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微习惯(一):随手记录工作日志

按:半瓦工作11年,工资涨了4,5倍;有快速成长,也有懈怠和跳坑;不舒服中逐渐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想写几篇文章分享我的四个微习惯:随手记录工作日志,英语(关注信息来源和非母语资料),基本功与素养,精力管理。这四个微习惯中1和2是长期坚持的,3和4在养成的过程中。人到中年,职场走过了1/3,希望通过分享与大家共同成长。

为什么是这四个微习惯?

•  随手记录工作日志

每个人每天工作都有很多语音和文字沟通,我们定期制定计划,定期总结和回顾。有没有觉得做了很多工作,到了总结,汇报,找工作时却没什么可说的,或说不到对方想听的?工作日志在这里面起桥梁作用,记录思维的碎片,作为日后总结的素材。

•  英语(关注信息来源和非母语资料)

平时时看二手信息还是看信息源头?从信息的源头了解一件事情更容易看到全貌。计划以软件工程师为例,聊一聊该该关注哪些信息来源?半瓦从最开始看英语直接睡着一步一步走过来,分享一下自己体会。

•  基本功与素养

上研究生时听到三个比较重要的事情,除了前面说的工作日志和英语,还有就是要重视基本功。对于软件工程师的基本功有编码能力,算法,操作系统等。结合自己经验说说基本功有什么用。

•  精力管理

早起,健身和冥想。不用整块时间,如何保证甚至改善自己的精力。

我的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这部分分享两方面:

•  是工作日志记录什么(本文);

•  记录工作日志的工具;

我从2005年上研究生开始,到今年一共记录了14年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就像一个人的足迹,能帮助你看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我注意到自己工作产出比较多的时候,工作制的质量也比较高,工作产出偏低的时候,工作日志质量也比较差,内容很少。工作日志记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关键是随手记录,长期坚持。(所有微习惯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长期坚持)。

工作日志的工具从windows的editplus到跨平台的vim(常用于Linux系统)再到苹果全家桶,经过几次变化。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顺手的工具,后面的文章会分享一下自己平时用的工具,给大家做个参考。

什么是工作日志?

我理解工作日志就是工作的日记,记录每天工作,不论工作计划,问题,讨论,各种写写画画都可以记录。

工作日志记录什么?

工作日志重在随手记录,平时随手记录一些工作中值得记录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合适的时候,可能会写到的项目管理系统中,可能会写到项目文档中,但是在当这些信息刚刚产生的时候,可能我们还不知道会写到哪里,这些还不知道要写到哪里的内容,就可以先记录到工作日志里面。

举个例子说,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这个任务有没有用5w2h描述清楚。同事或者老板过来找你讨论一个问题,有没有随手把一些相关的人,场景,数据随手记下来的习惯。下面从人,项目和学习笔记三方面举举例子。

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人

为什么把人放在第一个?因为技术背后是人,做事的过程就是与人沟通的过程。

2015年上半年我去阿里出差,到杭州后,当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向我介绍了项目情况和公司/阿里的相关人员。开始只是用脑子记录,到了客户那边有点乱,工作找不到重点。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理清楚关键人和关键节点,项目顺利完成。

2015年8月28日 会议记录的一部分

与上面经历不同,在2015年下半年的一个项目上,我从一开始注意连接到相关的人,为项目和日后长期交流打了基础。当时在Hikey开会工上,我记录下项目上每个人的角色和关系(见上图),Hikey是2015-2016年华为和Linaro(一个国际组织)合作推出了Linaro 96板项目下的第一个开发版。我参与项目比较晚,参加开工会之前,除了团队负责人William,其余人都不熟悉。

记录自己的做事的过程

一件事情从分配到完成,可能会是一天有活几个月的时间。长期的任务的很多细节,时间长了会记不清,这时候可以随手记录到工作日志中。可能有人问了,为什么不直接记录在相关流程软件,项目归档资料中呢?我自己的体会是项目管理和个人成长的关注点有差异,所有的这些流程并不是针对你自己的工作习惯去匹配的,总有些信息我们在这个信息产生的时候没有地方记录,所以在信息产生的时候,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记录到工作日志。在项目的流程或者汇报需要这些内容的时候,把工作日志的内容总结即可。

