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协议中的一些帧的理解

以下资料为网上查阅资料所得,欢迎各位斧正!另外,还有一些帧没有查到,希望能向懂得的人交流:

40 QoS Data
41 QoS Data + CF-Acknowledgment
42 QoS Data + CF-Poll
43 QoS Data + CF-Ack + CF-Poll
44 QoS Null function (No data)
46 QoS CF-Poll (No Data)
47 QoS CF-Ack + CF-Poll (No data)

1.管理帧:

 Assocciation Request:关联请求,一旦移动工作站找到网络并通过身份验证,就会发送Association Request帧。


Re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位于相同扩展服务区域,但在不同基本服务区域之间游走的                         
                                              工作站,若要再次使用分布式系统,必须重关联。若果工作站暂时离开接
                                             入点所涵盖范围,之后要重新加入的时候,也必须重新关联。


Association Response:关联响应,当移动工作站试图关联接入点时,接入点会回复一个关联响
                      应帧或重新关联响应帧,两者的差别在于Frame Control位所记载的subtype位。
   
            PS:Frame Control(帧控制)位


Beacon Frame:信标帧,是相当重要的维护机制,主要来宣告某个网络的存在。定期发送的信标,
              可让移动工作站得知该网络的存在,从而调整加入该网络所必要的参数。在基础
              网络里,接入点必须负责发送Beacon帧,Beacon帧所及范围即为基本服务区域。
              在基础型网络里,所有沟通都必须通过接入点,因此工作站不能距离太远,否则
              无法接收到信标。


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帧,移动工作站将会利用Probe Request帧,扫描所在区域内目前有哪些802.11                
                                 网络。


Probe Response:探测响应帧,如果Probe Request帧所探测的网络与之相容,该网络就会以Probe                       
               Response帧应答。在基础架构网络里,负责应答的工作站即为接入点。在IBSS
               当中,工作站会彼此轮流发送Beacon信号。发送Beacon信号的工作站必须负责发
               送Probe Response帧,直到下一个Beacon帧被发送出来。


ATIM:  IBSS的数据待传只是通知信息帧,HISS中没有接入点,因此无法依赖接入点暂存帧。IBSS中的工作 
       站若果处于休眠状态的接收者暂存帧,就会在递送期间,通知对方有信息待阵。


Authentication:身份认证帧,802.11网络发展初期,工作站是使用共享密钥以及……方式进行认证,
               802.11i,共享身份密钥身份认证虽然仍保留在标准中,但却无法与新的安全机制相容。
               如果工作站使用共享密钥身份认证,将不允许使用较为牢靠的安全性协议。不同的身份             
               认证算法可以同时存在。Authentication Algorithm Number(身份认证演算法编号)位            
               用于选择演算法。整个认证程序可能包含好几个步骤(与所使用的算法有关),因此认             
               证的过程中每个帧都有其序号。


(Disassociation、:解除关联和解除认证,Disassociation(解除关联)帧用来终结一                                  
Deauthentication ) 段关联关系,而 Deauthentication(解除认证)帧则用来终结一段认证关系。
                    两者均包含一固定位,Reason Code(原因代码)。当然,Frame Control位
                    彼此不同,因为不同类型的管理帧拥有不同的次类型。802.11改版并不需
                    要改变这一格式,但几次修订均加入了新的原因代码。
Action:  802.11h 加入了 Action 帧的支持,用来触发测量动作。用来要求工作站采取必要的动作。




Measurement Pilot???测量试点???
    Measurement Request:测量请求帧,用来请求工作站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返回。标准允许定期进行测量。如果要启用或者
           停用定期报告,可以传送一个测量请求来指示工作站启用或者停用定期测量。基础结构型网络里的工作站无法
           要求接入点停用测量功能。


    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帧,用来发送测量结果给测量请求者,由一系列测量报告信息元素组成。可测量的项目
           受到帧的大小而非其他因素的影响。

2.数据帧:

Data:数据帧,当接入点要送出一个帧给工作站但是不必确认之前所传送的信息时,就会使用
      标准的数据帧。标准的数据帧并不会征询对方是否有数据待传,因此不允许接收端传送
      任何数据。无竞争周期所使用的纯数据(Data-Only)帧和无竞争周期所使用的数据帧完全
      相同。


CF-ACK:无竞争周期的确认,如果没有数据待传,工作站会以此帧确认之前所收到的帧。无竞
        争周期的确认信息比控制标准控制帧的确认信息长,因此实现时可能不会使用此帧。


