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与常用仪器
10.1.1 主要内容
1.作业与内容
- 施工测量内容
- 交接桩及验线
- 内业计算与复核
- 施工控制网建立
- 定期复核
- 施工放线
- 外业测量
- 测量仪器管理
- 竣工测量
- 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2.准备工作
- 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导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资料。签署交接桩文件纪要
- 接桩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定期和实际需求巡视和复测
- 测量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校,保证规定的精度。仪器必须再检定周期之内,足够的稳定性和精度
- 测量前,后,采取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式,分别核对图纸上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
3.基本规定
- 综合性市政基础设施,使用不同的设计文件,施工控制网测设后,进行相关的道路、桥梁、管线及各类构筑物的平面控制网联测。
- 核对工程占地、拆迁范围,现场施工范围边线布测标志桩,标出占地范围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监理平面、高程控制网。
- 施工过程根据分部工程要求布桩,中桩、中心桩等控制桩的恢复与校测应按施工需要及时进行,发现桩位偏移或丢失应及时补测、钉桩
- 每个关键部位的控制桩均应绘制再平面位置图,标出控制桩的编号、注明与桩相关的相应数据。定位桩和结构的距离保持一致。
4.作业要求
- 从事施工测量的作业人员、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 控制桩注意保护、经常校测、保持准确。雨后、冻融期、收到碰撞、破坏及时校测
- 测量记录按照规定填写、编号顺序保存。表头完整、字迹清楚、规整、严格擦改、涂抹、可斜线划掉改正、不得转抄
- 建立测量复核制度
-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2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1.2 常用仪器
1.全站仪及经纬仪
- 全站仪
- 显示距离和角度
- 水平距离、水平角度、三角高程测量
- 经纬仪
-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 水平角和竖直角 精度2°
2.水准仪
- 光学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 标高和高程
3.激光准直仪
- 发射、接收、附件
- 角度测量、定向准直测量、长距离、大直径隧道或桥梁墩柱、水塔、灯柱等高耸构筑物控制测量的点位坐标传递及同心度找正测量
4.卫星定位仪器
- GPS、BDS
- 三维空间坐标
5.陀螺全站仪
- 测定真北方向的精密测量仪器
- 作业过程
- 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
- 隧道内定向边上测量陀螺方位角
- 仪器上井后重新测定仪器常数
- 计算子午线收敛角
- 计算隧道内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
6.激光铅垂仪
- 垂直定向的仪器。
- 垂直定向以及地面向井下传递平面坐标和方向
10.2 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
10.2.1 施工测量
-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1.城镇道路施工测量
- 各类控制桩包括:起点、终点、转角点与平曲线、竖曲线的基本元素点的中桩、边线桩、里程桩、高程桩
- 直线段,桩间距10-20m,平曲线和竖曲线,5-10m
- 中线确定后、通过绘图软件,路线纵断面和各桩点的横断面。
- 高程测量采用附和式水准测量。交叉路口、匝道出入口,方格网或等分圆网按结构分层测定
- 道路及附属构筑物平面位置应以道路中心线为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高程以道路中心线部位的路面高程为基准
- 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高程测量、路床1.5m范围按设计纵横坡线控制
- 高填方或软土地基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2.城市桥梁施工测量
- 桥梁中线桩及墩台的中心桩和定位桩
- 根据桥梁的形式、跨径、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现场环境条件。是否重新布设或加密控制
- 水准路线跨越河湖,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核。视线离开水面的高度不小于2m
- 桥梁基础、墩台与上部结构等各部位的平面、高程均应以桥梁中线位置及其相应的桥面高程为基准
- 施工前测桥梁中线和各墩台的纵轴与横轴线定位桩,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 支座和梁定位应以桥梁中线和盖梁中轴线为基准。对支座和梁的高程以其顶部高程进行控制
3.城市管道施工测量
- 起点、终点、折点、井室中心点、变坡点。重力流排水管道间距10m、给水、燃气供热15-20m
- 井室平面位置放线,矩形井室以管道中心线及垂直管道中心的井中心线为轴线进行放线。圆形、扇形井室以井底圆心为基准进行放线,支墩、支架以轴线和中心为基准放线
- 排水管道高程以管内底高程为基准、给水等压力以挂到中心线高程为基准。井室等附属构筑物宜内底标高为基准。附和水准测量。
- 挖槽见底前,施工砂石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构筑物前,校测管道及构筑物中心与高程
- 分段施工,相邻施工间的测点宜布设再施工分界点附近,应对已完成管道复核
- 管道施工控制桩点应与道路控制桩点进行复测与校核
- 管线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管线竣工测量
4.城市隧道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
- 先整体后局部,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线和高程放样
- 地面高程控制可视现场情况三四等水准或相应精度的三角高程测量布设
- 基坑开挖过程中、防止超挖,及时用水准仪测量开挖深度放出钢支撑位置线。
- 施工过程及时进行联系测量。竖井联系测量的平面控制采用光学投点法、激光准直法、陀螺仪定位法、联系三角形法。
- 竖井高程控制采用悬吊钢尺或钢丝导入的水准测量方法。
- 敷设洞内基本导线、施工导线和水准路线,随施工进展不断延伸
- 盾构法,盾构始发、掘进、接收的测量。姿态测量(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旋转角、切口里程)
- 贯通后进行贯通测量。隧道的纵横向贯通误差、方位误差、高程贯通误差。提高测量精度,贯通距离约1/2处钻孔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
- 及时测绘开挖和衬砌断面,边墙埋设一定数量的永久标志。
- 测量主要采用全站仪、激光准直仪、激光铅垂仪、电子水准仪、光电断面测量仪、陀螺全站仪
5.厂站施工测量
- 矩形建筑物根据轴线平面图进行各阶段放线。圆形构筑物根据圆心拖放轴线、外轮廓线
- 沿构筑物轴线方向,主线成果表复核无误后,分别再构筑物两侧各算处控制点。极坐标法精确
- 矩形水池依据四角桩设置池壁、变形缝、后浇带、立柱隔墙的施工控制网桩。
- 圆形池按照水厂总平面测量控制网、设定圆形池中心线、外轮廓线、及轴向控制桩。
- 明挖基坑再适当距离外侧设置控制点定位、以便随时检查开挖范围的正确性
- 方便校核、池体中心位置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保证平台中心位置准确
- 为确保测量放线的精度、定期对所用基准桩点进行校核
6.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测量
- 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 利用地面等级控制点测设施工现场控制点,设计图纸放样线路中线桩、标注里程,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设高程时,应标注中线桩的开挖深度
- 管廊内坐标、方位角、高程可利用管廊两端的地面控制点按支导线和水准测量的方法分别进行传递
- 主体测量在施工阶段进行,分别测量干线、支线、缆线中线及高程
- 综合管廊测量两端、坡度、走向变化处的内壁角点坐标和高程、横断面形状与尺寸,底部中线位置及高程。中线点位置及高程测量的间隔不宜大于30m
- 入廊管线测量可通过测量管线与综合管廊内壁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查入廊管线尺寸、电缆条数及走向
- 回填前,测设结构外壁角点的坐标和高程
10.2.2 竣工测量
- 控制测量、细部测量、竣工图编绘
- 厂区比例尺1:500,线状工程宜选用1:2000;
- 每一个单位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提出其竣工测量成果
10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