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牙简介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标准,用来让设备之间在短距离内交换资料,最早由瑞典的爱立信公司在 1994 年发布。提出蓝牙标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简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那个时候手机刚刚开始流行,用手机跟耳机或电脑进行无线连接成了一个很强劲的需求,蓝牙协议很大程度上也是服务于这类需求。
二、蓝牙的发展历史
蓝牙 1.0 (1999年)早期的蓝牙版本,有数据泄露风险,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蓝牙 1.2 蓝牙技术一直在迭代,发布于 2003 年的蓝牙 1.2 是蓝牙真正走向安全可用的标志;
蓝牙 2.0(2004 年)则着重提高多任务处理能力,同时支持双工模式,可以一边语音通讯,一边传输文件;
蓝牙 3.0(2009 年)引入高速传输,加大带宽,客观上挤占 WiFi 的位置,增加了功耗和成本;
蓝牙 4.0(2010 年)重新找准定位,引入 BLE 概念,即 Bluetooth Low Energy 低功耗蓝牙;
蓝牙 5.0(2016 年)让蓝牙在低功耗下具备更强大的传输能力,提高了安全性和可达性,逐渐成为目前主流。
蓝牙 5.2(2020 年)聚焦LE Audio,发布多个LE音频规范和全新的LC3高品质低延迟编码器,增强蓝牙音频体验。
三、蓝牙音频规范
组成蓝牙协议的基石是一个个规范(Profile),蓝牙标准里目前有二十多个规范,一个规范其实就是一种通讯的类型或者协议,不同规范覆盖不同的应用。
其中有三个规范聚焦于音频数据的传输。传统的A2DP和HFP以及最新的BAP
1.HFP规范
其中HFP 基于SCO(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链路用于双向传输通话语音。SCO链路具有同步传输特性,但无线传输有错误风险为保证同步性数据的完整、正确性就无法保障所以HFP采用的编码器需要具备容错能力。
2.A2DP规范
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蓝牙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典型应用为蓝牙耳机。蓝牙A2DP规范在协议栈中的位置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