CF-ACK(No Data):如果只需要确认信息,那么可以传送一个仅含标头及CF-ACK功能的帧。


Data+CF-ACK: 此帧结合了数据传送以及确认信息。数据是针对帧接收者发送的,确认信息则是
              针对之前传送的帧,通常和数据接收者无关。


CF-Poll:无竞争周期轮询,CF-Poll帧是由接入点发送给移动式工作站的,用来赋予移动式工作站
         传送一个缓存帧的权利。只有当接入点没有数据要传给移动式工作站时才会使用这个帧。
         如果尚有数据要传给移动式工作站,接入点会改用Data+CF-Poll帧类型。


CF-Poll(No Data):CF-Poll也可以独自传送。当然,只有接入点才会使用这项功能。因此CF-Poll
                    帧只有在无竞争周期内才会由infrastructure网络中的接入点传送。
                    如果接入点已经没有其他缓存数据要传给接收者,而且不必确认之前所收到的
                    帧,就只会传送CF-Poll。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接入点传送了一个CF-Poll进行轮
                    询,但工作站方面并无数据也无响应,这时候便不需要确认信息。如果接入点
                    没有数据要传给轮询列表中的下一个工作站,就只会传出CF-Poll。


Data+CF-Poll:接入点使用此帧传送数据给某个移动工作站,然后请求对方传送一个待传帧。Data
              +CF-Poll只能够在无竞争周期内由接入点发送。


Data+CF-ACK+CF-Poll:此帧将数据传送,轮询功能以及确认信息结合成单一帧,为的是
                     达到最高效率。


Null function(No Data):??


CF-End:结束无竞争周期(媒介的访问形式分竞争型和轮训型)。


3.控制帧:

CF-End:无竞争周期结束,无竞争周期结束时,接入点会送出一个CF-End帧,让工作站脱离PCF
        访问规则,然后开始采用基于竞争的服务。


CF-End+CF-ACK:当无竞争周期结束,接入点会送出一个CF-End帧,让工作站脱离PCF访问规则,
               同时以DCF开始进行基于竞争的服务。如果接入点必须同时响应之前所收到的数据,
               则可用CF-End+CF-ACK帧于结束无竞争周期的同时顺便加以响应。


Power-Save poll:休眠的AP会定期发送,然后接收数据等,保证不遗落接入缓存的帧。


Block Ack Req、Block Ack:
    1)通过ADDBA Request/Response报文协商建立Block ACK协定。
    2)协商完成后,发送方可以发送有限多个QoS数据报文,接收方会保留这些数据报文的接收状态,
       待收到发送方的BlockAckReq报文后,接收方则回应以BlockAck报文来对之前接收到的多个数
       据报文做一次性回复。
    3)通过DELBA Request报文来撤消一个已经建立的Block Ack协定。




RTS/CTS(Request-to-send/Clear-to-send):
     请求发送/清除发送信息时被802.11无线网络协议所采用的一种用来减少由隐藏节点问题所造成的
     冲突机制。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隐藏终端"(Hidden Stations)是指,基站A向基          站B发送信息,基站C未侦测到A也向B发送,故A和C同时将信号发送至B,引起信号冲突,最终导致发送至B的信号都
     丢失了。
 
     IEEE802.11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在参数配置中,若使用RTS/CTS协议,同时设置传送上限字节数----一旦待传送的数据大于此上限值时,即启动RTS/CTS握手协议:首先,A向B发送RTS信号,表明A要向B发送若干数据,B收到RTS后,向所有基站发出CTS信号,表明已准备就绪,A可以发送,而其余欲向B发送数据的基站则暂停发送;双方在成功交换RTS/CTS信号(即完成握手)后才开始真正的数据传递,保证了多个互不可见的发送站点同时向同一接收站点发送信号时,实际只能是收到接收站点回应CTS的那个站点能够进行发送,避免了冲突发生。即使有冲突发生,也只是在发送RTS时,这种情况下,由于收不到接收站点的CTS消息,大家再回头用DCF提供的竞争机制,分配一个随机退守定时值,等待下一次介质空闲DIFS后竞争发送RTS,直到成功为止。






Control Wrapper:控件封装的帧用于携带伴随着高通量控制的任何其他控制帧字段,它允许一个
                 控制帧来以更高的数据速率进行传输。控件封装的帧是唯一包含HT控制字段控制帧。                                     这个测试的目的是确保控制之内的所有领域包装帧的格式正确。


