。此诸少众生。不见生不见灭。不见老病死忧悲苦恼。具受一切苦痛之恼。云何而语。是故药上。如是众生应当教之。
        解读:

        “地大之性无言无说。这是个很难理解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法力,不能用本自具有的神通看到这个法会聚的过程。药上菩萨当时亲眼看到这些少众生们默然而住,然后他生起一丝疑惑:为什么这些众生默然而住、不会思考?
        前面讲过法界的本原:地水火风。前面是水火两梦:水劫和火劫,均是梦境。火劫来时,了不可着,火劫即破;水劫来时,漂我妄想执著,水劫即破。风轮是僧伽吒的一个关键点。不在此多说,留给大家在法界上自己去证。地轮就在这儿,法聚而已。而“法聚无知无觉”
        何为法聚?法聚在相上看,分为正法聚和邪法聚。众生在这程序当中,自主不了而被因缘业力推着动相聚,故而叫法聚。因什么而动,而为法聚呢?如以无四相清净行而动为正法聚;如以邪淫而动为邪法聚
       今天有个朋友说:“我非常痛苦,想自杀。”
        问他:“为什么想自杀?”
       “因为现在这个环境太痛苦了。”
        他的父母打架,朋友对他不好,姥爷姥姥对他不好,奶奶爷爷对他不好,同学对他不好,老师对他不好,学习不好……他感觉没有一个好的事情。
        他从小学佛,我就问他:“你知道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
        “我知道,到地狱去。”
        我说:“到地狱痛苦吗?”
        “唉,还痛苦……”
        又问:“痛苦的话,从地狱出来,最好的境界你知道是什么?”
        他问:“出来的最好的境界是什么?”
        “就是你现在所见到的境界。”
        这个小朋友立即说:“噢,我明白了,那我还是不死了。”……
        都是一个比较、分别。
        当火劫来时,如果没有视火劫如大梦,那么内心就会产生恐怖,然后将福报全部耗光,落入地狱中去。水劫来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实质上是被自己无福衰者的妄想执著拉下去了。而这些掉下去的就是老众生。
        这些少众生是怎么回事呢?
        他们就如同刚刚出生,没有经过一丝污染一样。这个出生是系缘法界的原始出生,就如混沌一般。
        但是他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他具一切痛苦之恼。他没有分辩能力,只知道那是痛苦。
        就如同上帝造的亚当夏娃,最早在他脑海中没有任何的善恶标准时,他形成一个本原的痛苦。这里的亚当夏娃只是一个比方,因为他们还不是少众生。
        少众生们就跟大地的本性一样,无言无说。因为法聚而无知无觉,不知道自己在这里默然而住。
        这时佛陀跟药上菩萨说了一句话:“如是众生应当教之。” 这些众生最好教育。他没有污染,只要点破他那一念根本无明,立即就出去了。但如地狱众生、老众生旋出旋入的可能性很大。
        这一段是非常关键的地方。这是药上菩萨跟佛陀之间用神通所见的,对少众生的评价。

        少众生和老众生是这部经书中一个根本的原理,是法界的根源。

        这么多如来日夜讲经不停,为什么众生不见减少不见增多?

        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众生没有定相。如果是定相,譬如对一来讲,那二就比一大,零就比一小。但如果没有定相,二就不能算作大,待会儿三可能才是大;一不能作为小,待会儿零可能才是小。

        众生界无有定相,本是幻化。故而出现这种情况[1]

[1] 参考回家人老师《谈诸佛如来倾劫度众,为何众生界不增不减》。

        众生从何来?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少众生者从何所来。何处终。当生何处。不知法者。佛告药上。善男子。汝今谛听。此诸众生非是人作。非金师作。非铁师作。非木师作。非窑师作。非王者作。

        解读:

        人的本原,非是人作——也就是不是人能把他们制造出来的。
        克隆人和受精卵子在某些意义说,只是做了件衣服。就像做了一部机器,一个外壳,但没有给他安上能计算的能力与总程序。
        而这个能计算的能力,不是人做的,不是金师做的。此金并不是金子的金,而是金木水火土的金,金轮的意思。不是铁师做的,这个地方和金师是同样的道理。不是木师做的,此木,也是金木水火土的木。不是窑师做的,“窑”在此处为土。非王者作,这个王,乃是诸大天神,天界的天主,一些原始的天神之类的。这个事情也不是他们做的。
        我们见过创世纪的很多文章,例如女娲造人。女娲是上古大神,造人的时候捏了一个小泥人。上帝造亚当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以泥为基础。但是那泥只是一件衣服,一个外壳。就好像神识离开了的身体,只是一具尸体,一堆废肉。这里所说的,不是单纯地指身体,而是指神识亦“非窑师作”。
        最关键的是诸造人者吹的那口气,使这具外壳有了灵魂。
        经文:
        男女和合恶业而生受诸苦痛。作不善行受如是苦名少众生。
        解读:

        而是男女和合恶业而生,是众生的淫欲心做的。
        在《戒淫》那篇文章中讲过,男女淫事时,先是身上的能量很强,身上放出极强的光明,然后对吸,产生爆炸。高潮过后,那光明在法界上看迅速地黯淡下来,旁边的那些光明与能量就甩向法界,就是这些东西生成的少众生。
        这也是为什么宣公上人讲,如找一个女孩邪淫以后,待会儿死后到地狱去,阎王把你的神识分一半。除非你能往生到极乐世界,除非这一世你能把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全部堵死,否则因果很大的。因为那是修行的关键。
        这就是佛陀在《楞严经》上讲的“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的道理。如果不戒淫的话,当淫欲心生起,产生这种大放逸后的爆炸,向法界射出的这些能量,都带有这个人的一些信息,现代科学也叫做全息。
        我们这个法界,这个时空所组成的这套程序,本身就是我们无明妄见的一个幻化像,是自性法界中的自作相。在这个基础上,在邪淫、生淫欲心的时候所射出去的这些东西都带有他的信息,它们在因缘成熟以后,都会幻化成一个个的少众生。

        为何要度一切众生

        在这个基础上,就非常容易理解《金刚经》上的那句话:“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为什么要把他们度尽?我不度可以吗?
        那些少众生都是自性的无明妄见幻化成的自作相,从某些意义讲,就是另外的一个你,是在无量劫之前没有成就、没有明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去淫欲而产生的能量幻化出的一个一个的少众生,就是自性的无明妄作生成的因缘众生。
        度众生,说白了就是在度自己。只有把他们度出来,才能心安理得地住到应有的那个境界中去。
        有人讲,我为什么住不到,观不幻?因为你作了很多坏事,还没有把这个窟窿填死。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没办法理解少众生是从哪儿来的,也就没办法理解佛陀为什么要众生行大菩萨行。其实那些大菩萨们都是活明白了,他不干这个干什么呀?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109702008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