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挖基坑施工
1.地下水控制
1.基本要求
- 当降水会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造成危害或对环境长期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截水方法控制地下水。
-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和板式支护基坑,应对基坑开挖后地基土的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进行验算,合理布置截水帷幕的深度和平面形式。
-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面时,需要降低地下水疏干坑内土层中的地下水。
-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
2.截水
- 采用隔水帷幕的目的是组织基坑外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或降低地下水沿帷幕的水力梯度。
- 基坑隔水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帷幕、高压旋喷或摆喷注浆帷幕、地下连续墙或咬合式排桩。
- 当基坑底存在连续分布、埋深较浅的隔水层时,应采用底端进入下卧隔水层的落地式帷幕。
- 当坑底以下含水层厚度大而需采用悬挂式帷幕时,
- 隔水帷幕以采用沿基坑周边闭合的平面布置形式。
-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帷幕时,搅拌桩桩径宜取450-800
- 采用高压旋喷、摆喷注浆帷幕时,固结体的有效半径宜通过试验确定。
3.降水
1.降水的作用
- 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
- 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
- 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
- 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
- 减少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2.工程降水方法的选用
真空井点 0.01-20.0 单级 <=6 多级 <=12
喷射井点 0.1-20.0 <=20
管井 >1 不限
渗井 >0.1 由下伏含水层的埋藏条件
辐射井 >0.1 4-20
电渗井 <=0.1 <=6
潜埋井 >0.1 <=2
3.集水明排
- 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入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简单、经济的
- 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 集水井的净截面尺寸应根据排水流量确定。
- 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
- 集水明排设施与市政管网连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
- 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
4.井点降水
- 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栏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
- 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 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
- 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
- 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
4.回灌
- 当基坑周围存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且基坑外地下水位降幅较大时,可采用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
- 当采用坑内减压降水时,坑外回灌井深度不宜超过承压含水层中隔水帷幕的深度,以免影响坑内减压降水的效果
- 回灌井可分为自然回灌井与加压回灌井。
- 回灌井施工结束至开始回灌,应至少有2-3周的时间间隔
5.基坑的隔截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
- 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
-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
-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
2.深基坑支护结构与边坡防护
1.围护结构
1.基坑围护结构体系
- 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包括板墙、围檩lǐn以其他附属构件。
- 地铁基坑所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很多,其施工方法、工艺和所用的施工机具各异。
2.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
- 预制混凝土板桩
- 钢板桩
- 钢管桩
- 灌注桩
- SMW工作桩
- 重力式水泥挡土墙、水泥土搅拌桩挡墙
- 地下连续墙
2.支撑结构类型
1.支承结构体系
2.支撑体系的布置及施工
3.边坡防护
1.基坑边放坡
2.长条形基坑开挖与过程放坡
3.基坑槽土方开挖及基坑变形控制
1.基本要求
1.基本规定如下
- 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水或隔水要求,确定基坑开挖方案
- 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避免雨水、渗水等流入坑内
- 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对称、均衡的开挖,分块开挖后必须及时支护。
-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开挖机械等碰撞支护结构、格构柱、降水井点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 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异常现象,停止开挖。
2.发生下列情况,立即停止开挖
- 支护结构变形达到设计规定的控制值或变形速率持续增长且不收敛
- 支护结构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或突然增大
- 围栏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或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 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
- 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 边坡或支护结构出现失稳征兆
- 基坑周边建筑物等变形过大或已经开裂。
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方法
1.开挖方法
- 浅层土方开挖
- 深层土方开挖
2.基坑分块开挖顺序
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支撑后开挖
3.基坑的变形控制
1.基坑变形特征
- 土体变形
- 围护结构水平变形
- 围护结构竖向变位
- 基坑底部的隆起
- 地表沉降
2.基坑的变形控制
1.为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物等安全
2.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
3.坑底稳定控制
- 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栏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
- 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4.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1.地基加固处理作用与方法选择
1.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
- 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有时也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 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入不足。
2.基坑地基加固的方式
- 基坑工程实施前宜对基坑内被动土压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便提高被动土压区土体伉俪,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
- 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法
- 采用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
2.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
1.注浆法
- 注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
2.水泥土搅拌法
3.高压喷射注浆法
- 对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又良好处理效果。对硬黏性土、含有较多块石或大量植物根茎,效果一般
- 喷射流的能量大、速度快。单管法、双管法、三管法 旋喷 三种都可以 定喷和摆喷常用双管法和三管法
- 旋喷、定喷、摆喷
- 施工参数应根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作经验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
- 高压喷射注浆的工艺流程 钻机就位、钻孔、置入注浆管、高压喷射注浆和拨出注浆管。
- 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为保证加固体有效搭接以达到预计的截水效果,旋喷桩的直径不宜过大
- 施工质量可根据设计要求对当地经验采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