The Control Wrapper frame is used to carry any other control frame along with a High Throughput Control
Field, which allows a control frame to be transmitted at higher data rates. The Control Wrapper frame is the only
Control frame that contains the HT Control field. This test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all fields within a Control
Wrapper frame are properly formatted.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书详细介绍CCNA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互连网络的模型、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特点;Cisco IOS软件的初步知识;TCP/IP协议套件的综合概括;管理广域网,配置ISDN、继和ATM;学习IP配置;Novell IPX协议栈、IPX封装类型和SAP及RIP的配置;使用访问表进行基本的通信量管理;默认的局域网连网,跨域配置VLAN。 在每一章,均有针对认证目标的详细说明、有关认证的总结信息、2分钟练习和自我测试题,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证的内容。 目 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网络互连介绍 1 1.1 认证目标1.01:网络互连模型 1 1.1.1 网络的发展 2 1.1.2 OSI模型 2 1.1.3 封装 3 1.2 认证目标1.0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4 1.2.1 DIX和802.3 Ethernet 5 1.2.2 802.5令牌环网 7 1.2.3 ANSI FDDI 8 1.2.4 MAC地址 9 1.2.5 接口 9 1.2.6 广域网服务 12 1.3 认证目标1.03:网络层和路径确定 17 1.3.1 第3层地址 17 1.3.2 已选择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17 1.3.3 路由选择算法和度 18 1.4 认证目标1.04:传输层 18 1.4.1 可靠性 18 1.4.2 窗口机制 18 1.5 认证目标1.05:上层协议 18 1.6 认证目标1.06:Cisco路由器、交换机 和集线器 18 1.7 认证目标1.07:配置Cisco交换机 和集线器 20 1.8 认证总结 20 1.9 2分钟练习 22 1.10 自我测试 23 第2章 从Cisco IOS软件开始 31 2.1 认证目标 2.01:用户界面 31 2.1.1 用户模式和特权模式 31 2.1.2 命令行界面 32 2.2 认证目标2.02:路由器基础 35 2.2.1 路由器元素 35 2.2.2 路由器模式 35 2.2.3 检查路由器状态 37 2.2.4 Cisco发现协议 38 2.2.5 远程访问路由器 39 2.2.6 基本测试 39 2.2.7 调试 40 2.2.8 路由基础 41 2.3 认证目标2.03:初始配置 43 2.3.1 虚拟配置注册表设置 46 2.3.2 启动序列:引导系统命令 47 2.3.3 将配置传送到服务器或从服务器 上复制配置 47 2.4 认证目标2.04:自动安装配置数据 49 2.5 认证总结 49 2.6 2分钟练习 50 2.7 自我测试 51 第3章 IP寻址 58 3.1 认证目标3.01:IP地址类 58 3.1.1 IP地址的结构 58 3.1.2 特殊情况:回路、广播和网 络地址 59 3.1.3 识别地址类 60 3.1.4 子网掩码的重要性 61 3.1.5 二进制和十进制互相转换 62 3.2 认证目标3.02: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64 3.2.1 子网划分的目的 65 3.2.2 在默认子网掩码加入位 65 3.3 认证目标3.03:子网规划 66 3.3.1 选择子网掩码 66 3.3.2 主机数目的影响 66 3.3.3 确定每个子网的地址范围 67 3.4 认证目标3.04:复杂子网 68 3.4.1 子网位穿越8位位组边界 68 3.4.2 变长子网掩码 69 3.4.3 超网划分 70 3.5 认证目标 3.05:用Cisco IOS配 置IP地址 71 3.5.1 设置IP地址和参数 71 3.5.2 主机名称到地址的映射 71 3.5.3 使用ping 72 3.5.4 使用IP TRACE和Telnet 73 3.6 认证总结 73 3.7 2分钟练习 74 3.8 自我测试 75 第4章 TCP/IP协议 88 4.1 认证目标 4.01:应用层服务 89 4.2 认证目标 4.02:表示和会话层服务 89 4.2.1 远程过程调用 89 4.2.2 Socket 89 4.2.3 