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java大数据分析技术栈

正文

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登录难吗?“登录有什么难得?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台检索出来,校验一下不就行了。”凡是这样回答的小伙伴,你明显就是产品思维,登录看似简单,用户名和密码,后台校验一下,完事了。但是,登录这个过程涵盖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绝不是检索数据,校验一下这么简单的事。

那么登录都要哪些实现方式呢?i最传统的就要是Cookie-Session这种方式了,最早的登录方式都是这样实现的。但是随着手机端、H5端的兴起,前后端分离的模式越来越流行,基于Cookie-Session这种登录方式不是很方便,渐渐的JTW开始流行,现在大部分项目的登录方式都是基于JWT的了。那么Cookie和JWT都是怎样实现登录的呢?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做登录的x时候该怎么选择呢?咱们先看看这两种方式的原理。

Cookie方式

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我们后台的服务(如Tomcat)在接收到前端发送过来的Http请求时,是区分不出哪个请求是谁发出的,这和我们的登录功能是相违背的,登录的功能就是要区分每一个请求是由哪个用户发出的,这就变成了有状态,那怎么办呢?Cookie应运而生,Cookie是存储在浏览器端的,在Cookie中存储的内容是键值对,也就是name-value。浏览器在向后台发送请求的时候,会把Cookie放在请求头中,传送给后台的服务,后台的服务会从请求头中取到Cookie,再从Cookie中取出键值对中jsessionid对应的值。这个jsessionid的值就是你这次会话的id,对应着服务端的一个session。

好了,到这里session这个概念出来了,session是什么呢?session是存储在服务端的,每一个会话对应服务中的一个session。咱们可以把session理解为一个Map,它的key存储的session的id,value存储的东西就随便了,我们在写程序时想存啥就存啥。它的key存储的值就是Cookie中存储的jsessionid的值,这样,浏览器发送请求到后台服务,后台才能根据Cookie中的jsessionid取到对应的session,再从session中取到之前存储的状态,如存储在session中的登录状态、用户id等。Coo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1、下载并安装mysql,将脚本执行至数据库中; 2、配置java环境,使用jdk8,配置环境变量,下载IntelliJ IDEA 2019.2.4,该工具为java代码编译器 3、下载Maven,配置至环境变量(百度搜索很多),将构建器为Maven,类库配置成阿里库(方法:百度搜索很多很多) 4、将工程导入后,在application-local.yml文件中配置数据库 5、在logback-prod.xml文件中配置log日志 6、配置完毕后,即可启动 访问地址:http://localhost:8082/anime/login.html 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V:china1866 1、 登录 2、 首页 3、 权限管理-用户管理 4、 权限管理-添加用户数据 5、 交通数据管理-查看交通数据 6、 交通数据管理-添加交通数据 7、 交通预测-交通数据预测 脚本: CREATE TABLE `traffic_data_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序列', `trafficId` VARCHAR(5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交通数据编号', `trafficContent` VARCHAR(5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交通状况', `trafficSection`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交通路段', `trafficMan`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上报人', `trafficDate`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上报时间', `status`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交通状态', PRIMARY KEY (`id`) ) COMMENT='交通数据表' COLLATE='utf8_general_ci'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4 ; CREATE TABLE `sys_user_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role_id` INT(11)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角色ID', `user_id`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user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名', `status` INT(11) NOT NULL COMMENT '是否有效0:false\\\\1:true', `cre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reate_by` VARCHAR(100) NULL DEFAULT NULL, `last_upd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last_update_by` VARCHAR(100) NULL DEFAULT NULL, `password` VARCHAR(128) NOT NULL, `tenantcode` VARCHAR(50) NOT NULL, `diskId` VARCHAR(500) NULL DEFAULT NULL, `remarks` VARCHAR(500) NULL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COMMENT='系统用户表' COLLATE='utf8_general_ci'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51 ; CREATE TABLE `sys_role_t` ( `role_id` INT(11) NOT NULL COMMENT '角色ID', `role_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COMMENT '权限名称', `status` INT(11) NOT NULL COMMENT '是否有效0:true\\\\1:false', `cre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reate_by` VARCHAR(100) NULL DEFAULT NULL, `last_upd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last_update_by` VARCHAR(100) NULL DEFAULT NULL ) COMMENT='系统角色表' COLLATE='utf8_general_ci' ENGINE=InnoDB ; CREATE TABLE `sys_menu_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序列', `parent_id`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父节点ID', `menu_id`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菜单ID', `menu_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COMMENT '菜单名称', `menu_url`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菜单URL', `status` INT(11) NOT NULL COMMENT '有效(0有效,1失效)', `cre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reate_by`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last_upd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last_update_by`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COMMENT='菜单表' COLLATE='utf8_general_ci'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33 ; CREATE TABLE `sys_menu_role_relation_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序列', `menu_id`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菜单ID', `role_id`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角色ID', `status` INT(11) NOT NULL COMMENT '有效(0有效,1失效)', `cre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reate_by`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last_update_date` TIMESTAMP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last_update_by` VARCHAR(200) NULL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COMMENT='角色与菜单关系表' COLLATE='utf8_general_ci'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51 ;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硬件设计。在FPGA中,软核和硬核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式,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和数据传输。 软核是通过在FPGA中实现可编程逻辑来实现的,它是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编写的。软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定制,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数据传输在软核中通常通过内部总线或专用接口进行。 硬核是在FPGA芯片中预先设计和实现的固定功能模块。与软核相比,硬核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数据传输在硬核中通常通过专用接口或高速串行接口(如PCIe)进行。 关于软核与硬核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内部总线:在FPGA中使用内部总线(如Wishbone或AXI)来连接软核和硬核,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2. DMA(Direct Memory Access):使用DMA控制器来实现软核与硬核之间的数据传输。DMA控制器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并在软核和硬核之间传输数据。 3. FIFO(First-In-First-Out)缓冲区:使用FIFO缓冲区来实现数据的临时存储和传输。软核和硬核可以通过读写FIFO来进行数据交换。 4. 高速串行接口:使用高速串行接口(如PCIe)来实现软核与硬核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这种方式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