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简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该犹如手机、电子邮件那样全球互联互通,然而当前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都未能实现全球互联互通,只能实现局部通。数据共享交换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的生存环境与当前的软件系统完全不同,需要采用全新的方法和工具才能高效地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输工具通过特殊的编码解码而进行数据流通方法、通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而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种软件系统、任何人之间、任何结构化数据的共享交换,可实现全球互联互通。

  1. 现有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存在的问题

全国已有很多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然而这些平台未能真正地实现政务数据的全面的开放共享,应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是一种通用平台,犹如电子邮件那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软件系统、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用户之间的各种数据的共享交换。然而,现有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不是通用平台,而是专用的平台,只能针对特定范围内的有限的软件系统及用户实现数据共享交换,而且不同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之间也不能相互共享交换数据。当前的“统一身份认证”只是某个局部范围内的“统一”,而不是全球范围内的“统一”。

要成为全球通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要解决两种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用户身份的“全球统一身份认证”及“单帐号登录各种软件系统”;二是需要设计一种通用的结构化数据流通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种结构化数据在各种软件系统之间、各种人之间的流通。

  1. 当前的身份认证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只是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统一身份认证”,例如某个单位内部、某个省市内部,而不是全球范围内的“统一身份认证”。

在数据流通中,如何表达及识别甲乙双方的身份也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当数据接收方可以方便地识别出数据的发送者是谁,相应的数据流通工具才是合格的;当前的问题是数据流通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数千万个以上的各种信息系统、数十亿以上的用户,现有技术未能实现对全球用户身份进行统一识别,也没有一种简单通用的识别收发数据双方身份的方法。

现有的各个信息系统都有自己专用的的用户管理方法和系统权限管理方法。用户要登录某个系统,就必须在登录系统之前首先注册用户,然后再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由于全球的信息系统太多,谁也不可能全部记住曾经使用过的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注册一个用户约需要十分钟,每个人一年要在多个系统中注册用户;一个人一年,在注册用户、遗忘用户名和密码的找回密码方面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于全球数十亿用户而言,如果实现了全球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及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由此全球用户每年减少数百亿小时注册用户、找回遗忘用户名和密码的时间。

由于各个信息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当全球范围内的数千万个以上的各种信息系统之间共享交换数据时,也会产生各个系统之间不能识别对方的用户身份的问题,数据的接收方不知道是谁发送的数据也就不可能信任接收到的数据。数据流通犹如收发数据双方签订契约,这就需要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人(自然人、法人)之间流通的数据都能成为契约,而成为契约的首要条件就是数据接收者可以准确地了解是谁发送的数据,谁对数据承担责任,也只有知道了是谁发的数据才会成为可信的数据。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其实是信息系统的拥有者(法人)的数据,由法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契约数据而言,当系统A把数据发送给系统B时,系统B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而自动识别出系统A的法人是谁,然而现有技术未做到这一点。现有技术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交换数据,双方在事前已知对方是谁,因此,基本上不涉及用户身份识别问题。

当前的单点登录及统一身份认证只是针对指定的某个单位、某个地方的有限的若干个系统,而不是全球的各种信息系统。不同的单点登录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也各自拥有各自的特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之间也不能相互认证。例如,A省的与B省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之间就不能互联互通。当全球范围内的数千万个信息系统之间共享交换数据时,需要有一种全球统一的、通用的用户身份认证、识别及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方法。

  1. 当前的点对点数据接口的问题

现有技术实现结构化数据流通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点对点数据连接方式,二是利用电子邮件。问题是电子邮件只是通过匿名的方式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流通,不适合传递结构化数据。虽说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XML文件传递结构化数据,然而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普通用户无法处理、识别XML文件中的结构化数据,因此,只是专业技术人员偶尔使用电子邮件传递结构化数据;点对点数据连接方式虽说可以传输各种数据,但这种连接方式只是专用的数据连接方式,不通用,成本非常高。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主要利用API、Web Services技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点对点这种专用的双方直接联通的数据连接方式而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是指将分散建设的若干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信息交换平台,它使若干个应用子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及共享,保证分布异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建立中心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构造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都是专用的,不是通用的,这些平台的应用范围只是一家企业、一个城市的某个局的某个系统与其下属单位之间数据交换;即各个数据交换平台都有其指定的应用范围,只是针对数量非常有限有若干个应用系统,针对不同范围的应用必须开发不同的数据交换平台,而无法利用一种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而实现全球数千万个以上的各种信息系统、数十亿以上的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

目前的数据交换平台不能成为通用的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API、Web Services技术天生的就是两系统之间直接互联的点对点技术,不可能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