传输层接口 90 4.2.4 NetBIOS 90 4.3 认证目标4.03:协议的详细结构 90 4.3.1 传输层 91 4.3.2 TCP 91 4.3.3 UDP 93 4.4 认证目标4.04:网络层 94 4.4.1 网际协议 94 4.4.2 地址解析协议 95 4.4.3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96 4.4.4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96 4.4.5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 96 4.5 认证目标4.05:操作系统命令 97 4.5.1 UNIX 97 4.5.2 32位Windows 98 4.6 认证总结 98 4.7 2分钟练习 99 4.8 自我测试 100 第5章 IP路由选择协议 108 5.1 认证目标5.01:为什么使用路由 选择协议 108 5.2 认证目标5.02:静态路由和动 态路由 114 5.3 认证目标 5.03:默认路由 117 5.4 认证目标 5.04:链路状态和距 离向量 119 5.4.1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119 5.4.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123 5.4.3 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124 5.5 认证目标 5.05:RIP 124 5.6 认证目标 5.06:IGRP 127 5.7 认证目标 5.07:OSPF 129 5.8 认证总结 131 5.9 2分钟练习 132 5.10 自我测试 133 第6章 IP配置 141 6.1 认证目标 6.01:IP配置命令 141 6.2 认证目标 6.02:配置静态路由 141 6.3 认证目标 6.03:配置默认路由 144 6.4 认证目标 6.04:配置RIP路由选择 144 6.5 认证目标 6.05:配置IGRP路由 选择 145 6.6 认证目标 6.06:IP主机表 147 6.7 认证目标 6.07:DNS和DHCP配置 148 6.7.1 DNS配置 148 6.7.2 转发DHCP请求 148 6.8 认证目标 6.08:辅助寻址 150 6.9 认证总结 151 6.10 2分钟练习 151 6.11 自我测试 152 第7章 配置Novell IPX 158 7.1 认证目标 7.01:IPX协议栈 158 7.2 认证目标 7.02:IPX数据报 159 7.2.1 IPX地址编码 159 7.2.2 IPX路由选择 160 7.2.3 内部网络 160 7.3 认证目标 7.03:IPX封装类型 161 7.3.1 Etherent_II 162 7.3.2 Ethernet_802.3 162 7.3.3 Ethernet_802.2 162 7.3.4 Ethernet_SNAP 163 7.3.5 多重类型的路由选择 163 7.4 认证目标 7.04:SAP和RIP 165 7.4.1 SAP 165 7.4.2 SAP和RIP操作实例 167 7.5 认证目标 7.05:IPX配置 169 7.5.1 准备 169 7.5.2 启用IPX和配置接口 169 7.5.3 路由选择协议 172 7.6 认证总结 173 7.7 2分钟练习 173 7.8 自我测试 174 第8章 AppleTalk的配置 182 8.1 认证目标 8.01:AppleTalk 协议栈 183 8.1.1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183 8.1.2 网络层 183 8.1.3 高层协议 183 8.2 认证目标 8.02:AppleTalk服务 185 8.3 认证目标 8.03:AppleTalk寻址 185 8.3.1 地址结构 187 8.3.2 地址分配 187 8.4 认证目标 8.04:AppleTalk区域 188 8.5 认证目标 8.05:AppleTalk 路由选择 189 8.6 认证目标 8.06:AppleTalk 发现模式 190 8.7 认证目标 8.07:AppleTalk配置 191 8.7.1 所需的AppleTalk命令 191 8.7.2 AppleTalk过滤 192 8.7.3 验证和监视AppleTalk的配置 194 8.8 认证总结 195 8.9 2分钟练习 196 8.10 自我测试 196 第9章 用访问列表管理基本通信量 205 9.1 认证目标 9.01:标准IP访问列表 205 9.2 认证目标 9.02:扩展IP访问列表 210 9.3 认证目标 9.03:命名访问列表 211 9.4 认证目标 9.04:标准IPX访问列表 213 9.5 认证目标 9.05:IPX SAP过滤 214 9.6 认证目标 9.06:AppleTalk访问列表 218 9.7 认证总结 220 9.8 2分钟练习 221 9.9 自我测试 222 第10章 广域连网 227 10.1 认证目标10.01:配置ISDN 227 10.1.1 配置ISDN BRI 227 10.1.2 配置ISDN PRI 229 10.2 认证目标10.02:配置X.25 229 10.3 认证目标10.03:配置继 