前面是在华为的例子,这里举一个更早的例子。2010年到2012年,我在中星微完整参与了从芯片预研到产品量产的完整项目(包含一个芯片项目,一个产品项目)。当时这个芯片流片(芯片流片后芯片几乎不能修改了,是芯片最重要的节点之一)之后,我们要做一个总结,俗称鞭尸会。我写的总结是1万字的文字总结,这个总结出从质量和各方面来看,都是在15人团队里面最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我平时积累约10万字的笔记,在项目总结的时候,我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我自己的笔记,找出我当时觉得比较重要的点进行总结提炼,如果我当时没有记住这些很细节的内容的话,总结的时候可能就记不清楚了。如果凭自己记忆写总结,可能和当时的实际做的经历会有些差异;也可能有些当时觉得清清楚楚的东西,过后会很模糊;有些当时随手可得的资料,过后很难找到。

2010年12月 882项目总结文档:目录

从目录可以看出来,我从预研到最后的总结文档各方面都有涉及,一个完整项目经历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之后查找相关资料,做面试准备都非常方便。今年上半年我录制ARM课程(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到达)的时候,还参考了其中的材料。

(同一次周总结中间省略部分内容)

前面项目总结中第11部分压力测试素材来自上面这样的每周工作总结。

2010年12月 882项目总结文档:882项目上我编写,收集的文档列表

上面总结的文档都是在项目很紧张的时候逐步迭代写出来的。我在882芯片项目中负责CPU子系统和开发环境。CPU子系统是开发环境的基础,开发环境不仅仅软件工程师需要,硬件和芯片工程师也需要。根据大家需要把平时随手记录的内容整理成文档,提供给大家。在紧张的开发阶段,很多同事都说没有时间写文档,我的建议是每次讨论都随手记录,开始可能是某些命令,可以随手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同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以上的人遇到,可以考虑逐渐添加大纲和标题,每次交流时完善一部分,逐步就形成了文档。当时无形中做了文档的快速迭代。

2011年12月:更新882 ARM CPU子系统总结

以上面的这些工作日志为基础,在项目之后我又总结了两个胶片,一个胶片是讲我负责的CPU,一个是在产品量产之后讲电源管理,上面两个图是CPU总结文档中的两个图,左下角的图是我用了一些很简单的方式画出了这个软件和硬件的层次结构,这个图是先画在前面882总结文档中,后来放到ppt中的。右图是我们当时软件一个bug(cpu cache一致性问题)的一个截图。这种bug的截图,如果当时不保存的话,过后可能很难找到这样的截图,那就只能用空洞语言进行描述,不够直观。由于工作突出,我在项目中得到很高的认可,直接被PM提名为这个100人的项目团队中最突出的六个员工之一。

在华为的时候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工作日志几乎都在内网的gitlab(版本管理服务器)。我从华为离职两年之后,还有当时合作的兄弟部门找过来,希望查看我当时的文档。当时是预研项目,我的文档我自己单独在gitlab保存,离职后我的账户会冻结,所以需要找我确认是否可以解冻。如果我没有用gitlab,仅仅保存在本地和邮件中,时间长了文档容易丢失。

记录学到的新东西

有时候会学到一些新东西,可能是想到一个技巧快捷键,一个完全不同的一个思考方式,工作中的这些收获对每个人是很重要。所以在工作之中可以随手记录下这些一些小的收获,然后可以定期整理总结出一些更系统的收获。

随手搜索自己工作日志software skill关键字的信息

工作方法

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在公司中的位置

工作日志不记录哪些内容?

不引用大段大段文字,不复制大段大段代码。曾经贴过大段的引用文字,还有大量的自己或别人写的代码,这样会造成工作日志可读性差,而且可能并不是真正自己需要的信息。代码我会单独有单独的一个仓库保存自己一些平时零散的一些小代码。

整篇文章我曾经是用印象笔记或者有道做全文的保存。后来发现完整的文章多数情况下保留下来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日后并没有精力去看这一篇完整的文章,关键还是记一下自己的一些关键点,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和内容,标注来源即可。顺便说一下,文档有没有标注清楚来源,让读者能看清楚哪些是新内容,哪些是已有文档的升华,哪些是直接引用,这也是工作专业性的体现。

从工作日志到文档

为了便于整理文档,每条工作日志有标题和关键字,日后整理文档时可以很容易关键字找到相应素材并整理成文档。整理文档的过程本身也是确认自己工作日志记录信息是否完善,冗余的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