231 10.3.1 虚电路 232 10.3.2 差错校正 233 10.3.3 逻辑接口 233 10.3.4 在Cisco路由器上配置继 233 10.4 认证目标10.04:配置ATM 235 10.5 认证目标10.05:配置PPP和多 链路PPP 238 10.5.1 PPP配置 238 10.5.2 配置多链路PPP 240 10.6 认证总结 241 10.7 2分钟练习 242 10.8 自我测试 243 第11章 虚拟局域网 250 11.1 认证目标11.01:交换和VLAN 250 11.2 认证目标11.02:生成树协议 和VLAN 254 11.3 认证目标11.03:默认VLAN配置 255 11.4 认证目标11.04:跨域配置VLAN 256 11.5 认证目标11.05:到VLAN的分组 交换机端口 259 11.5.1 配置ISL主干 264 11.5.2 IEEE 802.1Q主干 265 11.6 VLAN故障诊断 265 11.7 认证总结 267 11.8 2分钟练习 270 11.9 自我测试 271 附录A 自我测试题答案 278 附录B 关于配套光盘 299 附录C 关于Web站点 300 词汇表 301
前 言本书讲述了在互联网上传送数据的“盒子”的内部是如何工作的,这些“盒子”有不同的名称: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本书也讲述了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在这个领域有不少的混乱。大多数术语的定义不准确,使用时相互抵触;术语及规范的数量惊人;一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文档,还有很多非书面的民间智慧。引起混乱的还有教条。信念被当成真理,对任何教条的置疑都会引起不满的回应。但良好的工程要求我们懂得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要求我们保持开放的思想,从经验获得知识。在本书,我没有直接讨论某个协议的细节,而是首先集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我考查了每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讨论其涉及的工程折衷。然后我检查已经应用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对任何观点,我都给出了技术上的理由,如果你认为我遗落了某些论据,欢迎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进行讨论。我的电子邮件地址附在书后,希望你从头到尾读过本书后才能找到它。在本书第1版,我的意图是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和通常的解决方案,而假定他们会去阅读规范以得到特定协议的细节。但人们不仅利用本书来理解问题,还把它当作参考书。因此在本版,我收录了更多的协议细节。我认为,要深入了解某件东西必须把它与其它东西作比较。第1版是“最小化”的,因为我常只举两个例子:两种网桥,网桥与路由器,面向连接的与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两个无连接的协议(CLNP和IP)。在本版我增加了更多的例子,包括ATM、IPv6、IPX、AppleTalk和DECnet。这样做,部分是因为这些协议存在着,并且较难找到相关的信息。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协议体现了不该错过的有趣的想法。当我们设计新协议时,应该学习以前的想法,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另外,在对问题作了一般描述之后,就很容易讨论一些例子。本书导读前四章与第1版的相应部分没有明显的不同,但其余部分已大量重写。第1章至第4章包括了一般网络概念、数据链路问题(如编址和复用)、透明桥和生成树算法及源路由网桥。第5章是全新的,解释了交换的概念如何演变到重新发现网桥。它也包括了VLAN和快速以太网。余下部分集在第三层(网络层)。第6章是网络层概览,第7章涉及面向连接的网络,包括ATM和X.25。第8章讨论无连接网络层的一般问题,第9章包括了第三层的一般编址技术,详尽比较了IP、IPv6、CLNP、DECnet、AppleTalk和IPX。第10章谈到在网络层报头应出现的信息及几种协议报头的对比。第11章涉及自动配置和近邻发现,包括ARP和DHCP协议。第12章是一般的路由选择算法。第13章讨论最长前缀匹配问题,这在快速转发IP包时需要。第14章讨论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包括RIP、IS-IS、OSPF、PNNI、NLSP和BGP。第15章是网络层组播。第16章说明如何设计免受破坏的网络,这在将来会有用。最后两章总结了本书,我希望它们是轻松有趣的。第17章探究了将网桥和路由器区别开来的秘密,第18章试图收集人们有关如何设计协议的经验知识。最后有一张术语表。我在第一次使用某个术语时会给出定义,但如果我没有给出定义,你也可以从术语表找到。 本书被认为是讲述网络理论和实践的主要书籍之一。除介绍了一般的网络概念外,对路由算法和协议、编址、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功能结构等都提供了权威和全面的信息。包括网络领域的最新发展,如交换和桥接技术、VLAN、快速以太网、DHCP、ATM以及IPv6等。作者以专家的洞察力分析了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工作机理,并深入到技术背后的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获得对可用的解决方案的更深理解。本书适用于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网络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从事网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其他对网络技术有兴趣的人员。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网络基本概念 1 1.1 网络分层模型 1 1.2 服务模型 5 1.3 网络的重要特性 7 1.4 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 9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14 2.1 一般的LAN 14 2.1.1 什么是局域网 14 2.1.2 轮转 15 2.2 IEEE 802 LAN 16 2.3 名字、地址与路由 17 2.4 局域网地址 18 2.5 组播地址与单播地址 19 2.6 广播地址 20 2.7 复用字段 20 2.8 位序 23 2.9 逻辑链路控制 24 2.10 802.3的问题 25 2.11 802.5的问题 27 2.12 包的突发性 28 2.13 需要网桥的理由 28 2.14 点对点链路 29 第3章 透明网桥 32 3.1 纯网桥 32 3.2 学习式网桥 33 3.3 生成树算法 41 3.3.1 配置消息 42 3.3.2 计算根ID以及到根网桥的费用 44 3.3.3 选择生成树的端口 44 3.3.4 一个例子 45 3.4 生成树算法的改进 45 3.4.1 故障 46 3.4.2 避免临时循环 47 3.4.3 站点缓冲区超时值 49 3.4.4 网络范围的参数 50 3.4.5 端口ID 51 3.4.6 分配端口号 52 3.4.7 性能问题 53 3.4.8 单向连通 53 3.4.9 可设参数 54 3.5 网桥报文格式 55 3.5.1 配置信息格式 55 3.5.2 拓扑变化通告信息的格式 56 3.6 其他的网桥问题 57 3.6.1 多连接的站点 57 3.6.2 配置过滤器 58 3.6.3 网桥的不完全透明 60 3.7 远程网桥 62 第4章 源路由网桥 68 4.1 纯源路由 68 4.1.1 路由信息报头 68 4.1.2 网桥编号 69 4.1.3 网桥算法 72 4.2 SR-TB网桥 74 4.2.1 从TB端口发出的包 74 4.2.2 从SR端口发出的包 75 4.2.3 环 76 4.3 SRT网桥 77 4.4 端系统算法 78 4.4.1 什么时候寻找路由 78 4.4.2 怎样发现一个路由 79 4.4.3 通过目的端发现路由 83 4.4.4 路由选择 83 4.5 源路由与透明网桥 83 4.5.1 带宽费用 83 4.5.2 配置难易度 84 4.5.3 普遍性 84 4.5.4 网桥的费用和性能 85 4.6 改善源路由网桥的方法 85 4.6.1 源路由网桥的自动配置 85 4.6.2 使指数级的开销固定 86 第5章 集线器、交换机、虚拟局域网与 快速以太网 90 5.1 集线器 90 5.1.1 学习式HUB和安全性 91 5.1.2 存储-转发和生成树 91 5.1.3 混合L1和L2的交换机 92 5.1.4 产品与标准,L1与L2 93 5.2 快速LAN 93 5.3 虚拟局域网 95 5.3.1 为什么需要虚拟局域网 96 5.3.2 映射端口到虚拟局域网 97 5.3.3 举例:虚拟局域网使用独立路由器 转发 97 5.3.4 举例:虚拟局域网使用交换机作为 路由器转发 98 5.3.5 动态绑定链路到虚拟局域网 99 5.3.6 动态虚拟局域网绑定,交换机- 交换机 101 第6章 网络接口:服务模型 104 6.1 什么是网络层 104 6.2 网络服务类型 104 6.2.1 性能保证 105 6.2.2 服务模型选择举例 105 6.2.3 混合策略 106 6.2.4 无连接与面向连接 107 第7章 面向连接的网络:X.25和ATM 110 7.1 一般的面向连接的网络 110 7.2 X.25: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111 7.2.1 基本思想 112 7.2.2 虚电路号 113 7.2.3 呼叫建立 113 7.2.4 数据转发 114 7.2.5 流控制 117 7.2.6 功能 119 7.2.7 呼叫释放 119 7.2.8 断 120 7.3 在网络内部实现X.25 120 7.3.1 电路方法 120 7.3.2 基于数据报的可靠连接方法 121 7.3.3 比较 121 7.4 异步传输模式 121 7.4.1 信元大小 122 7.4.2 虚电路和虚路径 122 7.4.3 ATM服务种类 124 7.4.4 ATM信元头部格式 124 7.4.5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125 7.4.6 ATM适应层 126 第8章 一般的无连接的服务 129 8.1 数据传输 129 8.2 地址 129 8.3 跳计数 129 8.4 服务类型信息 130 8.4.1 优先级 130 8.4.2 带宽预留和服务保证 131 8.4.3 特别的路由计算 131 8.5 网络反馈 132 8.6 分段和重组 132 8.7 最大包的发现 133 第9章 网络层地址 135 9.1 有固定边界的分层地址 135 9.2 有活动边界的分层地址 136 9.3 自有地址和租用地址 137 9.4 地址类型 138 9.5 IP 138 9.5.1 IP地址规定 140 9.5.2 IP地址文字表示 141 9.6 IPX 141 9.6.1 采用唯一ID的保密性问题 142 9.6.2 对IPX恶意的伤 142 9.6.3 IPX地址管理 142 9.6.4 内部IPX网络号 143 9.7 IPX+ 144 9.8 IPv6 145 9.8.1 IPv6版本编号由来 146 9.8.2 IPv6地址的书写表示 146 9.8.3 IPv6前缀的书写表示 146 9.8.4 EUI-64 147 9.8.5 IPv6用的EUI-64类型 148 9.8.6 IPv6地址约定 148 9.8.7 从IPv4到IPv6的转换 149 9.9 CLNP网络层地址 149 9.9.1 自动配置 151 9.9.2 内嵌的DTE地址 151 9.10 AppleTalk网络层地址 152 9.11 DECnet Phase 3和Phase 4 153 9.11.1 位的来由 153 9.11.2 DECnet Phase 4地址 153 9.11.3 从DECnet 地址到以太网地址的 映射 153 9.12 NAT/NAPT 154 第10章 无连接数据包格式 156 10.1 无连接网络层的几个部分 156 10.2 数据包 156 10.3 包格式汇总以便参阅 157 10.3.1 IP 157 10.3.2 IPX 157 10.3.3 IPX+ 158 10.3.4 AppleTalk 159 10.3.5 IPv6 160 10.3.6 DECnet 160 10.3.7 CLNP 161 10.4 数据包格式的技术特征与比较 162 10.4.1 目的地址 162 10.4.2 源地址 163 10.4.3 目标与源套接字 163 10.4.4 报头长度 163 10.4.5 包长度 163 10.4.6 报头校验和 164 10.4.7 允许分段 164 10.4.8 包标识 165 10.4.9 分段偏移 165 10.4.10 预分段长度 166 10.4.11 多分段 166 10.4.12 寿命 166 10.4.13 版本号 168 10.4.14 填充 168 10.4.15 协议 168 10.4.16 类型 169 10.4.17 错误报告要求 169 10.4.18 拥塞反馈:源抑制与DEC位 170 10.4.19 服务类型 171 10.4.20 选项 173 10.5 源路由 176 10.5.1 松源路由和紧源路由 177 10.5.2 用一个外出的链路地址重写源 路由 178 10.5.3 用外出的链路地址重写一个目的 地址 178 10.5.4 有源路由选项的安全漏洞 178 10.6 IPX格式的大秘诀 179 10.6.1 IPX的四种格式 179 10.6.2 多重IPX格式的处理 180 10.7 给端节点的出错报告和其他网络 反馈 181 10.7.1 CLNP错误报文 181 10.7.2 ICMP:IP错误报文 182 10.7.3 IPv6错误报文 185 第11章 邻机问候和自动配置 188 11.1 经由点到点链路相连的端节点 188 11.2 经由LAN相连的端节点 189 11.2.1 ES-IS:CLNP的解决方案 190 11.2.2 IP的解决方案 192 11.2.3 IPX的解决方案 197 11.2.4 DECnet的解决方案 198 11.2.5 AppleTalk的解决方案 198 11.2.6 IPv6的解决方案 200 11.2.7 回顾和比较 200 11.2.8 比较 201 11.3 通过非广播的多路访问媒体相连的 端节点 202 11.3.1 不同的解决方案 202 11.3.2 在协议Y的网络提供组播 203 11.3.3 LAN仿真 205 11.3.4 传统的IP及ARP over ATM 206 11.3.5 去除额外的跳 207 11.4 查找 208 11.4.1 一般性的查找服务 208 11.4.2 AppleTalk的方案 209 11.4.3 NetWare的服务通告协议 210 第12章 路由选择算法概念 212 12.1 距离向量路由 212 12.2 链路状态路由 217 12.2.1 与邻机会话 218 12.2.2 构建一个LSP 218 12.2.3 给所有路由器散播LSP 218 12.2.4 计算路由 224 12.3 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路由的比较 225 12.3.1 内存 225 12.3.2 带宽耗费 227 12.3.3 计算量 227 12.3.4 对计算成本的说明 228 12.3.5 健壮性 228 12.3.6 功能性 229 12.3.7 收敛速度 229 12.4 负载分割 230 12.5 链路代价 231 12.6 迁移路由算法 233 12.6.1 运行两个算法 233 12.6.2 人工逐个节点切换 233 12.6.3 转换 234 12.7 LAN 234 12.7.1 把LAN当成一个节点 234 12.7.2 散布路由信息 236 12.8 服务类型 237 12.8.1 处理指令 237 12.8.2 多种度量 237 12.8.3 基于策略的路由和约束 239 12.8.4 静态路由 240 12.8.5 过滤器 240 12.8.6 源路由 240 12.8.7 路由域特有的策略 240 12.8.8 服务类别特有的策略 241 12.9 划分修复:第1层子网划分 242 第13章 快速包转发 245 13.1 使用附加报头 245 13.2 地址前缀匹配 246 13.3 使用Trie算法的最长前缀匹配 247 13.3.1 倒塌一个无分支的长路径 248 13.3.2 以存储空间换取查找时间 248 13.3.3 前缀长度的二分查找 251 13.3.4 利用特殊硬件实现并行性 252 13.4 二分查找 255 13.4.1 前缀排序 255 13.4.2 给用1填充的前缀增加前缀长度 255 13.4.3 排除重复的填充前缀 256 13.4.4 k-ary查找 257 13.4.5 做一次查询 257 第14章 特定的路由协议 259 14.1 域内路由协议简史 259 14.2 RIP 260 14.3 RTMP、IPX-RIP和DECnet 262 14.4 IS-IS、OSPF、NLSP和PNNI 263 14.4.1 层次结构 263 14.4.2 区域地址 268 14.4.3 LAN与指定路由器 269 14.4.4 LAN上LSP的可靠传播 270 14.4.5 参数同步 272 14.4.6 每个包的目的地数目 273 14.4.7 LSP数据库过载 273 14.4.8 认证 274 14.4.9 IS-IS细节 275 14.4.10 OSPF 288 14.4.11 PNNI细节 300 14.5 域间路由协议 301 14.5.1 静态路由 301 14.5.2 EGP 302 14.5.3 BGP 307 第15章 广域网组播 317 15.1 简介 317 15.1.1 第2层组播 317 15.1.2 第3层组播的原因 317 15.1.3 需要考虑的方面 318 15.1.4 (非IP的)多跳组播 319 15.2 IP的组播 319 15.2.1 集式的组播与分散式的组播 320 15.2.2 可以不用第3层组播吗 321 15.2.3 映射NL组播到DL组播 321 15.2.4 IGMP协议 322 15.2.5 IGMP探听 323 15.2.6 反向路径转发 323 15.2.7 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 324 15.2.8 组播OSPF 325 15.2.9 基于核心的树 327 15.2.10 PIM-DM 328 15.2.11 PIM-SM 328 15.2.12 BGMP/MASC 329 15.2.13 组播源分布协议 330 15.2.14 简化组播 330 第16章 防破坏的路由 337 16.1 问题 337 16.2 需要了解的密码系统知识 337 16.3 方法概述 339 16.3.1 强健扩散 339 16.3.2 强健路由 340 16.4 方法的详细描述 340 16.4.1 再谈强健扩散 340 16.4.2 强健的包路由器 343 16.4.3 其他的动态数据库 343 16.5 小结 345 16.6 其他参考资料 345 第17章 路由、桥接,还是交换: 是问题吗 347 17.1 交换机 347 17.2 网桥与路由器 347 17.3 网桥的扩展 349 17.3.1 不只是使用生成树 349 17.3.2 分段网桥 349 17.3.3 IGMP探听 349 17.4 路由器的扩展 350 17.4.1 更快的路由器 350 17.4.2 多协议路由器 350 17.4.3 单协议主干 351 17.4.4 Brouter 352 第18章 协议设计的诀窍 353 18.1 简单性、灵活性与最优性 353 18.2 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 354 18.3 开销与升级 354 18.4 超出能力时的操作 355 18.5 紧凑ID与对象标识符 355 18.6 最普遍或最重要情况的最优化 356 18.7 向前兼容 357 18.7.1 足够大的字段 357 18.7.2 层的独立性 357 18.7.3 保留字段 358 18.7.4 单个版本号字段 358 18.7.5 分割版本号字段 358 18.7.6 选项 359 18.8 迁移:路由算法与编址 359 18.9 参数 360 18.9.1 避免参数 361 18.9.2 合法的参数设置 361 18.10 使多协议操作成为可能 362 18.11 在第3层与第2层上运行 363 18.12 健壮性 364 18.13 决定性与稳定性 365 18.14 实现正确性的性能要求 365 18.15 结束语 366 术语 367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